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政年度收入为3.72443亿新元,股东利润为852.2万新元,每股净资产五年成长超18%[9][15] - 2024 - 2020年收入分别为372443、341766、370779、440136、361864千新元[11][15] - 2024 - 2020年每股基本获利分别为1.91、1.12、3.33、5.84、3.51新分[12][15] - 2024 - 2020年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8522、4952、14620、25485、15139千新元[13][15] - 2024财年集团所有主要地区和业务集团均实现增长[74] - 2024财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9.0%,股东收益同比增长72.1%[75] - 2024财年毛利同比增长4.1%,达9490万新元,毛利率降至25.5%[79] - 2024财年其他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9%,为420万新元,财务成本增加24.5%,达550万新元,股东应占净利润为850万新元,同比增长72.1%[82] - 2024财年税后利润增长25%,股东收益增长72%,董事会建议期末股息为0.47新分,派息比例达25%[83] - 2024财年公司收入从2023财年的341.8百万新元增至372.4百万新元,增加约30.6百万新元或9.0%[90] - 2024财年毛利增加3.8百万新元或4.1%,毛利率从26.7%下降1.2个百分点至25.5%[92] - 截至2024财年,其他营业收减少约0.6百万新元或11.9%至4.2百万新元[95] - 截至2024财年,分销成本增加约3.5百万新元或13.1%至29.8百万新元[96] - 截至2024财年,行政开支增加约1.4百万新元或3.4%至41.8百万新元[97] - 截至2024财年,融资费用增加约1.1百万新元或24.5%至5.5百万新元[100] - 截至2024财年,所得税开支减少约2.0百万新元或26.1%至5.7百万新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服务特许权款项增加约11.2百万新元或15.2%至84.6百万新元[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存货减少约560万新元或7.7%,至6740万新元[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约890万新元或8.0%,至1.195亿新元;截至2025年1月31日收到后续款项约2330万新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款约占贸易应收账款的24.8%[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约1010万新元或15.6%,至7440万新元[107] - 合同负债增加约300万新元或27.4%,至1380万新元[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减少约560万新元,至7010万新元[110] - 公司收入从2023财年的3.418亿新元增至2024财年的3.724亿新元,增加约3060万新元或9.0%[111] - 营收增长和成本管理使集团盈利稳健增长,税后利润和股东利润分别增长25%和72%[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6.5百万新元,较2023年12月31日约60.0百万新元减少约5.9%,速动比率约为1.6倍(2023年12月31日:1.7倍)[1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长期和短期银行借款约为70.1百万新元,一年以内到期的银行借款总计21.2百万新元(2023年12月31日:19.7百万新元),超过一年到期的银行借款总计48.9百万新元(2023年12月31日:56.0百万新元),银行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为年利率4.8%(2023年12月31日: 5.2%)[125] - 截至2024财政年度,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34.0%(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38.2%)[127] - 截至2024财政年度,集团的资本开支包括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在建工程约7,523,000新元(2023年:4,361,000新元)[130] - 2024财政年度税后利润增长25%,股东收益增长72%[137] - 董事会建议2024财政年度期末股息定为0.47新分(相当于2.71港仙),派息比例达25%[13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在2024财政年度借助经济复苏在五大核心领域实现稳健增长[28] - 公司水电业务已证明出色盈利能力,更多水电站正在建设中[23] - 2024财年中国工业自动化收入同比增长4.0%[76] - 2024财年东南亚工业自动化业务同比增长3.1%[77] - 2024财年印尼可再生能源业务从670万新元增至2230万新元[78] - 2024财年中国收入同比增长4.0%,东南亚收入同比增长22.4%[80] - 2024财年工业自动化业务同比增长4.5%,水电业务同比增长233.5%[80] - 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从2023财年的335.081百万新元增至2024财年的350.149百万新元,增长4.5%,中国市场约占该业务收入的76%[90][91] - 可再生能源收入从2023财年的6.685百万新元增至2024财年的22.294百万新元,其中经营及融资收入增长53.9%,建设收入约12.0百万新元[90][92]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公司在亚太地区78多个地点拥有超1283名员工,其中超40%是工程师[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92家子公司及78家销售办事处,遍布亚洲多个国家[48] - 陈顺亮先生52岁,2016年8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家公司任职[45][46] - 张子钧先生66岁,2004年12月28日获委任为ISDN董事会成员,带领集团发展[48] - 孔德扬先生64岁,2005年9月26日获委任为ISDN董事会成员,负责中国市场业务[50] - Toh Hsiang - Wen先生50岁,2019年5月10日获委任为ISDN董事会成员,曾于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任Nova Tellus Alpha Acquisition执行董事兼总裁[51] - 王素玲女士54岁,2024年4月30日获委任为ISDN董事会成员,在新加坡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超16年工作经验[53] - 苏健兴先生55岁,2024年4月30日获委任为ISDN董事会成员,在财务报告及监管合规领域拥有超20年经验[56] - 