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isun(NISN)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宁圣国际宁圣国际(US:NISN)2024-07-12 21:00

公司架构与合同安排 - 公司通过合同安排控制合并附属实体,投资者不直接持有其股权[15] - 公司将合并附属实体视为可变利益实体,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合并其财务结果[16] - 公司子公司、可变利益实体及其股东签订系列合同协议,可获经济利益、实施有效控制和购买股权[17] 许可证与合规情况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中国子公司和合并附属实体已获经营所需重要许可证和执照,但不能确保已获全部许可[21] 法律法规影响 - 2021年9月1日生效的《数据安全法》规定违规罚款最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22] - 因公司在中国业务性质且无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不认为需按《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行审查[24] - 2023年3月31日生效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要求境外发行或上市证券的境内公司履行备案程序[26] - 2023年2月10日生效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借中长期外债需获审核登记证书并完成手续[27] - 2022年9月1日生效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规定特定情况下数据处理者需申请数据安全评估[28] - 2021年11月1日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涵盖个人信息处理基本规则等内容,公司可能因员工或承包商违规无法合规[25] - 2021年12月28日多部门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2年2月15日生效,公司运营互联网平台,有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风险,需履行相关义务,否则面临业务中断等不利影响[171] - 2022年7月7日CAC发布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9月1日生效,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处理者需申请数据安全评估,公司可能需接受评估[172] - 2020年12月颁布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2021年1月18日生效,相关解释不明,公司无法确保业务完全合规或及时适应新规[175] - 2015年3月30日SAFE颁布的Circular 19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可按实际运营需求结汇,可自主兑换外汇比例暂定为100%[196] - 2013年5月10日SAFE发布Circular 21,2015年2月13日发布Circular 13更新相关措施,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程序[198] - 2014年7月4日SAFE颁布的SAFE Circular No. 37要求中国居民就境外投资融资相关离岸实体进行登记及变更登记[203] - 2015年2月28日SAFE颁布的SAFE Notice 13规定,实体和个人需向合格银行申请外汇登记[203] 资本出资与债务融资 - 2021 - 2023年,公司通过中间控股公司分别向中国子公司提供1510万美元、3200万美元和1100万美元的资本出资[34] - 2021 - 2023年,公司中国子公司分别向可变利益实体(VIEs)提供440万美元、290万美元和0美元的债务融资[34] 服务费与股息分配 - 2021 - 2023年,根据管理和咨询服务协议,未向相关外商独资企业(WFOE)支付服务费[35] - 2021 - 2023年,公司子公司未向公司宣派或支付股息或进行分配,且已缴纳所有所得税[36] - 境外支付股息需缴纳10%的中国预扣税;若外商投资企业(FIE)的直接控股公司注册在香港或与中国有税收协定的司法管辖区,预扣税可降至5%[36][42] - 假设公司中国子公司有应税收益并决定支付股息,税前收益100%,法定税率25%纳税后,可分配净收益为75%,再按10%缴纳预扣税,母公司/股东净分配为67.5%[39] - 若VIEs累计收益超过支付给中国子公司的服务费,相关转移会使VIEs产生不可扣除费用,中国子公司产生应税收入,税后收入降至约税前收入的50.6%,但发生可能性极小[43] PCAOB相关情况 - 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连续两年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公司审计师,公司普通股可能被禁止在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或场外市场交易[30] - 2021年12月16日,PCAOB发布报告称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022年12月15日,PCAOB将中国大陆和香港从相关名单中移除[31] - 根据HFCAA,若PCAOB连续两年无法检查或调查公司审计师,SEC将禁止公司证券在美国交易,虽目前公司审计师不受影响,但未来仍存在风险[176][177][17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总资产为3.15898834亿美元,较2022年的2.83419781亿美元增长11.46%[47] - 2023年公司合并总营收为3.86670899亿美元,较2022年的2.34174265亿美元增长65.12%[48][50] - 