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联丰控股(09882) - 2024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14,644千港元,2023年为143,779千港元,同比下降20.3%[12][15] - 2024年毛利为26,269千港元,2023年为60,789千港元[12]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8,313千港元,2023年为28,103千港元[12] - 2024年年内溢利为6,290千港元,2023年为22,039千港元[12] - 2024年年末非流动资产为22,879千港元,2023年为24,863千港元[14] - 2024年年末流动资产为145,088千港元,2023年为139,994千港元[14] - 2024年年末流动负债为30,375千港元,2023年为17,049千港元[14] - 2024财年总收益约1.14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约20.3%[28][31]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净溢利约63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约71.5%[28][31]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约0.8港仙,2023年为2.8港仙[28][31] - 2024年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9][3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146亿港元,毛利2630万港元,整体表现较2023财年下滑[52][54]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较2023财年的1.438亿港元下降20.3%至1.146亿港元[52][54]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下降20.3%,从2023财年的1.438亿港元降至1.146亿港元[78] - 公司2024年总收益为1.14644亿港元,较2023年的1.43779亿港元减少2913.5万港元,降幅20.3%[84] - 公司2024年总收益为1.14644亿港元,较2023年的1.43779亿港元减少2913.5万港元或20.3%[113]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23财年的约8300万港元增加约6.5%(54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8840万港元,主要因产品组合变动[126][127] - 存货及消耗品成本2024年为7799.3万港元(占比88.3%),较2023年的7180.9万港元增加618.4万港元(8.6%)[126] - 折旧2024年为285.9万港元(占比3.2%),较2023年的207.6万港元增加78.3万港元(37.7%)[126] - 间接成本2024年为249.4万港元(占比2.8%),较2023年的275万港元减少25.6万港元(-9.3%)[126]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3财年的3070万港元减少约43.0%(132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1750万港元[130] - 报告期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630万港元,2023财年约为2200万港元,剔除相关开支后2023财年股东应占溢利约为3740万港元[131][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为746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000万港元增加约24.3%或1460万港元[132][135] - 集团行政开支由2023财年的3070万港元减少约43.0%或132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约1750万港元[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1.451亿港元和304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4.8倍,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4亿港元和170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8.2倍[136][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约990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9.3%,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810万港元和5.7%[136][140] - 2023年无中期股息,2024年6月7日支付末期股息1600万港元,2024年不建议支付末期股息[177][18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回转支承ODM收益为23,629千港元,占比20.6%,2023年为56,718千港元,占比39.4%,同比下降58.3%[15] - 2024年机械零部件ODM收益为5,321千港元,占比4.6%,2023年为6,641千港元,占比4.6%,同比下降19.9%[15] - 2024年矿物(镍矿)收益为24,395千港元,占比21.3%,2023年无此项收益[15] - 2024年回转支承ODM销量为1758套,占比2.0%,较2023年减少2285套,降幅56.5%[80] - 2024年回转支承OEM销量为173套,占比0.2%,较2023年增加87套,增幅101.2%[80] - 2024年回转支承OBM销量为126套,占比0.1%,较2023年减少21套,降幅14.3%[80] - 2024年其他支承销量为330套,占比0.4%,较2023年减少4486套,降幅93.1%[80] - 2024年机械零部件ODM销量为25085套,占比27.9%,较2023年增加19668套,增幅363.1%[80] - 2024年机械零部件其他销量为62194套,占比69.3%,较2023年增加33426套,增幅116.2%[80] - 2024年机械销量为109套,占比0.1%,较2023年增加40套,增幅58.0%[80] - 2024年公司镍矿销量为21.1万吨,占比100%,2023年无相关数据[83] - 回转支承收益从2023年的703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2706.1万港元,减少4324.1万港元,降幅61.5%[84][85][89] - 回转支承ODM业务收益减少3308.9万港元,降幅58.3%,主要因向日本和东盟地区销售减少约3100万港元[84][86][89] - 