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8年10月2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9年11月15日通过发售100,000,000股新股份在港交所GEM上市[29] - 公司业务始于2007年,2010年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成为客户,2011 - 2015年三名日本设备制造商成为OEM客户[27][28] - 2019年11月15日公司发行1亿股,每股0.55港元,成功在联交所创业板上市[116] - 公司上市扣除承销费等相关费用后净收益约2840万港元,董事认为已按招股书及公告使用[117] - 2019年11月15日公司以每股0.55港元发行1亿股股份,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2840万港元[119] - 存在2021年年报[2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益为132,250千港元,2020年为69,499千港元[18] - 2021年公司毛利为54,510千港元,2020年为26,137千港元[18] - 2021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1,866千港元,2020年为16,252千港元[18] - 2021年公司年内溢利为35,086千港元,2020年为13,644千港元[18] - 2021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36,457千港元,2020年为16,676千港元[18] - 2021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9,045千港元,2020年末为12,846千港元[21] - 2021年末公司流动资产为125,155千港元,2020年末为94,741千港元[21] - 2021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为(14,669)千港元,2020年末为(6,434)千港元[21] - 2021年末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110,486千港元,2020年末为88,307千港元[21] - 2021年末公司资产净额为129,531千港元,2020年末为101,074千港元[21] - 2020 - 2021年公司总收益从6950万港元增至1.323亿港元,同比增加约90.3%[34] - 2020 - 2021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净溢利从1360万港元增至3510万港元[34] - 2020 - 2021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从3.4港仙增至8.8港仙[34]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2021财年总分派为每股4.0港仙[35] - 2021年公司整体业绩较2020年大幅改善,收益增加约90.3%,从6950万港元增至1.323亿港元[56][57] - 2021年公司总销量为79598套,较2020年的9895套增长704.4%[59] - 公司2021年收益从6950万港元大幅增加90.3%或6280万港元至1.323亿港元[74][75] - 2021年回转支承收益增加约2400万港元至5900万港元,增幅为68.6%[79][82] - 2021年机械及其他部件业务收益为7329.4万港元,较2020年增长112.2%[77] - 2021年ODM业务回转支承收益为3447.3万港元,占回转支承总收益26.1%[77] - 机械及其他部件收益从2020年的345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733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12.2%,增加3880万港元[85][89] - 与2020年相比,机械及其他部件收益分别大幅增长127.2%和97.3%,2021年机械出货量达71个单位创纪录新高[86][89] - 2021年总收益为1.3225亿港元,较2020年的6949.9万港元增长90.3%,增加6275.1万港元[93] - 新加坡市场收益从2020年的约241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4580万港元,增长约90.1%,增加2170万港元[93][97][100] - 马来西亚市场收益从2020年的约85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1040万港元,增长约21.7%,增加190万港元[93][97][100] - 新加坡两位主要客户贡献从2020年的约211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约4020万港元,增加约1910万港元,增长90.6%[97][100] - 香港、日本、菲律宾和新西兰市场收益分别增加约2280万港元、380万港元、1880万港元和140万港元[98] - 北爱尔兰市场收益从2020年的约1010万港元降至2021年的120万港元,下降约87.9%,减少890万港元[93][99] - 菲律宾市场收益从2020年的121.5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2000.7万港元,增长1546.7%,增加1879.2万港元[93] - 2021年来自香港、日本、菲律宾及新西兰的收益分别增加约2280万港元、380万港元、1880万港元及140万港元,北爱尔兰市场收益由1010万港元减少约87.9%或890万港元至120万港元[101] - 2021年销售成本约777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4340万港元增加约79.3%或3430万港元[103][105] - 2021年行政开支约1040万港元,较2020年的830万港元增加约25.4%或210万港元[104][106]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为3510万港元,2020年则为约1360万港元[108][111]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40万港元,较2020年的4310万港元增加约30.7%或1330万港元[109][112] - 2021年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1.252亿港元及147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8.5倍,2020年分别为9470万港元及64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4.8倍[110][113] - 2021年集团无银行借款,2020年为零;2021年计息应付票据总额为约700万港元,2020年为90万港元,资产负债率为5.4%,2020年为0.9%[110][113] - 2021年集团股本仅包括普通股股份,资本架构主要包括融资租赁项责任及集团拥有人应占权益[115][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1850万港元,未动用金额存于香港持牌银行[122][123] - 