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上半年[1]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为无[4]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4]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4]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4]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4]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 - 2024年6月30日[8] - 报告期末为2024年6月30日[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21,558,474.72元,上年同期67,146,615.25元,同比减少44.76%[1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0,056,858.08元,上年同期 -9,873,625.74元,同比减少406.98%[1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61,150,988.83元,上年同期 -21,243,399.72元,同比减少187.86%[15]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9,221,779.70元,上年同期1,710,492.47元,同比减少3,562.26%[1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94,815,677.26元,上年度末1,663,673,677.71元,同比减少4.14%[1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735,143,643.83元,上年度末1,822,219,129.55元,同比减少4.78%[15]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 -0.447元/股,上年同期 -0.106元/股,同比减少322.97%[16]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 -0.446元/股,上年同期 -0.105元/股,同比减少324.25%[16] -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0.546元/股,上年同期 -0.227元/股,同比减少140.38%[16]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8.53%,上年同期34.40%,增加34.13个百分点[16]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55,913.46元[18]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为2,814,594.11元[18] - 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损益为10,306,645.52元[18]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 -125,010.80元[18] - 所得税影响额为1,958,011.54元[18]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合计为11,094,130.75元[19]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46,018,291.72元,上年同期数41,815,147.61元,变化幅度10.05%;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46,018,291.72元,上年同期数41,815,147.61元,变化幅度10.05%[6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68.53%,上年同期为34.40%,增加34.13个百分点[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714.66万元,同比减少44.76%;利润总额-5776.62万元,同比减少5299.12%;归母净利润-5005.67万元,同比减少406.98%;扣非归母净利润-6115.09万元,同比减少187.86%[84]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4601.83万元,同比增长10.05%[85]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14.66万元,同比减少44.76%;利润总额-5776.62万元,同比减少5299.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005.68万元,同比减少406.9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15.09万元,同比减少187.86%[105] - 营业成本本期数2389.81万元,上年同期数3645.96万元,变动比例-34.45%;销售费用本期数3743.77万元,上年同期数3408.11万元,变动比例9.85%;管理费用本期数2692.78万元,上年同期数2750.45万元,变动比例-2.10%;财务费用本期数-370.40万元,上年同期数-774.28万元,变动比例52.16%;研发费用本期数4601.83万元,上年同期数4181.51万元,变动比例10.05%[10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5922.18万元,上年同期数171.05万元,变动比例-3562.2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17739.62万元,上年同期数-53950.66万元,变动比例132.8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3025.26万元,上年同期数-4571.17万元,变动比例33.82%[106]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436,505,103.10元,占总资产比例25.16%,较上年期末变动25.31%,系赎回结构性存款转至银行活期[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90,127,184.79元,占总资产比例16.72%,较上年期末变动 - 46.79%,系赎回结构性存款用于日常货币资金和大额存单理财[108] - 其他流动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49,519,478.11元,占总资产比例8.62%,较上年期末变动61.34%,系购买银行一年期大额存单增加[108] - 应交税费本期期末数为1,156,875.42元,占总资产比例0.07%,较上年期末变动51.70%,系未支付的个人所得税增加[108] - 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29,552,178.73元,占总资产比例1.70%,较上年期末变动 - 37.83%,系采购金额以预付模式增多[108]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5,923,143.46元,占总资产比例0.34%,较上年期末变动32.19%,系预收货款增加[108] - 应付职工薪酬本期期末数为9,271,425.34元,占总资产比例0.53%,较上年期末变动 - 33.11%,系发放上年度年终奖金所致[108] - 预计负债本期期末数为136,097.40元,占总资产比例0.01%,较上年期末变动121.11%,系商城积分费用增加[108] - 未分配利润本期期末数为90,726,564.82元,占总资产比例5.23%,较上年期末变动 - 35.56%,系本期净利润减少带来的未分配利润减少[108] - 境外资产为1,983,752.19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11%[109] 研发项目投资情况 - 样本保存产品预计总投资规模1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72.67万元,累计投入金额714.42万元[72] - 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的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8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487.14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878.54万元[72] - 