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比较数字涵盖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4] 市场需求信息 - 中国专业技术人员人口超过9000万,需参加年度最低持续专业培训[4] 业务平台与用户信息 - 公司运营超200个面向机构B端的大型在线培训及教育平台和1个面向移动互联网C端用户的在线教育平台[5][6] - 公司拥有逾800万名付款用户[5][6] 线下培训中心信息 - 公司已在广西和四川建立现场培训中心提供线下培训及教育[5][6] 政府视察信息 - 公司全年接受政府特定1至2次实地视察[11] 持份者管理信息 - 公司明白业务成功依赖主要持份者支持,将确保与他们有效沟通并维持良好关系[10] - 公司按角色、职责、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对持份者进行排序[10] - 公司与持份者沟通以发展互惠互利关系,咨询业务建议和工作计划意见,推动可持续发展[10] - 公司识别对业务重要的主要持份者并设立多种沟通渠道[10] - 公司通过与持份者沟通了解其预期和关注,以更好决策和管理影响[14,18] ESG报告与评估信息 - 公司在ESG报告中采用重要性原则,按相关指引汇报关键ESG事宜和KPI[15,18] - 公司通过识别行业基准、持份者参与、评估确定重要议题三个步骤评估ESG层面重要性[15,16,17,18,19] - 公司通过检讨本地及国际同业ESG报告识别相关ESG范畴[15,18] - 公司与主要持份者讨论已识别的主要ESG范畴,确保涵盖所有主要方面[16,18] - 公司每年进行ESG重要性评估,通过多种沟通平台与利益相关者交流[21][23] - 公司评估ESG重要性的步骤为行业基准识别、利益相关者参与确定优先次序、根据沟通结果验证确定事宜[22][23] ESG管理架构信息 - 董事会在监督集团可持续发展事宜中起主要作用,会评估ESG相关风险影响并制定政策[20] - 集团设立ESG工作组,成员包括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及人力资源经理,负责审查监督ESG程序和风险管理[20] - ESG工作组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会审查不同ESG事宜[20] 环境影响与合规信息 - 集团主要从事办公室运营,业务对环境和自然资源无重大影响[24][27] - 集团完全遵守国家和地区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无环境问题审结案例[25][27] - 集团致力于提升业务运营的环境可持续性,将环境考量作为日常业务首要任务[25][27] - 集团引入措施提高员工环保意识,鼓励养成环保工作习惯[26][27] 空气污染物排放信息 - 公司制定五年内每名雇员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5%的目标[29] - 2023/24年(18个月)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36.89千克,2022年(12个月)为21.18千克[30] - 2023/24年(18个月)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7.18千克,2022年(12个月)为4.42千克[30] - 2023/24年(18个月)悬浮粒子排放总量为28.53千克,2022年(12个月)为17.06千克[30] - 2023/24年公司空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增加,主要因车辆使用频繁致汽油耗量增加[29] - 2023/24年公司空气污染物中悬浮粒子排放增加,主要因中国附属公司餐厅/食堂LPG耗量增加[29] 温室气体排放信息 - 公司制定五年内每平方米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5%的目标[33] - 2023/24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加,主因商务会议车辆使用及雇员商务航空差旅增加[33] - 公司范围1、2、3排放分别来自移动燃烧、购电及商务航空差旅[33] - 报告期内公司无通过固定污染源产生或排放温室气体[31][32] - 2023/24年18个月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530.41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年12个月为1011.50吨二氧化碳当量[34] - 2023/24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0.12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中国为0.15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2022年香港为0.09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中国为0.24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34] 