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重新调整客户组合,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录得营业收入57.029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11.5%[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30万美元,较2023年的1.207亿美元亏损显著改善[6] - 2024年下半年公司扭亏为盈[6] - 本期集团录得应占联营公司溢利910万美元,应占合营公司亏损380万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30万美元和2020万美元[55] - 合营公司2023年因中国内地电动汽车市场硬件销售环境不佳,商誉减值3240万美元[55] - 本期所得税开支为257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090万美元,2023年确认出售杭州土地及物业收益所得税1650万美元,2024年确认中国内地宣派股息预扣税所得税1990万美元[55] - 本期股本回报率为负1.4%,去年同期为负7.7%,本期每股基本亏损为0.26美仙[56] - 2025年3月7日,董事会决议不建议支付本期末期股息[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结余为15.16亿美元,2023年为18.45亿美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存款为1.69亿美元,2023年为0.5亿美元[100] - 2024年自由现金流量为2.37亿美元流入,2023年为0.1亿美元流入[10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8.9%,2023年为16.3%[100] - 未偿还计息对外借贷按固定年利率介乎4.90%至5.15%计息,2023年为5.96%至6.25%[100]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62亿美元,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2.21亿美元,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4.28亿美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为0.22亿美元,2023年为0.32亿美元[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捐款约为8600美元[106] - 2024年公司预计集团财务资源及营运资金足以支持持续经营业务及资本承担,未来十八个月有足够资金应付营运资金及资本支出需求[54] - 2023年底集团累计入账“预期信贷亏损”备抵22530万美元,2023年录得额外备抵13380万美元,2024年仅入账980万美元,较2023年减少12410万美元[55] - 本期集团综合营业收入为57.0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4.458亿美元减少7.429亿美元,降幅11.5%[50]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20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207亿美元,净亏损情况有所改善[51] - 本期毛利为1.3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98亿美元增加2480万美元,本期毛利率为2.36%,去年同期为1.70%[51] - 本期经营开支为1.42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194亿美元,减少7710万美元[51] - 本期组织精简及重组产生亏损、成本及开支共87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630万美元[51] - 本期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91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82亿美元[52] - 本期汇兑收益为151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50万美元,增加960万美元[52] - 本期利息收入为50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250万美元,减少220万美元[52] - 本期利息开支为57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060万美元,减少300万美元[5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约为11.48476亿美元[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采购交易总代价为324,174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产品销售交易总代价为1,293,168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非不动产租赁支出交易总代价为35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服务及外包支出交易总代价为34,953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设备采购交易总代价为935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包收入交易总代价为28,140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般服务支出交易总代价为4,955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设备销售交易总代价为10,809千美元[19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车载通讯器件(“T - BOX”)已量产交货,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28] - 集团智能回收机器人在美国大型回收站提供服务[28] - 集团车载电子业务T - BOX已开始量产及出货并计划进一步扩张[35] - 集团车载电子生产线已实现全面自动化[35] - FIH Robotics智能回收机器人于2024年WasteExpo正式发布并在全美多个回收站投入使用[35] - 集团核心业务包括智能制造、车载电子及生产线设备/机器人,积极拓展新世代通讯技术及其他AI解决方案[59] - 集团车载电子生产线实现全面自动化,T - BOX搭载经认证紧急呼叫系统已量产出货,2024下半年获ASPICE CL2级认证[60] - 集团开发的FIH Robotics智能回收机器人去年发布,已在美国多个回收厂投入运行[61] - 2024年12月,集团与Sharp共同开发的低轨卫星使用者终端在台湾太空国际年会上亮相[62] - 2023年中,Mobile Drive开始量产及运付台湾第一部完全自主研发的ADAS,2024年上半年向商用车领域进一步扩展[63] - 亚洲分部本期收入为25.97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7.983亿美元大幅下降12.008亿美元或31.6%[68] - 亚洲分部期内利润为3860万美元,较去年减少3150万美元,主要因需求疲弱、主要客户改变外包策略[68] - 2023年公司在印度为主要客户生产大量路由器,2024年印度主要电信运营商资本支出减少,路由器出货量大幅下降[68] - 中国内地手机市场饱和、消费者信心疲弱、消费降級和经济不确定性限制支出,公司失去部分订单[69] - Sharp因通胀及日元贬值,国内价格上升,正寻求中国内地以外的生产伙伴[69] - 鸿海因消费者对电子设备消费疲弱,被迫降低对美国客户提出的采购价格[69] - 亚洲分部需求下降影响产能利用率及资产,公司进行人员调整以减少间接人员[70] - 欧洲分部本期收入1174.6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050.9百万美元增加123.7百万美元或11.8%,溢利25.6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27.5百万美元[71] - 2023年公司就应收HMD账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备抵137.8百万美元,其中上半年54.6百万美元,下半年83.2百万美元,本期拨回1.3百万美元[71] - 美洲分部本期收入1930.9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596.5百万美元增加334.4百万美元或20.9%,溢利55.3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4百万美元[73] - 