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银科技(00515) - 2024 - 中期业绩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营业额40,340千港元,2023年为262,134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期内亏损53,611千港元,2023年为33,394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期内全面开支总额52,070千港元,2023年为23,281千港元[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572,294千港元,2023年为529,860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105,883千港元,2023年为170,235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648,014千港元,2023年为666,805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542,131千港元,2023年为496,570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资产净值1,743千港元,2023年为2,993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产生亏损约53,611,000港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542,131,000港元[12] - 2024年除税前亏损5.4005亿港元,2023年为3.3796亿港元[21] - 2024年递延税项39.4万港元,2023年为40.2万港元[22]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1702.8万港元,2023年为2923万港元[25]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5287.9万港元,2023年为3104.3万港元[29] - 2024年集团支付5412.4万港元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为9142.8万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53287千港元,2023年为60991千港元[32]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即期部份为73793千港元,2023年为86834千港元[32]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34748千港元,2023年为45522千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为154218千港元,2023年为122621千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为83384千港元,2023年为119444千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总值为453926千港元,2023年为441753千港元[41] - 2024年营业总额为40340千港元,2023年为262134千港元,减少221794千港元,变动率-84.6%[42] - 回顾期内集团营业额约40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621亿港元减少84.6%[46] - 股东应占亏损增加至约5290万港元(2023年:3100万港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的毛利率约为5.7%(2023年:7.6%)[4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6.78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7.001亿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借贷约3.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215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6.89%(2023年12月31日:45.92%)[4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5.42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4.966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16(2023年12月31日:0.26)[4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已抵押银行存款)约46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4970万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约46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900万港元)[48] - 于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内计提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204.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566.7万港元)[6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生产及买卖单面PCB营业额10.6万港元,2023年为4843.1万港元[21] - 2024年生产及买卖双面PCB营业额3309.3万港元,2023年为2.0735亿港元[21] - 2024年生产及买卖多层PCB营业额714.1万港元,2023年为635.3万港元[21] - 2024年单面板营业额为106千港元,占比0.3%,2023年为48431千港元,占比18.5%,减少48325千港元,变动率-99.8%[42] - 2024年双面板营业额为33093千港元,占比82.0%,2023年为207350千港元,占比79.1%,减少174257千港元,变动率-84.0%[42] - 2024年多层板营业额为7141千港元,占比17.7%,2023年为6353千港元,占比2.4%,增加788千港元,变动率12.4%[42] 债务及法律诉讼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工程款约101,738,000港元、其他借款约21,978,000港元、应付票据约83,384,000港元、银行借款约296,035,000港元[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2.96035亿港元银行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其中约2.93037亿港元已违约[18] - 银行债权人向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提出约3.36亿元人民币民事索偿[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若干未决申索附带对集团中国附属公司银行账户实施的资产保全令,涉及总金额约149万港元(人民币139.2万元)[63] - 集团一名银行债权人起诉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要求偿还总额约人民币3.36亿元[63] 股权发行情况 - 公司按一般授权发行1.33883亿股新股,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1340万港元及1320万港元[55] - 公司根据特别授权向四名认购人发行3.3亿股新股,认购价每股0.108港元,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3564万港元及3314万港元[57] - 3.3亿股第二批认购股份相当于公司紧接第二次认购事项完成前已发行股本的约41.08%,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29.12%[57] - 认购价较协议日期收市价每股0.129港元折让约16.28%,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约0.1288港元折让约16.15%[57] - 公司根据一般授权向两名认购人发行本金总额为16065967.80港元的三年期可换股债券,年利率8%[59] - 按初始换股价0.10港元计算,可换股债券获悉数行使后公司将配发及发行160659678股普通股[59] - 初始换股价较协议签订当日收市价每股0.043港元溢价约132.56%,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0.0416港元溢价约140.38%[59] 人员变动情况 - 王兵自2024年11月15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72] - 张唯加自2025年1月13日起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72] - 何秀媚自2025年1月16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72] - 赖育斌自2025年1月17日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主席[72] - 王国安于2024年7月25日获委任为铸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郭俊豪自2024年11月15日起代替曾拥光为公司授权代表[74] 公司制度及合规情况 - 公司财政年度结算日于2025年1月16日由12月31日改为6月30日[75] -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管理账目未按月分发董事[77] - 2023年11月30日陆海林辞任,公司不符合上市规则,2024年2月28日蒲燕珊获委任后重新符合[8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丘雨美、王国安、张唯加及朱沛祺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5] - 审核委员会获公司董事会授权调查职权范围内活动,主要职能是检讨及监督集团财务报告程序及内部监控[86]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的未经审核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委员会认为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上市规则及其他法律规定并已充分披露[86] 信息披露情况 - 第二份中期业绩公告刊载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87] - 公司2024年第二份中期报告将在2025年3月31日或之前寄发给公司股东(如有请求)及上传至相关网站[87]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截至2025年2月28日,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何秀媚女士(行政总裁)、郭俊豪先生、梁嘉欣女士及王兵先生;非执行董事魏晓民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国安先生、丘雨美女士及朱沛祺先生[89] 员工数量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154名(2023年12月31日:328名)[52]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并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其任何自身上市证券[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