废弃物排放信息 - 2023/24年18个月产生的无害废弃物总量为33.52吨,2022年12个月为32.21吨[44] - 2023/24年中国产生的无害废弃物强度为0.003吨/平方米,2022年中国为0.007吨/平方米[44] - 公司制定五年内每平方米无害废弃物强度降低10%的全面减排目标[43][44] - 报告期内公司未产生有害废弃物,无害废弃物主要来自日常办公运营[37][38][41] - 公司将与清洁承包商合作收集未来年度完整废弃物量数据以降低无害废弃物产生[42][44] 包装材料消耗信息 - 公司从事网络培训及教育服务,报告期内未消耗包装材料及相关资源[45][46] 节能减排信息 - 公司通过多种措施推广节能减排概念,降低电力消耗[47] - 公司引入废弃物管理措施降低废弃物量及对环境的影响[37][41] 能源消耗信息 - 公司制定五年内每平方米能源消耗强度降低5%的目标[52] - 2023/24年(18个月)购买电力总量为1436.79兆瓦时,2022年(12个月)为969.65兆瓦时[53] - 2023/24年(18个月)汽油消耗总量为473.18兆瓦时,2022年(12个月)为299.86兆瓦时[53] - 2023/24年(18个月)液化石油气消耗总量为77.09兆瓦时,2022年(12个月)为46.62兆瓦时[53] - 2023/24年(18个月)能源消耗总量为1987.06兆瓦时,2022年(12个月)为1316.13兆瓦时[53] 耗水信息 - 公司制定五年内每立方米耗水强度降低10%的目标[55] - 2023/24年(18个月)耗水量为16366立方米,2022年(12个月)为7233立方米[55] - 2023/24年中国办公室耗水强度为44.35立方米/雇员,2022年香港不适用,中国为18立方米/雇员[55] 气候风险管理信息 - 公司董事会在会议中定期监督气候相关问题和风险,并将其纳入战略[60] - 公司ESG工作组会讨论新兴ESG问题、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等长期挑战[59] - 公司将提供气候能力培训,确保董事会具备监督气候相关事宜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要时向外部专家寻求专业意见[62][65] - ESG工作组负责批准集团运营排放目标、委托进行ESG基准测试和差距分析,与不同运营部门合作解决ESG风险问题并向管理层报告[63][65] - 气候变化风险通过增加疾病频率和强度、自然灾害影响健康和死亡率,构成公司整体风险的一部分[64][65] - 公司计划通过考虑不同气候相关场景,与业务伙伴互动,鼓励其发展气候适应力并减少运营碳足迹[66] - 公司制定了2026年集团将面临的多种未来景象,关注2摄氏度场景[66] - 全球推进气候变化措施可能导致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成本上升,气候变化措施不充分可能增加生产和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67] - 公司将促进业务运营中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业务零碳排放[67] - 公司为可再生能源设定新目标,2026年前实现电力采购减少率5%[67] - 公司通过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或测试现有风险管理策略,确定需要新策略的领域[68][69] - 公司采用基于国家数据、地方信息和专家知识的标准风险基准方法进行气候风险评估,步骤包括设定背景、识别现有风险、识别未来风险及机会、分析及评估风险[70] - 公司拥有受董事会监督的健全风险管理及业务规划流程以识别、评估及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并与政府及其他机构合作紧跟监管及财政变化[71] 气候风险影响信息 - 急性实体风险如超级台风可能破坏办公室和学习中心基础设施,导致运营和维护成本增加,公司将在台风公告时采取措施保护文件并备份[73] - 慢性实体风险中,长期炎热天气增加空调使用和能耗,可能导致电力供应短缺,使运营成本增加,公司鼓励员工节能以降低成本[75] - 气候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加可能影响生态系统,影响木材供应进而影响纸张供应,公司依赖纸张打印课程讲义,公司通过选择环保供应商、提醒员工减纸耗、实施废纸回收措施减少纸张消耗[75] - 气候相关风险导致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增加,如保费、投入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77][78][79] - 气候相关风险使公司面临收入减少风险,如需求变化、产能下降等[79][80] 气候风险机遇信息 - 资源效益方面,通过减少包装材料和水使用降低运营成本[82] - 能源来源上,使用低排放燃料等降低运营成本并获得低排放技术投资回报[82] - 产品及服务领域,开发气候适应和保险风险解决方案增加收入[83] - 