鄞钟毓女士53岁,2007年2月5日获委任为公司的公司秘书,1995年4月成为新加坡律师[60] - 董颖怡女士2020年2月28日被任命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之一,在公司秘书等领域有20多年经验[60] - 陈顺亮于2024年10月7日被任命为EuroSports Global Limited董事[62] - 陈顺亮于2024年5月24日被任命为Far East Group Limited董事[62] - 陈顺亮于2024年7月31日被任命为Stamford Land Corporation Ltd董事[62] - 王女士自2018年4月起担任Chuan Hup Holdings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54] - 苏先生自2018年11月起担任Choo Chiang Holdings Limited独立董事[58] - 苏健兴和王素玲于2024年4月30日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林汕鍇和苏明庆于同日退休[138][139] - 张子钧、孔德扬、Toh Hsiang - Wen Keith、陈顺亮、王素玲、苏健兴为公司董事,分别列出了年龄、首次任命日期、上次重选日期和职务[145] - 新委任董事王素玲和苏健兴于2024年5月7日获法律意见并确认了解董事义务[146] - 王素玲、苏健兴于2024年4月30日被任命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1][157] - 林汕鍇、苏明庆于2024年4月30日退休卸任董事相关职务[157] - 2024财年公司员工性别比例约为2:1(男性:女性)[172] - 2024年4月30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任命了一名女性董事王素玲女士[172] - 2024财政年度,独立非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曾在管理层缺席的情况下举行过一次会议[172] - 集团董事长为陈顺亮先生,常务董事兼总裁为张子钧先生[173] - 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苏明庆先生担任NC主席,林汕锴先生担任NC成员,4月30日两人卸任,苏健兴先生被任命为NC主席,王素玲女士被任命为NC成员[175] - 张子钧先生和陈顺亮先生将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寻求连任[178] - NC建议张子钧先生和陈顺亮先生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竞选连任[179] - NC确认陈顺亮先生、王素玲女士和苏健兴先生在2024财年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81] - 2024财年公司联席公司秘书为鄞钟毓女士和董颖怡女士,二人分别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84]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公司拥有超10000家遍布亚洲的企业客户[9][16] - 公司在台湾和马来西亚扩张,将人工智能融入工业技术组合加速自动化[22] - 2024年公司宣布在印尼建设第四和第五座水电站,预计2026年完工,完工后水电装机总容量将额外增加20兆瓦,达到每年44.6兆瓦,预计每年产生2500万新元的经常性关税收入[30] - 公司将IDI Laser的持股比例从33.3%增加至70.0%,并将其先进的镭射解决方案整合到产品组合中[33] - 公司对NovaPeak进行新投资,深耕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领域[32] - 公司南京子公司开发了一整套工业4.0软件,并启动了一个第三方物流仓库项目[33] - 2024年8月5日,MCG以60万新元收购IDI Laser额外444,994股普通股,后又认购595,008股,有效持股比例由33.33%增至70.00%[117] - 2024年9月6日,MCG以1400万新台币收购亿仕登台湾非控股权益持有的140万股普通股,实际权益增至99.29%;11月11日,因资本注入实际权益降至70.00%[119] - 2024年2月5日,MCG将18万新元贷款资本化,对NovaPeak额外注资,实际权益维持90.0%不变[112] - 公司向全资附属公司Servo Technologies额外注资400,000令吉(约127,000新元),注资后其注册及缴足股本由1,000,000令吉增至1,400,000令吉(约296,000新元增至423,000新元)[122] - 2024年12月19日,全资附属公司MCG对持股65%的附属公司FM Penang资本注入,出资额由65令吉增至455,000令吉(约20新元增至138,000新元),认购后MCG持股占已发行及缴足股本的65%,集团实际权益为75.5%[123] - 2024年12月27日,全资附属公司ISDN Investments向亿仕登鈞晟额外注资1,350,000新元,注资后缴足股本由2,689,000新元增至4,039,000新元[123] 行业与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2%,预计2025和2026年略增至3.3%,高于2023年的3.0%但低于疫情前3.7%的平均水平[27] - 预计到2030年,半导体销售额将从2024财年的6270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32] - 印尼政府目标到2040年将新能源装机容量提高到100吉瓦,其中75%来自可再生能源,当前装机容量90吉瓦,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到15%[34] -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达到政府目标,2025年中国各省计划实现约5%的GDP增长目标[31][35] - 台湾生产了全球60%以上的半导体,公司去年在台湾建立了新工厂[32] -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计划从2025年起,在约一半的新建组屋项目中采用机器人喷漆[33] - “中国 + 1”战略预计推动东南亚制造业市场产出增长[35] - 2024财年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值为50.8,高于临界值50.0[74] - 2024财年东南亚外国直接投资年流入量激增45%,连续三年流入量打破记录[74] -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500亿美元增至2029年的2500亿美元[86]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须遵守2018年《企业管治守则》和香港企业管治守则,2024财政年度已遵守相关守则[141][142] - 董事会负责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企业领导,监督集团长期战略目标等[143] - 董事会在财务部门
亿仕登控股(01656)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