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财政年度年结日为6月30日[3] - 股份代号为722[3] - 每手买卖单位为2,000股股份[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为810,955,244股[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李家聪博士自2023年11月24日起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 - 杨荣燊先生和周哲先生于2023年11月24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 - 杨德斌先生于2023年11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 - 李家聪博士于2023年11月24日离任授权代表[2] - 郭卓君女士于2023年11月24日获委任为授权代表[2] - 欧衍基先生于2024年1月2日离任授权代表和公司秘书[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748,489千港元,较2023年的727,167千港元增加21,322千港元,增幅2.9%[5] - 2024年EBITDA为84,776千港元,较2023年的100,852千港元减少16,076千港元,减幅15.9%[5] - 2024年年内利润为35,217千港元,较2023年的55,735千港元减少20,518千港元,减幅36.8%[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40,643千港元,较2023年的60,452千港元减少19,809千港元,减幅32.8%[5]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5.08港仙,较2023年的7.65港仙减少2.57港仙,减幅33.6%[5] - 2024年拟派末期每股股息为2.00港仙,较2023年的3.00港仙减少1.0港仙,减幅33.3%[5] - 2024年EBITDA/收入为11.3%,较2023年的13.9%减少2.6个百分点[5] - 2024年纯利率为4.7%,较2023年的7.7%减少3.0个百分点[5] - 2024年股东权益回报率为5.6%,较2023年的8.2%减少2.6个百分点[5] - 2024年公司现金、银行结余及存款为256,139千港元,较2023年的290,495千港元减少34,356千港元,减幅11.8%[5] - 2024财年专业服务开支增加约1550万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6.1%,占总收入36.2%(2023财年:35.1%)[90][92] - 2024财年雇员福利开支约1.97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约1720万港元及9.6%,占总收入约26.3%(2023财年:24.7%)[94][9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含一次性利润1800万港元,集团EBITDA约8480万港元,较2023财年减少15.9%;剔除后核心业务EBITDA约6680万港元,下跌33.8%[95][97] - 2024财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从2023财年约1.039亿港元增至约1.138亿港元,增加约0.099亿港元,增幅9.5%[99][103] - 2024财年其他开支约0.816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约0.076亿港元,增幅10.3%,占总收入约10.9%(2023财年:10.2%)[101][104] - 2024年净利润约0.352亿港元(2023财年:0.557亿港元),下跌约0.205亿港元,跌幅36.8%[102][10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约1.072亿港元(2023财年:1.079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9.7%(2023财年:9.6%)[10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商誉约1.642亿港元(2023财年:1.648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14.8%(2023财年:14.7%)[10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约0.305亿港元(2023财年:0.368亿港元)[107][1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0.411亿港元(2023财年:0.294亿港元)[108][1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值占集团总资产约6.5%(2023财年:5.9%)[109][1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4.89083亿港元(2023年:4.95524亿港元),流动负债2.70364亿港元(2023年:2.71111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2.18719亿港元(2023年:2.24413亿港元)[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81(2023年6月30日:1.83)[11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81,2023年6月30日为1.83[11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不受制约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2.533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2.891亿港元[114][11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0%,2023年6月30日为6.3%[116][120] - 2024财年集团资本开支约为5720万港元,2023财年为1.093亿港元[12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关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重大资本承担约为390万港元,2023财年为5060万港元[12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存款账面总值合共28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40万港元[130][134] - 2024财年集团员工成本约为1.97亿港元,2023财年为1.798亿港元[131][135] - 2024财年股份奖励计划授予1,665,000股奖励股份,865,000股奖励股份归属,100,000股奖励股份被没收[138][141] - 董事建议2024财年末期股息为每股2.00港仙,2023财年为每股3.00港仙,预计2025年1月10日向2024年12月13日在册股东派付[140][142] - 2024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下12,700,000份购股权仍未行使[141] - 