分子诊断原料酶改造及联合应用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165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479.0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850.68万元[72] - 荧光定量试剂的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65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335.28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306.50万元[72] - 2024年半年度研发项目预算合计46,500万元,已投入4,246.73万元,累计投入18,047.09万元[74][75] 研发人员情况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2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33.04%,上年同期分别为191人和28.76%[7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932.29万元,平均薪酬8.44万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649.37万元和8.64万元[77]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多达170人,占比74.24%[78] - 公司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14人占6.11%,硕士研究生156人占68.13%,本科45人占19.65%,大专及以下14人占6.11%[7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团队229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8人,同比增长19.89%,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4.24%,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93.89%[86] 公司技术与产品成果 - 公司形成6个技术平台共25项核心技术,获得24项境内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境外专利和72项生物信息分析相关软件著作权[20] - 公司及创始人参与起草3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4项团体标准,参加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 - 公司已上市产品达七百余种,持有62项境内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证书,47项医疗器械产品取得海外注册/备案[20] - 公司已开发142种分子检测原料酶[21] - 公司开发核酸保存试剂70余种,其中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产品14种[24] - 公司起草3项游离DNA保存相关行业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游离DNA保存试剂已在一百余家下游客户中应用[24] - 公司开发核酸提取试剂产品200余种,取得38个不同类型提取试剂盒的医疗器械备案证书[24] - 公司创始人王春香博士参与制定GB/T 37875 - 2019标准,该标准获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奖三等奖[25] - 公司于2019年开始布局分子诊断试剂盒业务,核酸检测试剂盒核心原料酶自研自产[26] - 公司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样本类型:粪便)是我国基于粪便样本该检测的第1张三类注册证[26] - 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粪便样本)耐药性检测于2022年3月在欧盟上市,正在国内申请注册[26] - 全资子公司健为诊断的便隐血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可用于专业医务人员检测和消费者自测[26] - 公司有9种上市产品,包括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等,上市时间从2022.03.07至2024.04.24不等[27] - 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泰州建有第三方医学检测实验室,取得相关资质[29] - 公司开发各类分子检测服务项目一百余项,聚焦消化道系统疾病检测服务[29] - 公司在原料酶、核酸保存、样本前处理领域有超十年研发积累[29] - 公司是国内在上游领域具备自主可控技术的少数研发创新型企业之一,攻坚多项高端酶、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打破垄断[39] - 公司自主建立的核心技术平台与产业关键技术深度融合,是孵化新产品的技术来源和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40] - 公司建立6大技术平台,拥有25项核心技术,上市产品达七百余种[41] - 公司开发142种分子检测核心原料酶,产品质量达进口水平[41] - 公司病毒提取试剂盒仅用4步,最快2.5分钟完成病毒提取,速度超同类产品[42] - 公司参与起草3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4项团体标准[43] - 公司产品获北大、清华等科研客户及华大基因等商业客户认可,多次被顶级期刊引用[46] - 公司与泰州公安局合作项目获“江苏省公安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项目获“2023年北京医学科技奖”[47] - 公司逆转录酶适用反应温度高达55度,反应时间可缩短至1min [48] - 公司无缝克隆技术50℃反应5 - 15分钟可快速实现1 - 5个片段的定向无缝克隆[48] - 公司蛋白发酵纯化出的蛋白纯度均在95%以上[49] - 2023年公司新开发血液细胞制备和血液蛋白保存技术,参与起草1项国家标准GB/T 43286 - 2023 [50] - 血液游离核酸保存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核酸酶抑制剂组合物,可常温保存游离DNA长达14天[52] - 适用于免提取的核酸保存技术裂解后的样本能在37℃下保存1周、常温下保存1个月仍满足检测条件[52] - 适用于免提取的核酸保存技术与常规提取检测流程相比,减少50%的检测时间[52] - 血液细胞制备技术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离心只需20分钟[52] - 超快速柱式核酸提取技术的柱式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时间仅需2.5分钟,操作流程只需4步[55] - 免提取直扩技术封闭率达98%以上[58] - 试剂产品冷冻干燥技术可使试剂在40摄氏度、50%相对湿度条件下稳定保存3个月,在室温、50%相对湿度条件下稳定保存12个月[58] - 多重PCR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技术DNA起始量可低至0.1ng,文库能100%扩增覆盖肿瘤靶向基因区域,均一性超95%[59] - 基于杂交探针捕获法的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技术杂交捕获区段可达几百MB [60] - 核酸质谱技术可同时在一管试剂中实现40重检测,通量为一小时内完成384个样本检测,而PCR一般为4重[61] - 多重PCR反应酶及缓冲液体系制备技术可实现40重检测[62] - 多重PCR反应酶及缓冲液体系制备技术使整个检测流程缩短1.5小时,突变检测灵敏度达1%,对核酸样本需求量约为1ng人基因组DNA [64] - 公司对4种ddNTP进行修饰以满足核酸质谱检测精度要求[64] -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备案5项,新获取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项[6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62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78项授权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47项医疗器械产品取得海外医疗器械注册/备案[65] - 本期发明专利新增申请数7个,获得数5个,累计申请数88个,获得数25个;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数7个,获得数4个,累计
康为世纪(688426) - 202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