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23亿元,同比增长12.5%[6] - 公司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8.7%[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2,936,449.67元,同比增长0.74%[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84,781.34元,同比增长9.17%[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840,897.10元,同比增长189.56%[10] - 公司总资产为1,064,715,433.51元,同比下降3.33%[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29亿元,同比增长0.74%[24] - 营业成本为9884.5万元,同比增长4.17%[24] - 销售费用为222.67万元,同比下降46.11%,主要由于部分业务开发完成[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2,936,449.67元,同比增长0.74%[10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7,448,780.53元,同比增长4.8%[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84,781.34元,同比增长9.17%[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431元,同比增长9.17%[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9,826,202.14元,同比增长0.57%[10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营业收入为77,756,849.43元,同比下降20.24%[1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净利润为13,308,737.39元,同比下降16.91%[112] - 2024年半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33,313,804.15元,同比增长18.3%[114] - 2024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840,897.10元,同比增长189.6%[114] - 2024年半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236,812.31元,同比减少50.3%[115] - 2024年半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282,195.32元[115] - 2024年半年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35,239,667.28元,同比增长70.1%[115]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125,649.22元,同比增长71.0%[116]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330,137.22元,同比减少24.4%[116]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194,991.51元,同比减少249.5%[116]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31,344,602.01元,同比增长73.2%[116]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8,284,781.34元,同比减少34,355,218.66元[118] - 公司本期未分配利润减少52,640,000.00元,主要用于对股东的分配[118] - 公司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06,113,890.11元,较期初减少35,191,219.47元[122]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6,748,207.79元,同比减少98,050.31元[121] - 公司本期未分配利润减少39,331,262.61元,主要用于对股东的分配[123] - 公司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36,353,579.90元,较期初减少39,331,262.61元[1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997,022,317.29元[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增加16,018,086.57元[1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6,018,086.57元[1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18,761,511.17元[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12,254,501.74元[126] 研发投入 - 公司研发投入为0.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6%[6] - 公司未来计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高频通信材料市场[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7,698,618.32元,同比增长18.06%[10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研发费用为4,094,248.40元,同比增长13.57%[112] - 公司研发支出包括人员薪酬、耗材、折旧摊销等费用,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在满足条件时可资本化为无形资产[189]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频通信材料、高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高频透波材料[4] - 公司主要市场集中在通讯电子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基站天线等领域[4] - 公司主要产品高频覆铜板及高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用于基站天线的核心部件[18] - 5G基站总数达到391.7万个,较年初净增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17]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到2025年将接近15亿部,VC均热板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率持续上升[17] - 高频覆铜板产品已通过多项国际及国内标准认证,并被纳入国内外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的采购清单[21] - VC散热片产品已用于量产手机,性能获得客户肯定[21] - 引线框架产品已进入国内外多家封测企业的采购清单,并应用于多种芯片封装[21] - 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等多领域研发,提升技术实力和技术储备,丰富产品序列[21] 子公司与投资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辅星电子、辅晟电子和中英新材料[4]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嘉森能源和嘉柏技术[4] - 公司全资子公司赛肯徐州生产的引线框架是半导体及微电子封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专用材料[15] - 公司主要子公司江苏辅星电子有限公司净利润为704.56万元,赛肯电子(徐州)有限公司净利润为-83.34万元[48] - 公司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苏州博特蒙电机有限公司控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88] - 公司收到常州市钟楼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支付的最后一笔补偿款2840.27万元,拆迁补偿款已全部收到[88]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62.89%增加至64.04%[88] - 公司股东持有的48,405,000股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部分股份于2024年3月13日解除限售上市流通[91] - 公司董事长俞卫忠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数为4,431,900股[91]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俞丞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数为3,278,300股[91] - 公司董事戴丽芳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数为1,477,300股[91]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顾书春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数为59,075股[9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1,703人[94] - 俞卫忠持股比例为23.57%,持有17,727,600股,其中13,295,700股为限售股[95] - 俞丞持股比例为17.44%,持有13,113,200股,其中9,834,900股为限售股[95] - 常州市中英管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97%,持有7,500,000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95] - 戴丽芳持股比例为7.86%,持有5,909,200股,其中4,431,900股为限售股[95] - 常州中英汇才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4.05%,持有3,045,000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95] - 马龙秀持股比例为0.77%,持有580,000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95] - 朱彩艳持股比例为0.39%,持有295,300股,报告期内增加274,172股[95] - 顾书春持股比例为0.31%,持有236,300股,其中177,225股为限售股[95] - 王欢持股比例为0.17%,持有126,100股,报告期内增加126,100股[95]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和原材料价格波动[1] - 公司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特别是高频覆铜板领域新竞争者的涌入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缩减和产品价格下滑[49] - 公司技术更新风险较高,若产品无法适应最新技术变革,可能导致销售收入减少[49] - 公司市场需求变动风险较大,通信建设投资减少可能影响高频覆铜板需求,半导体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影响引线框架业务[50] - 公司新业务发展存在未达预期的风险,特别是VC散热片、引线框架及储能集成业务[51] - 公司面临规模化管理及子公司管理风险,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可能带来管理挑战[52] - 