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102亿港元,较2023年的8.0026亿港元下降11.25%[2]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404.6万港元,较2023年的484.7万港元扩大189.79%[2]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1411.7万港元,较2023年的1005.6万港元增加40.38%[2] - 2024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1484.7万港元,较2023年的1032.8万港元增长43.75%[2] - 2024年公司流动净资产为3196.3万港元,较2023年的1767.1万港元增长80.88%[4] - 2024年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5268.8万港元,较2023年的4222.8万港元增长24.77%[4]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5012.3万港元,较2023年的3844.1万港元增长30.39%[5] - 2024年公司股本为1.35631亿港元,较2023年的1.13631亿港元增长19.36%[5]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5400.4万港元,较2023年的4138.7万港元增长29.03%[5]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13港仙,较2023年的0.79港仙增加43.0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总收入71,020千港元,除税前亏损708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除税前亏损14,046千港元[14] - 2024年6月30日综合总资产为59,385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50,687千港元增长17.16%;综合总负债为9,262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2,246千港元下降24.37%[16] - 2024年来自客户的总收入为71,020千港元,较2023年的80,026千港元下降11.25%[19] - 2024年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围内客户合约收入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总额为67,163千港元,较2023年的76,219千港元下降11.88%[22] - 2024年贷款利息收入为200千港元,较2023年的166千港元增长20.48%[22] - 2024年香港利得税为69千港元,较2023年的380千港元下降81.84%,税率均为16.5%[23]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4,791千港元,较2023年的17,065千港元下降13.32%[24] - 2024年核数师酬金为1,275千港元,较2023年的1,235千港元增长3.24%[2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431.4万港元,2023年为613.8万港元;2024年无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2023年为289.6万港元[27]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亏损所用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2.68549亿股,2023年为11.36308亿股[27] - 2024年集团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5万港元,2023年为3.4万港元[28] - 2024年来自第三方的应收贸易账款为509万港元,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为494.9万港元;2023年为278.7万港元[29] - 2024年应付第三方的贸易账款为0,2023年为11.1万港元[29] - 2024财年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约7100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约8000万港元减少11.3%,收入减少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业务分部[55] - 2024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1430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约900万港元按年增加58.9%,亏损增加主要因可再生能源业务分部溢利净额减少[55] - 2024财年开支总额(不包括财务费用)约4700万港元,较2023财年约5090万港元减少[6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3870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约2610万港元增加;流动负债总额约670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约850万港元减少[6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约5940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约5070万港元增加[62]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修订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多项准则修订将于2024 - 2027年生效,董事预计对集团业绩无重大影响[11] - 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编制,计量基准为历史成本,以港元呈列,金额约整至最接近千位[1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收入62,158千港元,分部溢利2,423千港元[15] - 2024年建筑废料及处理服务收入3,908千港元,分部溢利1,171千港元[15] - 2024年塑料回收/金属废料收入2,851千港元,分部亏损4,392千港元[15] - 2024年放债收入200千港元,分部溢利44千港元[15] - 2024财年可再生能源业务中循环再造油/生物柴油贸易收入约6220万港元,较2023财年约7310万港元减少[56] - 2024财年建筑废料及处理服务业务收入约390万港元,较2023财年约410万港元减少[57] - 2024财年塑料回收/金属废料业务收入约290万港元,较2023财年约260万港元增加[58] - 2024财年放债业务收入约20万港元,与2023财年持平[59] 各业务线基本情况 - 集团按业务种类管理,有可再生能源等持续经营报告分部[13] - 公司2024财政年度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建筑废料及处理服务、塑料回收/金属废料、放债业务,医疗保健业务于2023年6月终止经营[30] - 可再生能源业务自2022年以来扩充营运团队、设立储存及加工工厂、建立废食油收集车队并建立本地供应商网络[35][36][37][38] - 建筑废料及处理服务业务自2007年起开展,在德国建立稳定经营业务[39] - 塑料回收业务2016年在德国开展,2020年6月在日本开展高档次塑料回收及处理业务,2022年4月起停止[43] - 集团塑料回收业务分为处理活动和购买-回收-转售活动两类[44][45] - 集团放债业务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卓福有限公司进行,向认可且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及关连人士公司及个人客户提供有抵押及有担保贷款[48] - 集团放债业务有信贷风险政策及风险评估政策,批出贷款前会对潜在客户进行独立评估[49] - 集团于2020年11月中旬开展医疗保健业务,2023年6月9日出售该业务[54] - 集团客户主要包括德国及欧盟成员国的塑料回收公司,向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购买原料[46][47] 地区收入情况 - 2024年香港地区收入为200千港元,较2023年的3,757千港元下降94.68%;欧洲地区收入为50,007千港元,较2023年的41,151千港元增长21.52%[19] 主要客户收入情况 - 2024年主要客户中,客户A收入15,077千港元,客户B收入10,657千港元,客户C收入8,569千港元,客户D收入7,410千港元[20] 税务情况 - 中国企业所得税和德国所得税因税务亏损或应评税利润与以往年度未动用税项亏损对销,2024年和2023年均无计提拨备,税率分别为25%和30%[25] 股息情况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派发股息[26]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派股息[74] 应收贷款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约为216.5万港元,与2023年6月30日持平,其中应收一名公司借款人贷款200万港元、贷款利息约16.5万港元,也与2023年6月30日持平,贷款利率为10%[53] - 贷款已延长至2025年3月1日,2024年上半年集团未对应收贷款及利息作出任何减值亏损拨备,2023年同期也无[53] 配售股份情况 - 2023年11月24日配售2.2亿股股份,配售价较收市价折让约5.88%,所得款项净额约2776万港元[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1491万港元,尚未动用1285万港元[63] 业务影响因素情况 - 2024财年集团业务经营未受季节性及周期性因素重大影响[66] 或然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6月30日亦无[69] 行业政策情况 - 2024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议征收12.8%至36.4%税项应对中国生物柴油倾销[70] - 经修订可再生能源指令EU/2023/2413 (RED II rev)订立到2030年为42.5%的具约束力可再生能源整体目标[70]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中国及德国有37名雇员,2023年6月30日亦为37名[72] 股份交易情况 - 回顾年度内公司无赎回股份,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买卖公司股份[75]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主席履行行政总裁职责,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76] - 2023年7月1日至7月3日公司有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月4日后仅一名,不符合相关规定,7月13日和8月9日新委任后符合规定[77]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谭镇华、文国梁及蒋志华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全年业绩[79] 年报发布情况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年报将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载并寄发股东[81]
绿色能源科技集团(00979)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