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约为3.9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3.268亿港元增加约22.1%[2] - 同期经营溢利约为1.21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8580万港元增加约41.7%[2] - 同期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95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6250万港元增加约53.4%[2]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5.50港仙,总金额约为45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每股普通股3.45港仙增加约59.4%,总金额约为3100万港元[2]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1.63港仙,2023年为6.87港仙[7]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0.06045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21153亿港元有所减少[9]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4.0344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67544亿港元有所增加[9]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2.4385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2157亿港元有所增加[9]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59591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5974亿港元有所增加[9] - 2024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10.6669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21944亿港元有所增加[12] - 2024年可报告分部收益及综合收益398,953千港元,2023年为326,828千港元;2024年溢利205,888千港元,2023年为171,122千港元[26] - 2024年其他收入净额 -56,966千港元,2023年为 -66,961千港元;2024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 -36,941千港元,2023年为 -25,273千港元[26] - 2024年融资成本 -2,936千港元,2023年为 -4,138千港元;2024年应占合资公司亏损 -245千港元,2023年为 -193千港元[26] - 2024年综合除税前溢利118,382千港元,2023年为80,734千港元;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443千港元,2023年为 -529千港元[26] - 2024年折旧及摊销23,955千港元,2023年为24,015千港元;2024年出售一间合资公司股权收益 -1,016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26]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144,059千港元,2023年为109,288千港元[2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398,953千港元,较2023年的326,828千港元增长22.07%[2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指定非流动资为998,54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009,150千港元减少1.05%[3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向主要客户销售所得收益为97,051,000港元,较2023年的70,382,000港元增长37.89%[3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净额为9,582千港元,较2023年的6,914千港元增长38.59%[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2,936千港元,较2023年的4,138千港元减少29.05%[3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为19,106千港元,较2023年的16,200千港元增长17.94%,香港利得税拨备采用16.5%的估计年度实际税率计算[3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95,881,000港元计算,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24,357千股[40] - 2024年相关报告期后宣派中期股息每股5.50港仙,金额为45,210千港元,2023年为每股3.45港仙,金额为30,959千港元[42] - 2024年有关上一财政年度并于报告期内已批准及已派付的末期股息每股4.05港仙,金额为33,381千港元,2023年为每股2.5港仙,金额为22,839千港元[4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53,16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35,153千港元增长13.33%[44]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合约负债为124,394千港元,3月31日为118,448千港元[46]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中,少于一个月为11,945千港元,一至六个月为4,945千港元,超过六个月为143千港元;3月31日对应分别为14,905千港元、7,122千港元、144千港元[46] - 法定股本方面,2024年3月31日、4月1日及9月30日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为5,000,000千股,金额50,000千港元;已发行股本方面,2024年9月30日为814,000千股,金额8,140千港元[4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股份授予计划受托人以总成本10,552,000港元购入10,500,000股股份;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以总成本6,299,000港元购入5,700,000股股份[50] - 2024年7月2日公司向一名合资格承授人授出5,400,000股股份,8月14日无偿归属;2023年3月30日向一名合资格承授人授出6,000,000股奖励股份,5月18日无偿归属[51] - 2024年3 - 8月公司购回及注销自身普通股,3月购回12,000股,已付总价11千港元;4月购回338,000股,已付总价302千港元;7月购回7,000,000股,已付总价6,988千港元;8月购回4,810,000股,已付总价4,562千港元[52] - 2025财年中期总收益3.99亿港元,较2024财年中期增加7220万港元或22.1%,品牌中药、品牌药、保健品分部收益分别增加3340万、2520万、1360万港元,占比分别为55%、33%、12%[87][88] - 2025财年中期香港收益占比66%,较上期增加4360万港元;中国内地增加1100万港元;澳门增加1420万港元[92][93] - 2025财年中期销售总成本1.931亿港元,材料成本占81%,员工成本增加510万港元或30.0%[96][98] - 