2024财年,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下13,040,000份购股权已失效或没收,无购股权获授出或行使[141]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2024财年公司在超1300间诊所及服务中心服务超150万人次,是超126万名计划成员的指定服务提供者[26][30] - 公司医疗合约业务使用率随合约会员人数增加而显著上升[27][30] - 公司采取策略保障盈利能力,运用业务数据分析提升合约谈判能力并扩大服务范畴[28][30] - 公司分阶段升级操作系统,以简化工作流程并提升各功能效率[31][35] - 公司在佐敦现有服务基础上加入中医服务,扩展门诊网络[32][35] - 公司与企业客户的合约业务是管理医疗网络稳定发展的支柱[33][35] - 过去两年公司重点投资医学影像及化验设备,新影像中心提升整体收入和盈利[34][36] - UMP+品牌发展体现公司通过价值医疗推进医疗保健的承诺[38] - UMP+以价值医疗为导向,从关注数量转向关注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39] - 公司发展策略注重形成可靠伙伴关系以扩展服务[40] - 公司与当地政府及社区合作在内地建立门诊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扩展跨境服务,允许内地通过UMP网络进行免找数交易[41][42][44] - 公司重视公私合营,与香港政府合作提供基层医疗服务、推广预防医学,促进可持续收入[45][49] -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一附属公司未达利润保证,公司调整其罚款金额,兼顾短期收入与可持续利润[46][49] - 公司对在香港、澳门、大湾区及内地的增长前景审慎乐观,逐步扩展内地业务[47][50] - 公司业务包括为港澳合约客户设计和管理医疗保健福利计划,为保险公司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UMP网络在港澳拥有超1000个服务点[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香港共投资及/或经营10间先进的影像及化验中心[56] - 公司开发跨境医疗服务,通过内地约20个服务点提供解决方案[68][70] - 2023年底公司与AXA安盛香港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69][70] - 公司正与中国内地企业合作拓展第三方管理服务[71] - 医学影像品牌“ProCare Medical Imaging”铜锣湾中心迁至利园二期,服务面积约5500平方呎[78] - “UMP+”品牌从位于中环的单一中心扩展至铜锣湾和尖沙咀共三个策略性位置[78] - 联合医务品牌的中医药中心于2024年7月开始运营,位于九龙佐敦[79] - 公司与香港浸会大学签订合作研究整合医学的谅解备忘录[79] - 2024年7月,公司就皮肤科业务“SkinCentral”签订1800万港元的结算契约[79]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255,840千港元,同比增加3.9%;经营利润39,568千港元,同比减少12.1%;就诊次数1,287,532次,同比增加30.3%[57][58][59] - 2024财年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583,084千港元,同比增加3.6%;经营利润17,230千港元,同比减少46.2%;就诊次数228,850次,同比减少9.7%[57][58][59] - 2024财年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43,100千港元,同比减少3.5%;经营利润13,724千港元,同比减少18.3%;就诊次数35,433次,同比增加2.5%[57][58][59] - 2024财年业务线间的销售抵销前的收入合计882,024千港元,同比增加3.3%[57] - 2024财年业务线间销售抵销为133,535千港元,同比增加5.6%[57] - 2024财年公司总收入748,489千港元,同比增加2.9%[57] - 2024财年公司总经营业绩为70,522千港元,同比减少24.8%[58] - 2024财年公司就诊总次数为1,551,815次,同比增加21.6%[59]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用户量大幅增加,但因运营支出增加、服务需求变化、客户组合改变等因素,经营利润下降[61][62][64] - 2024财年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增长3.9%,经营利润下跌12.1%,用户数量增长30.3%[65]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增长3.6%,经营利润大幅下跌46.2%[71] - 医疗板块中,全科服务收入增长7.3%,移民体检服务对整体收入贡献下降超30%,专科服务收入增长20%[73] - 牙科板块收入下降7%,就诊次数略有增长1%[74]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因合约业务用户量增加、策略性投资导致经营开支增加,压缩利润率[65]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因人员、医疗用品及设施保养成本上升,经济环境、竞争和求诊量变化影响经营利润[71] - 牙科板块受生活模式转变和复杂牙科护理服务需求变化影响,面临挑战[74] - 影像中心业务收入增加13%[75][77] - 门诊分部普通科服务收入增长7.3%,移民体检查收入贡献减少超30%,专科医疗收入增加20%[76] - 牙科分部收入下降7%,就诊人次微升1%[76] - 中国内地临床业务收入减少3.5%,经营利润下降18.3%[83][85] - 集团2024财年总营收约7.485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2.9%[88][91]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44] - 环境数据仅涵盖公司在香港的业务[144]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按港交所相关指引的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编制[145]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进行了重要性评估,以确认的重要议题为编制重心[145] - 公司以量化方式披露关键绩效指标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145]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采用的编制方法与上一年度基本一致[145] 公司社会责任与奖项 - 公司积极支持10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1][152] - 公司获得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商界展关怀》2023/2024奖项[160] - 公司获得精神健康职场约章《精神健康友善机构》奖项[160] - 公司获得《香港无烟领先企业大奖2023》[160] - 公司获得卫生署《好心情@健康工作间》奖项[160] - 公司获得经济通《健康同行伙伴大奖2023》[161] -
联合医务(00722)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