公司面临人才流失或短缺的风险,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专业高素质人才[52] - 公司募投项目"新建年产1,000吨高频塑料及其制品项目"投入较少,存在实施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53]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监控市场动态来应对募投项目未达预期的风险[53] - 公司致力于提升产品研发技术水平,增强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应对毛利率下降的风险[54] - 公司计划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扩大市场份额来应对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54] - 公司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以防范应收账款坏账风险[54] - 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规范制度,并配备安全生产设施,以应对安全生产风险[56] 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严格遵守多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64]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严格执行多项国家、地方及相关行业环境保护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等[64]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依法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和排污许可证,规范按证排污[65] - 公司废气排放中VOCS排放浓度为7.85mg/m³,排放总量为0.65875t/a,核定的排放总量为20.444t/a[66] - 公司废气排放中颗粒物排放浓度为3.3mg/m³,排放总量为0.130t/a,核定的排放总量为0.52t/a[66] - 公司废气排放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76mg/m³,排放总量为0.756t/a,核定的排放总量为12.909t/a[66] - 公司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为88mg/L,排放总量为0.215t/a,核定的排放总量为2.365t/a[67] - 公司废水排放中悬浮物排放浓度为66mg/L,排放总量为0.171t/a,核定的排放总量为1.78t/a[67] - 公司废水排放中氨氮排放浓度为8.99mg/L,排放总量为0.021t/a,核定的排放总量为0.1925t/a[67] - 公司废水排放中总磷排放浓度为1.26mg/L,排放总量为0.003t/a,核定的排放总量为0.0275t/a[68] - 公司坚持技术革新,节能减排,从源头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73] - 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推动社区、企业和当地经济的进步[73]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 - 公司2023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3.22%[59]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顾书春直接持有公司股份31.5万股,2024年实际可流通股数为59,075股[60]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涉及18名员工,持有股票总数为3,045,000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4.05%[62] -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俞卫忠报告期内持股39,000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0.05%[63] -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举行了1次股东大会,通过网络投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72] - 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有股东公平获取公司信息[72] - 公司重视对股东的回报,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确保可持续发展[72] - 公司不断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员工享受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72] - 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关联方等在报告期内履行完毕股份限售承诺[74] - 公司及控股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股价触发启动条件时,将采取稳定股价措施[75]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6]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76] 财务与会计政策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11] - 公司财务报表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128] - 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129]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135]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35]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137]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内部交易的影响予以抵销,内部交易表明相关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全额确认该部分损失[138] - 报告期内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或业务的,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自购买日起纳入合并财务报表[139] - 处置子公司时,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140] - 公司对合营企业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43] - 现金等价物是指公司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144] - 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将外币金额折合成人民币记账[145] - 金融资产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48] - 公司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债权投资等,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15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包括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债权投资等,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15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等,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15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等,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152]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152]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和财务担保合同等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158] - 公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157] - 公司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条件包括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金融资产已转移且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等[154] - 公司金融负债终止确认的条件包括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与债权人签定协议以承担新金融负债方式替换现存金融负债且合同条款实质上不同等[156] - 公司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155] - 公司对应收票据的预期信用损失按整个存续期内的金额计量,银行承兑汇票未计提损失准备,商业承兑汇票的信用损失处理方法与应收账款一致[160] - 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按账龄组合计提,1年以内计提5%,1-2年计提10%,2-3年计提30%,3-4年计提50%,4-5年计提80%,5年以上计提100%[161][162] - 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与金融工具减值的测试方法一致[164]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9] - 持有待售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时,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减记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170] -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企业合并方式不同,分别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或购买日确定的合并成本确定[172] - 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除非投资符合持有待售的条件[173]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4] - 公司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174] - 固定资产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后续支出在满足条件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178] - 房屋及建筑物的年折旧率为4.75%,机器设备的年折旧率为19.00%或9.50%[179] - 在建工程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180] - 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181] -
中英科技(300936) - 202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