经营溢利由2024财年中期至2025财年中期增加3580万港元或41.7%至1.216亿港元[102] - 报告期内,因偿还部分银行贷款,融资成本较2024财年中期有所减少[103] -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24财年中期至2025财年中期增加3340万港元,增幅53.4%[108] - 2024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价值较3月31日减少,折旧1380万港元,新增使用权资产770万港元[109] - 2024年9月30日无形资产较3月31日减少,因摊销1020万港元[110] - 2024年9月30日存货较3月31日增加300万港元[111] - 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6.7%以港元计值,3月31日为93.1%[112] - 银行贷款由2024年3月31日的1.15亿港元减至9月30日的7000万港元[114] - 2024年9月30日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的资产账面价值为0,3月31日为7130万港元[116]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集团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117]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1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于联交所以约1190万港元(未计开支)购回1214.8万股股份,1216万股股份已被注销,产生总代价约1190万港元(未计开支)[136]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5.50港仙,总金额约为452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45港仙,总金额约为3100万港元[14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品牌药收益130,6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5,545千港元;品牌中药收益219,70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6,316千港元;健康保健品收益48,59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967千港元;总计收益398,9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6,828千港元[2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品牌药毛利97,4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3,287千港元;品牌中药毛利93,83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2,956千港元;健康保健品毛利14,59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879千港元;总计毛利205,88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71,122千港元[25] - 品牌医疗保健业务收益达3.99亿港元,较上一期间增长22.1%[56] - 2025财年中期毛利增加至2.059亿港元,较2024财年中期增长20.3%[56] - 品牌药分部收益录得23.9%的强劲增长[60] - 品牌中药分部收益增长17.9%[63] - 公司健康保健品分部收益增长38.9%,得益于Oncotype DX检测稳步增长、产品组合扩大及市场营销加强[67] - 品牌中药分部收益增长17.9%,品牌药分部增长23.9%,保健品分部增长38.9%[88][90]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及买卖品牌药以及分销健康保健品,收益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确认[18] - 公司有品牌药、品牌中药、健康保健品三个可报告分部,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分部间销售[20][22] - 浓缩中药颗粒业务为本地专业人员提供逾700款单方及复方产品,分销网络覆盖香港大部分活跃注册中医师[66] - 公司与香港乳癌基金会合作推出患者护理计划,预期未来数年公立医院病例数将增加[67][68] - 公司扩大本地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业务,立足香港及大湾区传统中药市场[70] - 公司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持续扩展,得益于自主品牌需求旺盛及医疗器械、美容产品表现强劲[71] - 公司在天猫国际平台为多个品牌设立海外旗舰店,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71] - 传统中药市场近年大幅增长,年轻一代接受度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扩大市场需求[73] - 政府政策支持传统中药行业,年轻专业人员带来创新视角,浓缩中药颗粒剂受欢迎[74] - 公司开发新的传统中药颗粒剂和保健品,扩大产品组合,寻求扩大复方制剂注册范围[76] - 公司品牌中药十灵油及镇痛霸祛风湿活络油在内地成功上市,在大湾区扩张[76] - 零售市场在疫情后反弹趋缓,面临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消费行为变化挑战[77]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有279名雇员,2023年9月30日为258名;报告期内雇员成本总额约529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5560万港元[81] - 集团主要从事品牌医疗保健品及品牌中药业务,运营主要环境影响与水电及纸张消耗有关,已实行环保节能措施[12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应用企业管治守则条文作为自身的企业管治守则,在该报告期内遵守了所有守则条文并采纳多数建议最佳常规[133] - 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期内一直遵守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所需标准[13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协助董事会监督财务报表等多项事宜[13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未经审核,但已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审核委员会和管理层也已审阅[138] - 报告期内,集团在重大方面遵守适用法律法规,无重大监管不合规情况[130][131] 其他信息 - 2025财年上半年香港零售业业绩喜忧参半,较2023年疫情后复苏有所放缓[54] - 公司凭借丰富产品组合、有效品牌管理及强大商业执行力取得斐然成绩,聚焦核心增长计划巩固品牌医疗保健市场地位[55] - 公司将自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须不迟于12月18日下午4时30分送达指定地点[141] - 本中期业绩公告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2024/2025年中期报告将刊登于相关网站并寄发给股东[142] - 公司于2
健倍苗苗(02161)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