2023年公司合并净利润为1770.368万美元,较2022年的1778.0058万美元下降0.43%[48][50] - 2023年公司总费用为3.67866961亿美元,较2022年的2.16464809亿美元增长70%[48][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方面,Nisun International为767.6349万美元,其他子公司为4981.0862万美元,合并总计1.1465194亿美元[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方面,Nisun International为2309.1162万美元,其他子公司为2183.2883万美元,合并总计6731.8573万美元[47] - 2023年归属于Nisun International股东的净利润为1757.7738万美元,2022年为1762.0812万美元[48][50] - 2023年非控股权益净亏损为12.5942万美元,2022年为15.9246万美元[48][50] - 2021年全年第三方收入为1.60199711亿美元,总成本和费用为1.22010801亿美元,净收入为3050.6522万美元[5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方收入中,其他子公司为9489.4185万美元,VIE及VIE子公司(中国)为2.91776714亿美元,合并总计3.86670899亿美元[48] - 2022年第三方收入中,其他子公司为2647.3317万美元,VIE及VIE子公司(中国)为2.07700948亿美元,合并总计2.34174265亿美元[50]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前四大客户分别占集团总收入的28%、19%、15%和11%,供应链贸易业务前两大客户分别占44%和12%;2022年金融服务业务前五大客户分别占18%、16%、15%、13%和13%,供应链贸易业务前一大客户占33%[1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三大客户约占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的23%、19%和16%;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两大客户约占20%和11%[118] 公司经营风险 - 公司在供应链和金融服务行业运营历史有限,面临不可预见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经营业绩和未来前景[56,76] - 若无法有效创新或应对金融技术和行业实践变化,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将受重大不利影响[56,81] - 公司依赖与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的合作,若技术解决方案或服务无法满足需求,可能失去现有市场份额[57,85] - 公司面临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若无法适应监管变化,业务和前景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57] - 公司修改了商业模式和业务运营战略,可能面临额外风险和不确定性[58] - 网络攻击或数据安全维护不足,可能对公司声誉、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59] - 中国政治气候和经济政策的不利变化,可能影响公司竞争地位[59] - 中国法律法规的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公司和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60] - 公司可能依赖中国子公司的股息和其他分配来满足资金需求,若子公司支付受限或需缴税,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开展[66] - 中小企业融资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部分竞争对手资源更丰富[105] - 若省级或区域金融资产交易所对产品交易进行限制或禁止,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将受重大不利影响[106] - 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依赖行业合作伙伴,若失去合作伙伴或业务量减少,收入和盈利能力将受影响[110] - 虽过去未发生数据泄露,但网络攻击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影响公司声誉、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11] -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故障、网络攻击等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导致客户资金被挪用[113] - 负面宣传和指控可能损害公司品牌和声誉,影响吸引和留住客户及合作伙伴的能力[116] - 2020年6月3日,卖空者发布报告指控公司相关交易未披露,公司股价下跌并面临股东集体诉讼[117] - 公司未与主要客户签订长期合同,依赖个别订单,若无法维持或替换主要客户,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不利影响[119] - 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属资本驱动型业务,若无法维持所需资本和资金来源,业务将受损[120] - 公司中国子公司和合并附属公司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账簿和记录,会计人员缺乏按美国会计准则维护的知识和经验,若内部控制失效,将影响财务报告准确性和股价[123] - 公司严重依赖高级管理层和关键信息技术及研发人员,未为其购买关键人员人寿保险,人员流失将对业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24][125] - 