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业额为96.18亿港元,同比下降24.4%[3] - 公司应拨归于权益股股东的净溢利为13.16亿港元,同比下降40.1%[3]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零售及电子商务业务销售额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2.3%[4] - 公司投资组合管理取得2730万港元的溢利[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名贵商品收入为902,856千港币,较2023年同期的1,218,678千港币下降[24] - 证券投资收入为58,951千港币,较2023年同期的53,694千港币增长[24] - 分部业绩显示,销售名贵商品分部溢利为104,272千港币,较2023年同期的199,278千港币下降[29] - 证券投资分部溢利为27,318千港币,较2023年同期的20,446千港币增长[29] - 香港地区收入为574,286千港币,较2023年同期的890,985千港币下降[33] - 台湾地区收入为270,168千港币,与2023年同期的270,706千港币基本持平[33] - 其他收益为20,538千港币,较2023年同期的35,110千港币下降[3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已扣除折旧、物業、機器及設備15,232千港元,使用權資產38,579千港元,銀行貸款之利息15,871千港元,租賃負債之利息6,907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總支出为6,154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1,983千港元[3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为港幣1.3159亿元,去年同期为港幣2.1972亿元[4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股份港幣一角,总金额为39,420千港元[4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商業應收款項(已扣除虧損撥備)为64,81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92,198千港元[4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有抵押之銀行貸款为575,44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799,093千港元[4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商業應付款項为127,65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50,790千港元[4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發行及繳足的普通股股份为394,203千股,面值为118,261千港元[4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資本性承擔为7,59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7,698千港元[4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或然負債为港幣7.283亿元,去年同期为港幣7.277亿元[5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员工人数为618名,较2023年的754名有所减少[53] - 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为港币1.149亿元,较2023年的港币1.297亿元有所减少[5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财务资源净额为港币28.732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港币26.705亿元有所增加[5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4.1倍,较2024年3月31日的3.3倍有所提高[55] - 公司决定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股份港币0.1元,派息比率为29.96%,总金额约为港币3942万元[5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为港币34.486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港币34.696亿元略有减少[5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短期银行借贷为港币5.754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港币7.991亿元有所减少[5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资本与负债比率为0倍,与2024年3月31日相同[55] 股息与回购 - 公司董事会决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股份0.1港元,与去年相同[3] - 公司批准在未来一年内进行最多1亿港元的股份回购[3] 业务扩展与管理 - 公司计划继续在中国市场扩展业务[7] - 公司将继续审慎管理投资组合[8] - 公司将严格控制各营运层面的成本[9] 财务状况 - 公司持有净现金28.732亿港元,财务状况稳健[9] 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销售名贵商品及证券投资[23] 会计准则 - 公司未应用任何尚未生效的新准则或诠释[22] 客户依赖 - 公司未集中依赖某些主要顾客[26]
迪生创建(00113)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