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锐信控股(01399) - 2024 - 年度业绩
锐信控股锐信控股(HK:01399)2025-03-31 22: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营业额为5344911千元,较2023年的6145228千元下降13.0%[5][21] - 公司2024年亏损9937千元,2023年溢利14214千元,变动百分比为 -169.9%[5][21] - 公司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11980千元,2023年溢利20109千元,变动百分比为 -159.6%[5][21] - 公司2024年资产总额为4368764千元,较2023年的4870355千元下降10.3%[5] - 公司2024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62432千元,较2023年的205599千元下降21.0%[5]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10分,2023年盈利1.84分,变动百分比为 -159.8%[5][22] - 公司2024年现金状况为332961千元,较2023年的133825千元增长148.8%[5] - 公司2024年流动比率为1.2倍,2023年为1.1倍[5] - 公司2024年总负债对权益比率为112.4%,2023年为119.7%[5] - 2024年公司综合营业额约人民币53.45亿元,较2023年的61.45亿元减少约13.0%[59][62] - 2024年公司录得亏损约人民币1200万元,2023年为盈利2010万元[59][62] - 公司回顾期综合营业额约53.449亿元,2023年为61.452亿元,同比减少约13.0%[65][67] - 公司回顾期毛利约3.788亿元,2023年为4.188亿元,同比减少约9.5%[65][67] - 公司回顾期亏损约990万元,2023年溢利1420万元,同比减少约169.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00万元,2023年溢利2010万元,同比减少约159.6%[65][67] - 公司回顾期EBITDA约1.624亿元,2023年为2.056亿元,同比减少约21.0%[65][67] - 公司回顾期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1.10分,2023年基本及摊薄盈利1.84分[65][67]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6620万元(2023年:8320万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1.2%(2023年:1.4%)[79][81] - 2024年销售成本约49.661亿元(2023年:57.265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13.3%[80] - 2024年毛利约3.788亿元(2023年:4.188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9.5%,毛利率为7.1%(2023年:6.8%)[81] - 2024年行政开支约2.457亿元(2023年:2.657亿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4.6%(2023年:4.3%)[83][88] - 2024年其他经营开支约1110万元(2023年:2480万元),主要因存货撇销较2023年减少约1510万元[84][88] - 回顾期确认出售附属公司亏损约2040万元,与终止印度合营投资项目有关[85][88] - 2024年融资成本约6590万元(2023年:7130万元),主要因应收票据减少致贴现利息支出减少[87][8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00万元(2023年:溢利2010万元),较2023年减少159.6%[90][93]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33亿元(2023年:1.338亿元),同比增加约1.992亿元[92][9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借款约12.222亿元,2023年为12.998亿元;银行借款按浮动和固定利率分别约为3.19亿元和9.032亿元,2023年分别为3.068亿元和9.93亿元;计息借款约10.031亿元将在回顾期结束后12个月内到期,2023年为10.368亿元[97][10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对权益比率约为112.4%,2023年为119.7%;为银行融资质押的银行存款约为5.978亿元,2023年为7.091亿元[97][10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1.2倍,2023年为1.1倍;基于流动资产约35.823亿元,2023年为40.013亿元;流动负债约30.565亿元,2023年为35.111亿元[98][101]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为127日,2023年约为121日;存货周转天数约为41日,2023年约为43日;应付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为67日,2023年约为75日[98][10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5.259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7.3%;资产净值约10.878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0.2%[99][10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有资本承担约2930万元,2023年为41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04][1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股东分配的储备约为人民币9.656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9.839亿元[15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1,090,001,246股[185] ODM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ODM业务约60%销售收入来自手机电池业务,销量和收入同比分别下降约15%和22%[36] - 平板电脑电池和新电源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和24%,是2024年ODM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6] - 集团约六成ODM销售收入来自手机电池业务,其销量与收入分别同比下降约15%和22%,平板电池及新电源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及24%[38] - 2024年公司超90%的销售收入来自ODM业务,大部分来自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52][53] - 2024年ODM业务营业额约人民币49.95亿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93.4%,2023年占比93.5%[59][62] - 2024年手机电池销量约9340万件,较2023年的1.101亿件减少约15.2%,营业额约人民币33.34亿元,同比减少约21.8%[60] - 2024年手机电池、平板电脑电池、笔记本电池和移动电源分别占ODM业务营业额的66.8%、16.6%、4.7%和3.5%,2023年分别为74.5%、13.0%、4.4%和3.7%[60] - 