公司依赖版权、商标和商业秘密法及保密协议保护知识产权,但中国知识产权执法不足,可能面临侵权诉讼和索赔,影响业务和竞争地位[129][131][132][133] - 公司金融服务品牌和声誉可能受媒体负面报道、行业伙伴负面消息及行业负面发展影响,进而影响业务和经营业绩[135][137][138] - 公司运营依赖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固定电信网络,若网络出现问题或服务成本上升,业务和经营业绩将受不利影响[139][140] - 公司业务可能受健康疫情影响,如政府采取的措施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41][142][144] 海外发行与上市规定 - 若发行人最近一个财年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中运营收入、总利润、总资产或净资产的50%及以上由国内公司贡献,则海外发行和上市将被认定为国内公司间接海外发行和上市[161] - 2023年2月17日发布、3月31日生效的试行办法规定,国内公司海外发行或上市需向中国证监会履行备案程序,未完成或隐瞒、伪造信息将受行政处罚[161] - 试行办法规定,国内公司间接海外发行和上市需指定主要国内运营实体作为国内责任实体向中国证监会履行备案程序,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应在海外提交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备案,后续证券发行应在完成发行后三个工作日内备案[161] - 2023年2月17日发布的通知明确,试行办法生效日前已在海外上市的国内公司为现有发行人,涉及再融资等后续事项时需向中国证监会备案[162] - 试行办法生效前已获海外监管机构或证券交易所批准但未完成间接海外上市的国内公司,有六个月过渡期,未完成上市或需重新获监管批准的,需按要求向中国证监会备案[162] - 2023年2月24日颁布、3月31日生效的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国内企业海外发行证券并上市,提供涉及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的文件材料需完成审批和备案程序[163] - 2021年11月14日发布的互联网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讨论稿规定,处理超百万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海外上市等活动需申请网络安全审查,目前该办法的颁布时间、最终内容、解释和实施存在不确定性[169] - 中国政府加强对海外发行和外国投资中国发行人的监督和控制,可能限制公司向投资者发行或继续发行证券的能力,导致证券价值大幅下降或归零[151,156,157,166,167] 中国经济与政策影响 -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和金融相关行业监管严格,相关法律法规较新且在演变,解释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可能因未获必要批准、许可或备案而受不利影响[152,153,155] - 中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存储在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仍不确定[168] - 中国经济增速自2014年起放缓,2014 - 2019年分别为7.3%、6.9%、6.7%、6.9%、6.6%、6.1%,2020年受疫情影响降至2.3%,2021 - 2023年分别为8.1%、2.8%、5.2%,或对公司业务产生负面影响[179] - 公司PRC子公司分配股息基于可分配利润,需按规定提取至少10%税后利润至法定储备直至达到注册资本的50%,还需提取部分税后利润至员工福利基金,或限制公司业务开展[181] - 2016年第四季度,PBOC和SAFE实施资本控制措施,PBOC Circular 306规定境内企业向境外持股企业提供的离岸人民币贷款不得超过其在境外企业所有权权益的30%,或限制公司PRC子公司向公司提供离岸贷款[183] - 外国投资企业向外国非居民企业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等需缴纳10%预提税,BVI无相关税收协定,香港符合条件为5%,否则为10%,公司PRC子公司分配利润需缴纳预提税,增加税务负担[184] - 根据EIT Law,在境外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的企业被视为“居民企业”,适用25%企业所得税税率,向非PRC股东支付股息需缴纳10%预提税[186][188] -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某些收购程序复杂,公司未来收购和投资可能受严格审查或禁止,影响业务扩张和市场份额[173] - 若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公司需按25%税率就全球应税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向非中国股东支付股息可能需缴纳10%预提税[191] - 中国法规可能限制公司向中国子公司注资、增加注册资本或分配利润的能力[202] - 公司无法确保所有中国居民股东已按SAFE规定完成登记或更新登记[205] - 中国居民股东未遵守个人外汇规则可能面临罚款或其他责任[207] - 公司可能无法充分了解所有中国居民受益所有人身份,无法确保其完成必要审批和登记程序[209] - 中国政府对货币兑换的控制可能影响公司获取足够外汇支付股息给证券持有人的能力[212] 汇率相关影响 - 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证券价值产生不利影响[213] - 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外币价值变化受中国政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