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360,353千港元,2023年同期未提及具体数据[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为8,67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609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为8,67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618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2.67港仙,2023年同期为2.01港仙[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867.9万港元,2023年为361.8万港元[26][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亏损约867.9万港元,2023年为361.8万港元[52]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493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算之财务资产为68,33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591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为29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3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70,63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110千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70,9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170千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为20.47港仙,2023年12月31日为33.36港仙[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作买卖之上市股本证券按公平值为6833.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95.1万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金为8.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6万港元减少[33] - 2024年6月30日应计费用为0,2023年12月31日为37.3万港元[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上市股本证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算之财务资产为68,33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951千港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投资公平值总额约为6833.8万港元[5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算之财务资产约为6833.8万港元[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256万港元,资产净值约为7099.5万港元[96][98] 现金流量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减少净额为1839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750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减少净额为1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增加净额为19788千港元,2023年同期减少净额为131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381千港元,2023年同期减少净额为4892千港元[9] - 2024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7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2933千港元[9] - 2024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041千港元[9] 会计政策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首次应用四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未变更会计政策或作出追溯调整[13] - 香港会计师公会修订的HKAS 21将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适用,公司管理层预期无重大影响[14]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HKFRS 18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生效,公司管理层正评估其影响[14] 财务报表刊发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中期财务报表于2024年8月16日获授权刊发[10][12] 收入与收益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1.8万港元,债券利息收入4万港元,股息收入30.2万港元,总计36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4.5万港元、0、10.8万港元,总计35.3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上市股本证券买卖所得款项总额约5813.5万港元,2023年为5818.6万港元[16][17] - 2024年上半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算之财务资产已变现收益约141.8万港元,未变现亏损约886.5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80.6万港元、618.2万港元[16][17]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0,回扣为1000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4万港元、6000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资产已变现收益约为141.8万港元,2023年为380.6万港元[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资产未变现亏损约为886.5万港元,2023年为618.2万港元[53] - 2024年上半年上市股本证券买卖所得款项总额约为5813.5万港元,2023年为5818.6万港元[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上市投资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744.7万港元,其中持有上市投资已变现收益及未变现亏损所佔公平值亏损净额分别约为130.7万港元及929.4万港元,已出售上市投资已变现收益及未变现收益所佔公平值收益净额分别约为11.1万港元及42.9万港元[56][59] 费用支出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利资产折旧费用4.5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1000港元,员工薪金18万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9000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0、1000港元、39.7万港元、1.6万港元[23] - 期内董事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短期福利2024年为72万港元,2023年为48万港元,退休福利均为0 [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2名雇员,上半年总薪金(不含董事酬金)约18万港元,2023年为39.7万港元[104] - 2024年1月1日至5月31日,公司支付16.7万港元投资管理费给辉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9][113] 税项亏损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动用税项亏损约3.7493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4787亿港元[24][25] 股本情况 - 法定股本方面,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4港元之普通股均为75亿股,金额为30000万港元[35]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12月31日为173448741股,金额为693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为346897482股,金额为13876万港元[35] - 2023年12月1日公司就供股订立包销协议,2024年2月20日完成交易,发行173448741股,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2081.3万港元及1950.3万港元,每股供股股份净价约为0.11港元[36][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7亿股,2024年2月20日完成供股发行1.73亿股[99][102] - 供股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2081.3万港元及1950.3万港元,每股供股股份净价约为0.11港元[99][102] - 公司将约93.33%的供股净收益即1820万港元用于投资证券,约6.67%即130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00] - 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208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950万港元,其中约93.33%用于投资证券,约6.67%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03]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无)[44][46] 财务资产后续变动 - 2024年6月30日至中期业绩获批准日期,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算之财务资产已变现收益约为2,534,000港元,未变现亏损约为6,655,000港元[45][47] - 2024年6月30日至中期业绩获批日期,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算的财务资产已变现收益约253.4万港元,未变现亏损约665.5万港元[104] - 2024年6月30日至中期业绩批准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实现收益约253.4万港元,未实现亏损约665.5万港元[101] 市场行情 - 恒生指数年初持续疲软,1月底跌至14,794点,创2022年10月以来新低[48][49] - 4月中旬港股强劲反弹,恒指一个月内暴涨逾3,000点,5月20日升见19,706点高位[50][51] - 恒指最终累升671点,或3.9%,收报17,718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09点,或5.6%[50][51] - 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表现落后于标普500指数14.5%及日经225指数18.3%的涨幅[50][51] 投资组合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HKGB 2505证券10万股,占比少于1%,成本935.1万港元,市值991万港元,占集团净资产13.98%[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China Energy Storage证券300万股,占比1.45%,成本442.1万港元,市值657万港元,占集团净资产9.25%[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Zhongtian Construction证券2800万股,占比4.08%,成本458.2万港元,市值512.4万港元,占集团净资产7.22%[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CN Logistics证券128.9万股,占比少于1%,成本998.7万港元,市值494.8万港元,占集团净资产6.37%[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如Bradaverse Education、China Mobile等,各公司股份数量、持股比例、成本、市值等数据不同[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未上市投资[56][59] 被投资公司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国储能之股东应佔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525.7万港元,股东应佔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4.86663亿港元[61][64] - 2023财政年度中国储能毛利率上升8.1%,原因包括技术进步、供应链成本降低和减值亏损减少[62][64] - 中国储能专注“一带一路”跨境供应链,围绕特色产业供应链增值服务整合上下游资源,在沿线重点国家及城市战略布局[61][64] - 中国储能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政策以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有望提升储能业务盈利能力[63][65] - 中国储能2024年4月完成集资活动,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有助于开发电动汽车专用可替代可再生能源充电解决方案[63][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天建设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人民币4527.7万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5.01824亿元[66][68] - 2023年中天建设虽因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增加致溢利下降,但核心业务收入及毛利率保持稳定[67][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嘉泓物流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4827.8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3.63049亿港元[70][72] - 2023年嘉泓物流营业额减少,因全球物流业面临运价正常化、地缘政治冲突等阻力,消费者需求复苏缓慢[71][72] - 嘉泓物流计划扩大网络进军印尼及柬埔寨市场,利用邮轮物流市场机会获利[73][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源宇宙教育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2854.1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11608亿港元[74][76] - 源宇宙教育因贸易及服务收入大幅增加,收入较上一财年急剧增长,但虚拟现实及数码娱乐分部仍亏损[75][76] - 源宇宙教育为适应疫情后社会偏好变化,推出在线课程等在线学习模式[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人民币13176.6亿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34173.2亿元[78] - 2023年中国移动经营收入首次超1万亿元,净利润率超13%创历史新高,各业务板块均实现增长[79] - 中国移动2023年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人民币131,766百万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341,732百万元,经营收入首度突破人民币兆元大关,净利润率超13% [80] - 中国移动202
中国金融租赁(02312) - 2024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