2024年新电源产品为ODM业务贡献约人民币2.63亿元营业额,占比5.3%,2023年为2.12亿元,占比3.7%[60] - 2024年ODM业务录得利润约人民币1.07亿元,2023年为1.09亿元[60] - ODM业务回顾期营业额约49.946亿元,2023年为57.458亿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93.4%(2023年:93.5%),收益下降13.1%[66][68] - 手机电池回顾期销售额约33.343亿元,2023年为42.64亿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62.4%(2023年:69.4%),销售量减少约15.2%至约9340万颗(2023年:1.101亿颗),营业额同比减少约21.8%[63][70][73] - ODM业务回顾期分部溢利约1.073亿元,2023年为1.088亿元,较2023年下降1.4%[63][71][74] - 2024年手机电池销售收益约33.343亿元,较2023年减少21.8%,占集团总收益62.4%[90][93] 电芯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电芯业务营业额约人民币1.10亿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2.1%,2023年占比2.3%[59][62] - 2024年电芯业务录得亏损约人民币1260万元,2023年为盈利320万元[61] - 电芯业务回顾期营业额约1.103亿元,2023年为1.411亿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2.1%(2023年:2.3%),收益减少21.8%[64][66][68] - 电芯业务回顾期分部亏损约1260万元,2023年分部溢利320万元[64][72][75] 公司业务战略与市场环境 - 公司专注锂离子技术应用,业务分ODM与电芯业务,2006年12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3][17] - 集团核心业务为3C消费类锂电池生产及销售,近年调整战略分散业务风险[33][35] - 全球经济放缓给集团ODM业务带来挑战,AI手机普及将推动电池技术升级[32][34] - 集团将聚焦提高运营效率和产品开发能力,拓展设备通用性[36] - 集团将缩短研发和制造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36] - 集团将聚焦利基市场,在消费锂电池产品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36] - 集团将抓住市场增长机会,加速新产品布局拓宽收入和利润来源[36] - 集团将关注核心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控制运营成本,稳定毛利和净利[41][43] - 集团将深化高毛利产品品类渗透,提升细分市场占有率,拓展业务领域[41][43] - 集团将强化对新增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支持[41][43] - 集团将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41][43] - 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4%,达3.317亿台,全年增长6.4%,出货量达12.4亿台[46][49] - AI技术快速渗透成为推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47][49] - 手机锂电池在消费锂电池市场占比下降,但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48][50] - 5G及AI技术普及将带动新型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增长,拉动消费锂电池及电池保护电路需求[48][50] 公司投资项目与资产处置 - 集团终止印度投资项目并处置合资企业股权,产生约2040万元账面损失[37] - 集团终止印度投资项目,出售股权录得账面亏损约人民币2040万元[39] - 回顾期内公司将弘量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出售给Iluminar Merchandising Private Limited的董事李杭生先生,代价为225万元[115][117][122]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2406名全职员工,2023年为2534名[1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2406名,2023年为2534名[125] - 冯明竹61岁,2007年3月加入集团,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27][129] - 连秀琴53岁,1998年3月加入集团,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28][130][132][135] - 倪晨晖38岁,2019年6月加入集团,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33][135] - 陆海林75岁,2025年3月17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34][136] - 陆海林2009年5月至2018年9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2020年9月1日重新加入集团[134][136] - 连秀琴1995年7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6月获福建师范大学商务英语学士学位,2021年获美国西东大学兼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32][135] - 倪晨晖2009年毕业于仰恩大学,主修财务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加入公司前金融行业逾10年经验[133][135] - 陆海林2001年4月取得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3月取得南澳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36] - 陆博士于2018年6月6日至2023年11月30日任中华银科技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家公司职务,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37][138] - 2023年12月4日联交所谴责香港资源董事会成员,2025年3月14日证监对其八名前董事包括陆博士展开法律程序[137][138] - 邢家维47岁,2016年9月1日加入集团,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40][142] - 邢家维自2010年6月任理文化工等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3年4月任中国人寿公司秘书[140][142] - 林友耀61岁,2018年9月27日加入集团,审计等方面有约32年经验[141][143] - 林友耀自2023年2月任中国新城市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6月至2024年11月任亚洲银行非执行董事[141][143] - 林友耀持有香港科技大学相关硕士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144] - 林友耀曾于2018年1 - 12月任Chase Solar顾问等多个公司职务,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