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营业额为零,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220万元[5]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零,2022年上半年毛损为港币1100万元[5] - 2023年上半年总营运开支为港币520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3710万元[5] - 2023年上半年亏损为港币680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4990万元[5]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零,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221.8万元[7]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零,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1318.5万元[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港币680.7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4988.8万元[7]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港币680.7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4988.8万元[7]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港币687.4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港币3799.1万元[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亏损总额为687.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799.1万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0.26港仙,2022年同期为1.92港仙[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3057.3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53.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626.4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1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4683.7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居住国)的收益为0,2022年为221.8万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客户“A”收益占比为0,2022年为100%[54]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物业等折旧为0,2022年分别为556.2万港元和145.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折旧为0,2022年为61.5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汇兑净收益为16.8万港元,2022年汇兑净亏损为1673.3万港元[5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680.7万港元,2022年为4988.8万港元[59]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零(2022年上半年约220万港元),毛利为零(2022年上半年毛损约1100万港元)[94][96] - 2023年上半年总运营开支约52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约3710万港元),减少约86.0%,研究费用、分销及销售开支、一般行政开支分别下跌约98.3%、94.7%、82.9%[94][96] - 2023年上半年亏损减少约86.4%至约68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约4990万港元)[94][96]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6月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61.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万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3.3443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7563亿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 3.345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3.27656亿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为33,219千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72,08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6,271千港元有所下降[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朱永宁通过华能间接持有公司753,997,995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29.00%[111][113][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间接持有公司556,898,77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21.42%[113][114] - 2023年6月30日存货结余为零,2022财年亦为零[10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60万港元,2022财年约为330万港元[100]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3.344亿港元,较2022财年增加约680万港元[100] - 2023年6月30日未偿还借款总额约为5690万港元,2022财年约为5760万港元[100] - 2023年6月30日未偿还股东贷款约为1.936亿港元,2022财年约为1.847亿港元[100]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2月1日朱永宁辞任行政总裁,张钰淇获委任为行政总裁[2] 债务与清盘相关 - 2024年3月19日公司收到债权人法定要求偿债书,需3周内支付1500万港元,否则债权人可提出清盘呈请[17] - 2024年5月27日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传票,9月13日将就申请召开债权人大会考虑安排计划展开聆讯[17] - 截至中期财报批准日,公司仍与债权人磋商重组计划详情及条款[17][18] 财报编制相关 - 2023年上半年中期财报按相关规定和准则编制,金额四舍五入至千位[20][22] - 2023年编制中期财报会计政策与2022年一致,采用新订/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7] - 公司首次应用新订或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中期财报无重大影响[39] - 公司管理层预期未来采用新准则不会对财务状况、表现和现金流造成重大影响[39] 