Workflow
创辉珠宝(08537) - 2021 - 年度财报
创辉珠宝创辉珠宝(HK:08537)2021-06-29 17: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收益由2020年的119.9百万港元减少18.2百万港元(15.2%)至2021年的101.7百万港元[24][27] - 公司毛利由2020年度的40.9百万港元减少至2021年度的27.8百万港元,降幅32.0%[38] - 毛利率从34.1%下降至27.3%,毛利润减少13.1百万港元(32.0%)[36] - 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度的34.1%下降至2021年度的27.3%,主要因宝石镶嵌珠宝和黄金珠宝产品毛利率分别下降至36.6%和21.1%[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已售商品成本减少5.1百万港元(6.4%)至73.9百万港元[35][37]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0年度的30.7百万港元降至2021年度的22.0百万港元,降幅8.7百万港元或28.4%[42][47]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0年度的17.1百万港元降至2021年度的12.7百万港元,降幅4.4百万港元或25.8%[43][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从2020年度的1.3百万港元增至2021年度的5.6百万港元,增幅约4.3百万港元,主要来自政府抗疫基金补助4.17百万港元[39][44] - 其他净收益从2020年度的0.3百万港元增至2021年度的1.3百万港元,增幅1.0百万港元,主要来自出售金融资产收益1.4百万港元[40][45] 业务线表现 - 宝石镶嵌珠宝产品收益减少9.3百万港元(14.7%),黄金珠宝产品收益减少11.1百万港元(29.9%)[25][28][30][32] - 回收黄金产品贸易收益增加2.2百万港元(11.6%)[30][33] - 零售业务收益减少9.4百万港元(12.0%),批发渠道收益减少11.0百万港元(49.6%)[31][34] - 全球纯金价格上涨推动回收黄金产品贸易收益增长[30][33] 公司运营与资产 - 公司拥有7家零售店,品牌为"创辉珠宝",分布于九龙及新界[16] - 主要产品为镶嵌宝石首饰及黄金首饰,生产基地位于中国深圳及广东[17] - 公司拥有7间位于九龙及新界的零售店[20][22][26] - 产品在中国深圳及广东省的生产设施自行生产[20][22][2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计划根据客户需求及市场趋势扩展珠宝设计系列[19] - 探索通过社交媒体扩展营销活动以提升股东回报[19] - 公司正探讨将市场推广活动拓展至社交媒体的可能性[98][99] - 公司计划扩大珠宝设计系列以迎合客户需求及市场趋势[98][99] 风险因素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上市平台,投资风险高于主板[1] - GEM上市公司证券可能面临较高市场波动性,流动性无保证[2] - 高资产负债比率使公司面临流动资金风险[95][96] - COVID-19导致公司收益大幅减少,零售店营业时间缩短[97][99] - 珠宝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95][9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未能重续零售店租约可能影响业务及营运[95][96]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由傅俊强先生担任,其作为集团主要创始人,负责整体管理、决策和战略规划[136] - 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完全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A.2.1条关于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角色分离的规定[134][136] - 董事会目前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3][1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超过三分之一(3/6)[152][156]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投购了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61][165] - 公司持续检讨和改进内部监督、控制及风险管理系统[160][164] 董事会及委员会运作 - 董事会会议通知提前至少14天发出,会议文件提前至少3天寄发[168]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执行董事傅镇强、张丽玉、傅云玲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陈昌达、王泳强、陈子明均100%出席董事会会议(6/6)及审计委员会会议(4/4)[171]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召开4次会议,超过最低要求的2次[175][177] - 薪酬委员会由3名董事组成(含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内召开1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179][181] - 提名委员会由3名董事组成(含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评估董事会构成及董事独立性[182][183] 其他重要内容 - 2021年3月19日推出有效期8年的股份奖励计划以激励员工[18] - 公司采纳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为八年[20]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4.5百万港元,已全部按计划用途使用[83][85] - 公司重新分配8.9百万港元从投资蓝筹股等用途至扩大零售网络[87][90] - 收购香港私人公司13%已发行股本,其主要资产为用作公司旗舰店的商用物业[93] - 推出多项市场推广及宣传活动并翻新现有零售店以提升品牌知名度[93] - 投资香港蓝筹股作为投资策略的一部分[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