2024年主要客户整体手机销售额普遍下滑,但在美国市场销售额显著增长[73]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池育阳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66岁,于2009年8月加入公司,在通讯行业拥有逾45年丰富经验[10] - 池育阳曾于2018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担任群迈通讯董事长[10] - 池育阳曾于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担任Bharat FIH Limited董事长[10] - 池育阳于1980年取得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的电机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0] - 林佳億54岁,自2024年7月1日起任公司行政总裁,在通讯电脑行业有逾28年经验[11] - 林佳億2005年加入集团负责原设计制造(ODM)业务运营,2012年将功能手机ODM业务转型为智能手机ODM业务[11] - 林佳億1994年取得国立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1992年取得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工程学士学位[11] - 郭文义博士59岁,2018年6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有逾30年无线通讯等项目经验,是42件美国无线通讯专利的发明人[12] - 郭文义博士2006 - 2014年任台湾钜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行政总裁[12] - 郭文义博士1987年取得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电信学系学士学位,1989年取得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取得美国普渡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博士学位[12] - 张传旺55岁,2023年6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资讯及通讯科技行业拥有超31年经验[13] - 张传旺2009年5月加入鸿海及鸿海科技集团,现担任鸿海经管总处协理[13] - 张传旺1992年取得逢甲大学自动控制工程学士学位,2007年取得逢甲大学经营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3] - 张传旺2007年获斐陶斐荣誉学会授予荣誉会员资格[13] - 刘绍基66岁,2004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40年企业财务等方面经验,曾在安永工作超15年[14] - 陈淑娟56岁,2023年5月19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6年金融产业经验[15] - 邱彥禎60歲,2023年6月29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有超過32年相關經驗[16] - 陳輝中63歲,2013年8月加入公司任財務部高級總監,在台灣上市公司財務範疇有逾35年經驗[17] - 熊迺斌60歲,2003年1月加入公司,2012年起負責美洲地區營運[18] - 譚錦華61歲,2004年10月加入公司,現為公司首席財務官,有逾37年會計及財務經驗[1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作为全球手机业的垂直整合制造服务供应商[21] - 公司于2003年开业,2005年在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鸿海科技集团附属公司之一[26] - 公司间接持有Mobile Drive Netherlands B.V. 50%权益[10] 公司业务策略 - 集团采取全方位营运策略,包括优化产能利用率、削减成本等[26] - 集团实施“2+2”行业与技术策略,拓展车载电子、机器人等领域[28] - 集团重新调整资源,重点投入智能制造、车载电子及生产线设备/机器人三大核心业务领域[28] - 集团投入资源进行技术能力中长期投资,与领先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9] - 集团扩大海外产能,满足客户地区性需求[29] - 集团在不同地区部署关键客户经理,扩大服务和产品供应[29] - 公司力求通过积极拓展产品组合及营运据点,降低依赖单一产品及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预计2025年继续投资Fushan[65] - 公司实施加速自动化、开发工业机器人、建设智慧工厂等策略维持竞争优势[109] - 公司通过重组及组织优化保持架构精简灵活,缩减新产品开发周期应对竞争[111] 市场环境与挑战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政治因素及客户可持续发展需求等挑战[30] - 2024年手机市场预测为温和增长,2025年前景相对不乐观[40]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不会出现供应紧张,成本趋于稳定或有所下降[42] - 2024年第四季度电视、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需求疲软,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42] - DRAM/NAND价格在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逆转并下跌,2025年第一季度可能进一步下跌或持平[42] - 部分客户将业务内部生产或转交给竞争对手,可能导致公司销售额下降[114] - 长期高利率和消费者信心转变抑制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影响公司业务[115] - 手机ODM/OEM面临激烈竞争和产能过剩,公司毛利率下跌[115] - 公司销售复苏受通胀、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需求低迷[115] - 公司一名主要客户转向新制造伙伴,导致销售额大幅下降[116] - 公司开发新客户和产品,拓展至车载电子等领域,但存在市场接受度和信贷风险[116] - 鸿海可能调整外包策略,减少或终止与公司的业务[116] - 2025上半年宏观环境可能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消费者需求可能持续疲弱[121] 公司投资情况 - 基于各项投资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价值低于公司于该日总资产的5%,公司认为该等投资并非重大投资[79] - 2016年5月18日公司收购诺基亚品牌功能手机业务若干资产,总金额3.5亿美元,含商誉7940万美元,2018年对商誉全额计提减值[80] - 2020年8月公司购买3830万美元HMD可换股债券,目前总投资占HMD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4.38%[80] - 2021年12月31日Stellantis向公司子公司Mobile Drive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双方各持股50%[83] - 公司向CloudMinds投资100万美元,该公司受疫情等影响调整IPO计划,目前已完成pre - IPO轮融资并进行新一轮融资[84] - 2019年12月公司向Augentix投资约70万美元,2024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权为0.97%[85] - 2015年公司向耕德投资约400万美元,2023年转亏为盈,2024年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86] - 2024年公司承诺向开鸿投资385万美元,并于下半年完成第二次注资[8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权投资公平值为5670万美元,占总资1.5%[89] 法规政策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于2024年12月25日通过,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需调整执行策略[91] - 经修订的中国内地公司法及相关规定于2024年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