收购及更换机械及设备原分配和修订分配占所得款项净额均为60.60%,金额1721万港元,已动用1190.5万港元,剩余530.5万港元,预计2022年Q4完成[122] - 扩大市场份额及加强营销力度原分配占比14.60%,金额414.6万港元,修订分配占比4.40%,金额124.6万港元,已动用45.8万港元,剩余78.8万港元,预计2023年Q4完成[122] - 设立ERP系统原分配和修订分配占所得款项净额均为7.60%,金额215.8万港元,已动用48.1万港元,剩余167.7万港元,预计2023年Q4完成[122] - 拓展财务部原分配和修订分配占所得款项净额均为5.00%,金额142万港元,已动用42.4万港元,剩余99.6万港元,预计2023年Q4完成[122] - 加强员工培训原分配和修订分配占所得款项净额均为0.80%,金额22.7万港元,已动用1.4万港元,剩余21.3万港元,预计2023年Q4完成[122] - 营运资金原分配占比5.40%,金额153.5万港元,修订分配占比15.6%,金额443.5万港元,已全部动用[1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动用约440万港元作为营运资金开发新产品及服务[13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投资[137][142] - 2021年度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138][1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80名雇员,2020年12月31日为78名[139][1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融资以约300万港元已抵押银行存款作抵押,2020年12月31日为240万港元[140][145] - 2021年支付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金额达800万港元,董事会建议支付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金额达800万港元,2020年均为零[151][15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50][15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自2020年起公司开发新业务,除回转支承外还制造机械其他机件及组件[26] - 2021年回转支承ODM业务销量为2375套,占比3.0%,较2020年增长7.9%;OEM业务销量为158套,占比0.2%,较2020年增长21.5%;OBM业务销量为153套,占比0.2%,较2020年下降52.5%;其他业务销量为1164套,占比1.5%,较2020年增长264.9%[59] - 2021年其他机械及部件ODM业务销量为68305套,占比85.8%,较2020年增长2325.6%;其他业务销量为7372套,占比9.3%,较2020年增长80.0%;其他机械业务销量为71套,占比0.1%,较2020年增长610.0%[59] - 疫情下公司“一站式服务”优势凸显,为客户采购产品需求增加[39] - 公司是优质回转支承和其他机械机件制造商及“一站式服务”供应商,制造的回转支承符合日本工业标准[48][49][53] - 自2020年起,公司使用上市所得款项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更广泛服务,除回转支承外,还制造机械的其他机件及部件[49][53] - 疫情下,公司作为“一站式服务”供应商的优势更突出,为客户采购其他回转支承、机械、机械零部件的需求急剧增加[50][53] - 中国能源短缺致电力中断,但对公司影响甚微,公司迅速应对,调整生产规划并监控生产成本[51][53] - 公司定位为最快速增长的回转支承“一站式服务”供应商之一,会继续推广品牌、提供优质产品、抢占商机[52][54][56][57] - 2021年回转支承销量增加主要归因于ODM业务和采购非自产回转支承业务,公司吸引了新ODM客户,更多客户使用其采购服务[65] - 2021年回转支承销售上升,主要归因于ODM业务及采购其他未生产的回转支承业务[67] - 新ODM客户对ODM业务贡献约360万港元收益[80][82] - 其他回转支承采购业务收益增加约1740万港元[80][82] - 出售回转支承占收益约44.6%及公司毛利总额约52.1%[81][82] - 机械及其他部件销售分别占总收益约29.6%和25.8%,占集团毛利总额约19.3%和28.6%[88][90]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董事期望公司采购业务持续增长,将提升工厂自动化以应对成本上升[43] - 公司会继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生产团队和推广企业声誉[43] - 公司正购买16台机械,支付约1190万港元按金,8台已抵生产设施,预计202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125][126] - 公司因疫情取消多个贸易展会,2020 - 2021年为销售部增员,聘请顾问设计网页并提供宣传策略意见[126][127] - 2020 - 2021年受培训员工中有三人取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质量保证部门一名雇员完成计量学培训[134] - 公司目标是巩固回转支承优质制造商地位,扩大业务规模及提高利润率,将实施多项策略[160][161]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截至2022年3月22日,陈煜彬为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董事会主席及控股股东[162] - 陈煜彬先生42岁,2019年3月12日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管理,2007年9月创办共荣精密机械[166][167] - 陈龙彬先生40岁,2019年3月1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有逾15年采购及管理经验[171][173][176] - 陈弘俊先生43岁,2019年10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集团多方面事宜并提供独立意见[174][177] - 陈煜彬先生于1999 - 2002年就读奥克兰理工大学,2004年3月取得进阶日语课程证书[163][166] - 陈龙彬先生于1998年2月 - 1999年12月在新西兰雅芳戴尔中学读12年级,2000年10月 - 2002年3月在日本学习日语[172][176] - 陈弘俊先生2000年4月毕业于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2006年6月及2009年11月分别成为澳洲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175][177] - 陈龙彬先生2005年11月加入集团任荣丰董事及股东,2011年
永联丰控股(08617)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