回转支承采购业务收益从2023年的约110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约104万港元,减少994.3万港元,降幅90.5%[84][87][90] - 报告期内回转支承销售数量减少6705台,较2023年减少73.7%[88][90] - 机械零部件收益从2023年的2361.3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1631万港元,减少730.3万港元,降幅30.9%[84][93][97] - 机械零部件采购业务收益减少约600万港元,主要因菲律宾市场需求下降,收益从2023年的116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约410万港元[94][97] - 机械零部件ODM业务收益从2023年的664.1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532.1万港元,主要因新加坡客户订单减少[84][95][97] - 机械销售收益从2023年的4986.4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4687.8万港元,减少298.6万港元,降幅6.0%[84][99] - 镍矿业务2024年收益为2439.5万港元,2023年无相关收益[84] - 公司机械销售收益从2023财年的约4990万港元减少300万港元或约6.0%至报告期的约4690万港元[104] - 公司为客户采购的新机械销售额从2023财年的约1030万港元增加约940万港元或91.3%至报告期的约1970万港元[102][105] - 机械销售毛利率从2023财年的26.7%下降至报告期的10.4%[102][105] - 机械销售额分别占报告期及2023财年公司总收益约40.9%及34.7%,分别占集团毛利总额约18.6%及21.9%[103][105] - 公司销售矿物收益在报告期约为2440万港元,2023财年为零[109][111] - 矿物分别占报告期及2023财年集团总收益约21.3%及零,分别占集团毛利总额约9.5%及0%[110][111] - 香港地区客户收入从2023年的3220.4万港元增加2719.8万港元或84.5%至2024年的5940.2万港元[113] - 菲律宾地区客户收入从2023年的3363.7万港元减少1065.9万港元或31.7%至2024年的2297.8万港元[113] - 新加坡地区客户收入从2023年的4404.3万港元减少2484.3万港元或56.4%至2024年的1920万港元[113] - 公司向日本及东盟地区客户的销售额由2023财年的1.022亿港元减少约559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4630万港元[117][120] - 菲律宾市场收入由2023财年的3360万港元减少约31.7%(106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2300万港元;马来西亚市场收入由2023财年的1890万港元减少约88.5%(167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220万港元[118][120] - 新加坡市场收益由2023财年的约4400万港元减少约56.4%(248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1920万港元[119][121] - 日本市场收益受货币形势影响,由2023财年的约400万港元减少约95.3%(38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20万港元[122][124] - 本地市场(包括香港及中国)收益由2023财年的约3650万港元增加至报告期的约6420万港元,主要因矿物销售额增加约2440万港元及新机器销售额增加约940万港元[123][124] 公司上市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23年9月29日成功由港交所GEM转往主板上市[21] - 2023年公司成功由联交所GEM转往主板上市,有助于业务发展和融资[178][183] 公司业务拓展情况 - 2024年初公司通过采购矿物及相关产品扩大产品覆盖范围[23] - 2024年初公司决定扩大采购产品范围,纳入矿物及相关产品[53] - 公司自2023年9月转板上市后,客户对产品范围需求增加[53] - 公司认为矿物贸易存在机会,拓展业务范围可增强业务和盈利能力[53] - 报告期内公司建立了矿物供应网络,用于转售给客户[53] - 2024年初公司决定将产品采购业务延伸至矿物及相关产品[55] - 报告期内公司已建立矿物供应网络,将开采的矿物转售给客户[34][36] - 公司建立矿山开采的矿物供应网络,转售给客户[55] - 2024年11月1日公司与南荣机械有限公司订立采购框架协议,计划主要采购全新挖掘机及发电机[75][77] 公司产品及客户情况 - 2024年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包括“KYOEI”、“NISSHO SEIKO”、“JSG”以及“DYCO”[22] - 公司主要按ODM、OEM及OBM基准为本地及海外客户制造回转支承,也为客户采购非公司制造的回转支承[56][59] - ODM客户包括从事批发及买卖重型机械及相关零部件的公司,产品用于替换或组装[57][59] - OEM客户包括日本顶尖制造商或其联属公司,公司按客户规格制造产品[58][60] - 公司在OBM基础上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客户位于中国、香港、台湾等六个地方[63][66] - 自2021年起新ODM客户为制造及采购业务贡献收益,如香港主题公园供应商和新加坡上市公司附属公司[65][67] - 公司一名最大客户扩大客户基础,增加对较大尺寸回转支承需求,使收益及溢利增加[65][67] 公司生产及设备情况 - 公司利用创业板上市所得款项净额购置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至机械零部件制造[68] - 公司销售超10种机械零部件,业务拓展与回转支承业务互补[69] - 公司购置21台机械,动用1720万港元用于提升东莞产能,20台已投入生产,1台正在测试[149][150] 公司营销及研发情况 - 因疫情公司取消参加多个贸易展会,将重新制定未来营销计划[15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动用约440万港元作为研发营运资金[159]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84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96名[162][168] - 2020年第三季度和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分别招聘高级会计师及会计师[155] - 2020 - 2021年,受培训员工中有三人取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证书[155] - 2022年,公司委聘中国东莞培训机构为新雇员提供培训课程[155] - 2024年,公司高级管理层接受股本管理培训,同时聘东莞人力资源机构为销售和质量保证团队提供培训[155] 公司资金使用情况 - 2019年11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