集团经营状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多种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推广[15][1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流动资产约3.34437亿港元,总负债超总资产约3.34437亿港元[29][30]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产生亏损约680.7万港元[29][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财报批准日,集团有若干法律诉讼未解决[29][3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61.6万港元[29][30] - 上述情况显示集团持续经营能力存重大疑问[31] - 因疫情和工厂停产,公司不呈列经营分部及业绩,比较资料已重列[4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企业客户销售电子产品,收益为已收及应收款项扣除相关销售税,收益在货物交付时确认,客户正常信贷期至多为交付后45天或需提前付款[44][46]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商品履约责任期为一年或以下,客户合约收益确认时间为某时间点[45] - 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无预计应课税溢利或产生税务亏损,未就所得税作拨备[56] - 香港注册实体利得税两级制下,合格法团首200万港元溢利税率8.25%,200万港元以上按16.5%征税,不合格法团按16.5%征税;中国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56] - 两个期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25.99993088亿股,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59] - 公司给予客户最长45天信贷期,应付账款免息且一般信贷期长达90天[62][63][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来自股东华能的垫支贷款用于营运资金,无抵押、免息且按需偿还[67][69] - 集团自2022年3月5日起停止深圳工厂生产,5月31日终止工厂租赁,运营基本暂停[93][9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100]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上半年亦无[103][10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50名雇员,2022年上半年为100名[106] 应对措施 - 公司已识别潜在投资者,必要时为公司提供持续财务支持[32] - 其他债权人于2023年6月30日向公司贷款约港币193,622,000元的还款将被重组,12个月内不会要求偿还剩余未偿还金额[32] - 公司实施措施收紧经营开支成本控制,争取新商业契机以提升盈利能力和改善经营现金流[32] - 公司与金融机构磋商续新现有或开启新的融资安排[32] - 公司与不同债权人磋商重组或达成现有负债结算方案[34] - 公司积极探讨其他融资来源,加强公司资本基础[34] - 2023年12月公司推出自家线上零售平台,在境外平台建立两家网店[34] 法律诉讼 - 2020年12月,香港供应商就约334,000美元(约2,605,000港元)采购订单提起诉讼,公司于2020年确认诉讼亏损拨备约2,314,000港元[71][72] - 2022年4月12日,公司提交同意传票,和解金额减至约130,000美元(约1,014,000港元),并于5月11日获批,2021年确认约1,300,000港元诉讼亏损拨备转回[75] - 2022年,公司已全额结清采购订单未付余额[75] - 2020年,中国供应商就分包费用未付余额提起诉讼,约5,454,000港元已计入“贸易应付款项”[76] - 2022年4月12日集团提交和解同意传讯令状,和解金额减至约130,000美元(约1,014,000港元),5月11日令状获批,2021年拨回诉讼亏损拨备约1,300,000港元[7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结清采购订单未付结余[77] - 2020年集团接获中国地方法院通知,供应商就约5,454,000港元到期未付分包费对集团附属公司提起诉讼[77] - 2022年8月8日中国地方法院判决,集团须支付约5,543,000港元及约125,000港元结算分包费及材料成本,截至2023年6月30日,2,863,000港元受限银行结余用于结算应付账款,余下分包费未结付[80][82] - 2021年集团接获中国地方法院通知,前任雇员因集团违反雇佣协议要求赔偿,法院判决集团支付约2,874,000港元,集团已上诉,2021年12月7日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截至中期财报批准日未达成和解协议[81][82][85][86] - 除已披露诉讼外,集团无其他重大诉讼或仲裁,目前无法确定或然负债等结果,但管理层认为不会对财务状况或业绩产生重大影响[85][87] 业务重启与发展 - 2023年12月集团积极重启业务,完成约1,221,000港元销售订单后,2024年第一季度逐步恢复运营并销售“Oregon Scientific”品牌电子产品[88] - 为提升品牌知名度,集团建立自家线上零售平台,在Noon和Mercado Libre开设新网店,2024年上半年逐步开始运营[88] - 集团不断扩展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市场竞争力[88] - 公司已接获超7000万港元订单,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交付[88] - 2023年12月,集团积极与潜在客户和供应商重新建立联系并谈判以重启业务[97] - 2024年第一季度集团运营逐步恢复,开始销售“Oregon Scientific”品牌电子产品[9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建立自有在线零售平台,在Noon和Mercado Libre开设新网店并逐步开始运营[97] - 集团持续拓展产品组合以满足新客户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97] - 公司已接获超逾7000万港元订单,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并交付[98] - 集团开设自家线上零售平台及在Noon和Mercado Libre开设新网店,2024年上半年逐步开始营运[99] 贷款转让 - 2024年2月、4月,订约方B、C、D、E分别同意向订约方A收购部分其向集团贷款,金额分别为1500万、1000万、1000万、1000万、500万港元[89] 税项拨备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继续确认税项拨备约146.6万欧元(相当于约1248.2万港元)为应付税项,2024年7月法院结束破产程序,相关税项负债已解除,税项拨备将予拨回[91][92] 企业管治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循《企业管治守则》大部分规定,除条款C.2.1和C.1.8外[116] - 自2019年6月26日起至2024年2月1日,朱永宁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和CEO,违反条款C.2.1 [117] - 2023年上半年,因保险公司拒绝在预算内提供服务,未为董事安排法律诉讼保险,违反条款C.1.8 [118] - 回顾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用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偏离第C.2.1条及第C.1.8条[119] - 2019年6月26日至2024年2月1日,朱永宁兼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责[119] - 2023年上半年因保险公司拒绝在预算内提供服务,未为董事
IDT INT'L(00167) - 2024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