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yadic(DYAI) - 2019 Q4 - Annual Report
DyadicDyadic(US:DYAI)2020-03-31 05:03

公司历史与基本信息 - 公司1979年由Mark A. Emalfarb创立,1992年起专注C1表达平台开发[72] - 公司2002年9月在特拉华州注册成立,主要办公地点位于佛罗里达州朱庇特[73] 公司股权交易与合作协议 - 2015年12月31日,公司将工业技术业务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杜邦丹尼斯克[17] - 2019年4月26日,公司与Luina Bio和Novovet签订亚许可协议,获得Novovet 20%股权[29][30] - 公司与Alphazyme的分许可协议中,成功转让C1技术后将获7.5%股权,排他期18个月,Alphazyme可花额外2.5%股权将排他期延长12个月[33] - 公司与VTT的研发协议延期至2022年6月,将支付252万欧元,VTT或获最高45万欧元成功奖金,2019年10月25日又追加69万欧元用于糖工程工作[36] - 公司与BDI交易完成时支付100万欧元现金,获BDI Holdings 16.1%股权和VLPbio 3.3%股权,BDI两年内需至少投入93.6万欧元用于研发[39] - 若BDI与公司就选定产品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达成协议,公司预计与BDI按BDI投入金额分享50%-75%净收入,最低投入100万欧元获50%份额,800万欧元获75%份额[39]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普通股于2019年4月17日开始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交易,股票代码为“DYAI”[19] C1技术特点 - C1细胞系已在工业生产中使用20年,规模可达50万升[20] - C1发酵周期为5 - 7天,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典型发酵生产时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20] C1技术市场与潜力 - 公司认为生物制药市场是应用C1技术的有吸引力机会,目前专注于7个细分市场[24] - 公司认为C1技术在生物制药药物发现和早期开发阶段有潜力克服蛋白质表达挑战[28] - 公司认为C1基因表达平台有潜力成为生物制药行业现有领先表达系统的可行替代方案[22] - 公司认为C1技术因开发速度、蛋白产量和生产成本等优势,有潜力替代现有基因表达平台[23] - 公司认为生物制药行业可从安全、可靠、高效且经济的下一代表达平台中受益[27] C1技术改进与实验成果 - 公司在与VTT、BDI等合作及其他研究项目中改进C1技术平台,如在50L XDR - 50MO单用途GE生物反应器实验中,早期Certolizumab工艺生产率达9.2g/l[44] - 公司开发产生具有哺乳动物样糖基化单克隆抗体的C1菌株,G0人样聚糖结构位点占用率约95%,G2约76%[47] - ZAPI项目中,公司C1表达的针对Schmallenberg病毒抗原目标表达水平为100mg/l,实际达约1780mg/l(约17倍)[50] C1技术合作项目 - 2019年公司与两家顶级动物健康公司开展动物健康合作,10月28日扩展其中一项合作以表达一种额外蛋白质[52] - 公司与IIBR合作,用C1技术表达了专有的IIBR Fc - 融合酶(乙酰胆碱酯酶)[58] - 2018年9月公司与赛诺菲 - 安万特开展概念验证研究合作,应用C1平台表达多种治疗化合物[59] - 公司与印度血清研究所合作,血清研究所预计应用C1技术表达多达12种抗体和疫苗,公司授予其15年独家商业分许可权[60] C1技术表达产量数据 - C1表达分泌型病毒样颗粒(VLP)单体产量为2.27g/l,形成60聚体蛋白结构[62] - 首次表达双特异性药物Blinatumomab初始未优化表达水平为0.6g/l(0.12g/l/d)[62] - 使用C1表达抗体片段Certolizumab最高水平达12.0g/l(112小时,2.6g/l/d)[64] - C1表达Fc - Fusion蛋白13.2g/l(168小时,1.89g/l/d)、mAb蛋白24.5g/l(168小时,3.5g/l/d)、Fab抗体片段14.5g/l/d(164小时,2.1g/l/d)、双特异性蛋白1.04g/l(144小时,0.17g/l/d)、SBV抗原1.8g/l(5天,350mg/l/d)[65] C1技术代谢物研究 - 2018年初开展代谢物研究,一期数据里程碑达成,显示C1有生产特定代谢物潜力[67] 公司人员分布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美国有6名员工,在欧洲有3名关键顾问[71] 公司报告提交要求 - 公司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年度、季度和当前报告等文件[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