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903533美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3291704美元增长约79.35%[10]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为20456404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1348469美元增长约79.37%;2024年前六个月营收为41537498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8229212美元增长约127.86%[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毛利润为417452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02235美元增长约308.33%;2024年前六个月毛利润为614433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76970美元增长约247.19%[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运营亏损为1238352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788536美元减少约30.76%;2024年前六个月运营亏损为3268902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2646312美元增长约23.53%[12]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净亏损为1136278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833039美元减少约38.01%;2024年前六个月净亏损为3098267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855095美元增长约67.01%[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发行和流通股数为7164402股,较2024年6月30日的3589620股增长约99.58%[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3226408美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 - 308278美元实现扭亏为盈[10]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基本和摊薄后每股净亏损为0.16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0.72美元减少约77.78%;2024年前六个月为0.56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0.82美元减少约31.71%[12]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公司净亏损分别约为310万美元和186万美元[3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负现金流分别约为159万美元和563万美元[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约为4254万美元[3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公司总营收分别为2045.6404万美元和1134.8469万美元;六个月总营收分别为4153.7498万美元和1822.9212万美元[7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中非控股权益的净收入分别为8562美元和净亏损61美元;六个月的净亏损分别为118美元和9993美元[86] - 202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收入达4154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27.86%[160] 公司股权融资与交易情况 - 2024年,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普通股,其中为股权融资发行692308股,为关联方股权融资发行1932224股等[14] - 2024年7月2日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发行17.94万股普通股,价格3.25美元/股,发行预融资认股权证可购买51.2908万股,价格3.24美元/股,行权价0.01美元/股;支付配售代理费用为总收益的6.5%,报销费用不超7.5万美元;总收益约225万美元,扣除费用后约196万美元[131] - 2024年9月27日,公司与三名非美国投资者签订认购协议,出售1,932,224股普通股,每股2.06美元,总收益约400万美元[132] - 2024年8月9日,公司分别与董事长兼CEO刘智新和董事刘福签订知识产权购买协议,分别授予两人398,925股受限股[133][134] - 交易前刘智新和刘福持有公司约43.75%普通股,交易后持股比例升至51.29%[135] - 2025年1月6日,董事会批准向五名非关联个人顾问授予325000股公司普通股,9日发行,公允价值为737750美元[155] 公司历史重大交易与事件 - 2023年7月20日,公司以0.28美元将张讯出售给第三方[30] - 2022年10月18日,书海经纬以约0.15美元从第三方收购书海深圳声学效应30%的股权[32] - 2020年1月,公司从管理层处无偿获得三家实体的所有权[25] - 2019年12月3日,书海北京成立南京书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99% [24] - 2016年10月27日,孙兴忠将其持有的公司剩余166.6667万股普通股出售给刘智新[20] - 2015年10月29日,公司与书海信息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股东进行股份交换,交易完成后,书海信息(香港)及其子公司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书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公司VIE [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新成立两家子公司[38] - 2022年12月20日,国浩世纪以0.15美元收购张迅30%的非控股权益,因张迅持续亏损,公司确认98.2014万美元的实收资本赤字,收购后公司最终持有张迅99.9%的所有权;2023年7月20日,公司以0.28美元将张迅出售给第三方[85] - 2023年11月,公司解散了张奇,张奇由非控股股东持有1%的股份;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南京舒海、深圳声学MP由非控股股东分别持有1%的股份,深圳舒海声学、国中时代、国中海泽分别由非控股股东持有0.1%、0.091%、0.091%的股份[86] VIE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4年6月30日,VIE现金分别为82,805美元和93,154美元,应收账款分别为210,980美元和718,546美元等[49] - 2024年和2023年第四季度,VIE收入分别为20,456,553美元和11,279,181美元,毛利润分别为467,329美元和101,581美元等[50] - 2024年和2023年前六个月,VIE收入分别为41,537,647美元和18,159,924美元,毛利润分别为705,463美元和176,316美元等[50] 公司会计政策与资产减值情况 - 公司于2023年7月1日采用ASC 326,对信用损失的确认和计量采用新方法,采用当日无重大影响[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0美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4年6月30日,存货呆滞和陈旧准备分别为53,190美元和53,650美元[58] - 固定资产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列示,采用直线法折旧,家具和固定装置折旧年限为3 - 5年等[60] - 无形资产按直线法在受益期内摊销,使用寿命为三年,截至资产负债表日未发现减值[61][62]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未识别出任何需按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定期列报的资产或负债[64]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长期资产未确认减值损失[66]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使用权资产未确认减值[70]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无未确认的税务立场,也未确认与未确认税务利益相关的利息或罚款[81] - 公司采用资产负债法核算所得税,遵循FASB ASC Topic 740的规定[79] - 美国母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1%,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净经营亏损结转分别为645万美元和560万美元,提供100%递延所得税资产估值备抵[140] - 香港子公司Shuhai Skill (HK)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6.5%,Shuhai Beijing作为高科技公司享受15%企业所得税税率,部分子公司适用25%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1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来自香港控股公司、中国子公司和VIE的净经营亏损分别约为1869万美元和1786万美元,均提供全额估值备抵[142]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有效税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净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为0[143] 公司现金与资产分布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在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人民币现金分别相当于116,392美元和100,788美元[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在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现金分别为150,094美元和79,225美元,在香港金融机构持有的现金分别为1,615美元和1,249美元[88] - 2024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和2024年6月30日的期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分别为7.13733、7.0827和7.1268,报告期平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分别为7.18840、7.1587和7.1326[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财产和设备总额分别为41,399美元和48,466美元[9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折旧分别为5,336美元和7,802美元,六个月折旧分别为10,799美元和18,464美元[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无形资产总额分别为4,081,544美元和546,001美元[98] - 2024年10月14日,公司收购两项专利,总价分别为1490万元人民币(210万美元)和1430万元人民币(200万美元),均含6%增值税,将在三年内摊销[100][101]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摊销分别为304,770美元和130,441美元,六个月摊销分别为384,942美元和257,652美元[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预付费用和其他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684,783美元和1,486,956美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向两家营销合作公司分别预付1499.7万元人民币(208.8777万美元)和1199.8万元人民币(167.1077万美元),均为第一年目标销售额营销服务费的30%[106][107] 公司负债与费用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未实现收入余额分别为135514美元和49239美元;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期间收到金额分别为4158.3005万美元和1885.1681万美元,转入收入金额分别为4150.0393万美元和1940.3394万美元[113][1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应计费用和其他应付款总额分别为499637美元和596714美元[115] - 2022年12月12日北京舒海向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贷款90万元(12.9225万美元),利率10.728%;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分别还款0美元和36131美元,利息支出0美元和269美元;2024年7月15日已还清[117] - 2023年1月13日深圳经纬向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贷款10万元(1.4552万美元),利率8.6832%;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分别还款0美元和4684美元,利息支出0美元和37美元;2024年7月16日已还清[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各银行贷款余额总计111.986万美元,借款总额126.9855万美元,涉及银行包括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利率在2.30% - 4.95%之间[125] - 2024年9月10日公司与CEO签订减租协议,将2022年5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的年租金减至5万元(7026美元);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租金费用分别为1747美元和9792美元,六个月分别为3503美元和19756美元[126] - 2024年12月10日公司CEO同意免除两辆车的租金,公司将此作为股东资本投入入账;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租金费用分别为15927美元和15956美元,六个月分别为31945美元和31849美元[1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对关联方的应付款分别为411619美元和654560美元[129]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和六个月,公司向独立董事记录的股票补偿费用分别
Datasea(DTSS)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