市场方面,进入新市场及新兴市场可增加收入[83] - 适应力规划可增加市值,提升供应链可靠性和运营能力并增加收入[86] 气候风险评估指标信息 - 公司采用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87] 员工关系信息 - 公司重视与员工、供应链等的关系,将员工视为重要资产[88] - 公司主动以多种方式为所在社区做贡献[89] - 公司认为员工是最宝贵资产,致力于赢得员工尊重,维持工作生活平衡[90][92] - 公司遵守《雇佣条例》《最低工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93][95] - 公司严格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防止雇佣童工,确保招聘公平[94][95] - 报告期内,无针对公司有关社会问题的已审结案件(2022年:零)[94][95] - 公司基于标准化内部政策和程序公平对待员工,并定期更新完善[96][98] - 公司每年调整员工薪酬,根据业务体系和职级订立工资区间[100] - 公司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意外伤害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100] - 公司不鼓励加班,加班需协商一致并给予加班费或补假[100] - 员工除法定假期外,还享有年假、婚假等多种假期[100] - 公司提供妇女节庆祝活动、年度免费体检等员工福利[100] 员工结构信息 - 报告期末公司在香港及中国的员工数量从2022年的484名降至2023/2024年的391名[101] - 2023/2024年男性员工占比44%,较2022年的49%有所下降;女性员工占比56%,较2022年的51%有所上升[101] - 2023/2024年30岁或以下员工占比28%,较2022年的34%下降;31 - 40岁员工占比40%,较2022年的38%上升[101] - 2023/2024年高级管理层占比6%,与2022年持平;中级管理层占比22%,较2022年的19%上升[101] - 2023/2024年全职员工占比100%,较2022年的99%上升;合约/短期工占比为0,较2022年的1%下降[101] 员工流动信息 - 2023/24年总体员工流动比率为85.4%,较2022年的48.2%大幅上升[102] - 2023/24年男性员工流动比率为93.7%,较2022年的46.7%上升;女性员工流动比率为78.2%,较2022年的49.5%上升[102] - 2023/24年30岁或以下员工流动比率为100%,较2022年的66.4%上升;31 - 40岁员工流动比率为76.4%,较2022年的40.9%上升[102] - 2023/24年香港地区员工流动比率为89.5%,较2022年的39.1%上升;中国内地员工流动比率为13.3%,较2022年的48.7%下降[102] 员工健康与安全信息 - 2023/24年无针对公司或其雇员的健康及安全已审结案件,无因工伤损失工作日,与2022年和2021年情况相同[103][104] 员工培训信息 - 2023/24年男性员工培训比例为72.5%,女性为60.7%;高级管理层为65.2%,中级管理层为71.2%,一般员工为64.9%,整体为66.2%[121] - 2022年男性员工培训比例为63.5%,女性为65.4%;高级管理层为52.8%,中级管理层为55.3%,一般员工为67.8%,整体为64.5%[121] - 2023/24年受训员工中男性占比51.1%,女性占比48.9%;高级管理层占比5.3%,中级管理层占比22.4%,一般员工占比72.3%[122] - 2022年受训员工中男性占比47.2%,女性占比52.8%;高级管理层占比5.3%,中级管理层占比14.7%,一般员工占比80.0%[122] - 2023/24年男性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1.0小时,女性为0.6小时;高级管理层为2.6小时,中级管理层为1.2小时,一般员工为0.5小时,整体为0.8小时[123] - 2022年男性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1.4小时,女性为1.7小时;高级管理层为0.9小时,中级管理层为2.0小时,一般员工为1.5小时,整体为1.6小时[123] - 公司提供入职、工作技能和外部培训,满足不同岗位需求[119][120][121] 员工激励与活动信息 - 公司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晋升员工,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考核并发放额外奖金[115][117] - 公司每年举办优秀员工评选,候选人由员工无记名投票推荐,管理层最终评选并给予奖励[115][117] - 公司设立团队建设经费,开展丰富员工活动,促进同事交流,培养团队精神[116] 供应商信息 - 报告期内公司有5名位于中国的主要供应商,2022年同样为5名[126][128] 知识产权信息 - 公司申请并取得约
创联控股(02371)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