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号(03969) - 2024 - 年度财报
中国通号中国通号(HK:03969)2025-04-17 18: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24.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4%[3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50%[3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54.42%[3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80.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3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28%,同比增加0.77个百分点[3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34%,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34]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16.59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37]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6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37]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19亿元人民币[39] - 剔除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3.73亿元人民币[42] - 剔除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3.73亿元,同比增长23.59%[44][54] - 研发投入总额为2,038,187,568.37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6.28%[140] - 费用化研发投入1,912,373,179.29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140] - 资本化研发投入125,814,389.08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35%[14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6.17%,同比下降2.45个百分点[140] 订单与合同 - 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总额为人民币500.69亿元,同比下降31.53%[48] - 铁路领域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56.37亿元,同比增长2.09%[48] - 城轨领域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00.06亿元,同比下降24.09%[48] - 海外领域新签合同额人民币59.19亿元,同比增长58.27%[48] - 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新签合同额人民币85.08亿元,同比下降72.63%[48]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为人民币1228.9亿元[48] 业务线表现 - 智能运控、智能运维等数智业务增长超30%[50] - 运维业务增长超80%[50] - 公司核心业务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及其衍生业务,业务组成未发生重大变化[59] - 公司业务模式包括设计集成、设备制造及系统交付三大板块[55] - 公司调整发展战略,聚焦轨道交通和低空经济双赛道[56] - 公司推动低空经济产业格局构建,签署9个战略合作协议并落地4家合资公司[17] - 公司推动低空巡检、物流场景在合肥、重庆、怒江等地示范应用[17] - 自主研发低空空域管控系统(ID-Space)已在南安落地应用[56] - 与中信集团、中国邮政等合作构建低空全场景应用示范[58] - 订单获取主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60][61] - 采购模式采用集中采购制度,分总部和二级企业两级实施[63] - 实行股份公司总部-二级企业-三级企业三级经营管理体制[64] - 公司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左右市场份额[194] - 公司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业务覆盖全国80%以上的已运营及在建线路[194] 研发与技术成果 - 公司自主研发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ID-Space 1.0版入选国资委"百大工程"项目[17] - 公司获批成为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技术原创策源地,布局I-CTC等原创技术[19] - 公司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组建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通信信号分技术委员会[19] - 参与编制工信部《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白皮书[58] - 成功申报低空空域智能管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6] - 公司完成市域铁路CTCS2+ATO系统3分钟自动折返和20秒自动换端功能现场试验[73] - 公司自主研发铁路货运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并完成现场开通应用[76] - 公司自主研发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76] - 公司开展面向400km/h以上高速列控系统研究,突破C3系统支持450km/h运行难题[78] - 公司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相关研究,预计2026年具备试验条件[78] - 公司开展多制式控制系统融合研究并完成兼容型车载设备研制[73] - 公司加速推进智慧城轨建设,服务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及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项目[75] - 货运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在全路多个编组站和路局调度中心广泛运用,攻克了货车运行线智能调整等重大技术难题[81] - 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部分普速铁路等领域[81]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通过专家系统等手段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83] - 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通过国际功能安全标准规定的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84] - 移频键控信号安全调制解调技术构建了故障-安全轨道电路系统,实现了轨道区段占用空闲检查等安全核心功能[84] - 道岔转换技术创建了国际领先的高速道岔转换系统技术体系[84] - 轨道交通仿真测试技术攻克了分布式半实物的仿真测试架构等重大难题,提高了被测系统缺陷纠正率和质量可信度[86]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建立了误差在0.5%以内的高精度仿真分析平台,覆盖公司铁路约万种典型配置轨道电路传输特性[86] - 宽带无线通信行业应用技术基于LTE-M/R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可满足铁路运营业务无线宽带化等需求[87] - 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监控技术攻克了高清视频码流分转发、海量视频检索、人脸智能识别认证等技术难题[87] -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技术提升总体运输能力并缩短旅客跨方式旅行时间[89] - 轻型轨道交通智能运输与控制技术适用于中低速磁浮线路等多种系统[89] - 列车自主运行技术提高轨旁资源利用率和列车运行效率[90] - 基于北斗定位的列车控制技术缩短列车追踪间隔并提升货运运能[90]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达SIL4级[92]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92] - 视频智能分析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提升复杂场景分析性能[93] - 400MHz无线调度通信技术提高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93] - 列车全自动灵活编组技术降低牵引供电能耗和车辆检修费用[95] -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降低运输能耗并提升货运综合效能[95] - 货场数字化综合管控技术实现货物从进场到出场全过程管理,提升堆场换装作业效率[98] - 安全型铁路智能信号显示技术开发功能安全SIL4级设备,智能LED信号机可替代白炽灯信号机[98] - 系统RAM建模及评价技术可缩短列控系统装备验证周期并保障产品性能品质[99]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工厂化"施工成套技术通过模块化装配大幅减少现场作业量和用工[99] - 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技术适应低照度/高湿/强震动等特殊条件,支持智能防灾检测[99] - 视联网融合算法仓库技术集中管理AI算法模型,提升产品智能分析能力[99] - 多制式信号系统融合技术实现"一套车载两种制式无感贯通",满足互联互通需求[101] - 高安全弹性可靠的全自动运行控制技术实现故障自适应和高效恢复[101] - 智轨全轴转向控制技术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实现轨迹跟踪和安全控制[102] - 区间钢轨断轨检查技术通过多物理场特征提取建立钢轨健康状态大数据平台[104] - 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技术实现多维度多模态信息深度对齐和融合分析提升产品性能并优化成本[105] -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大修技术形成PHM评估标准体系并构建全要素数字化平台实现维修维护数字化转型[107] - 编组站综合智能化技术实现阶段计划智能编制和调车机车自动驾驶使作业效率整体提升[107] - 城轨信号控制技术通过动态评估粘着状态和可用制动率等关键参数提升对复杂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108][109] - 轨道交通5G关键技术建立高效实时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支持海量终端接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效率[108] - 铁路视觉大模型技术实现开放类别目标检测和智能语义提示辨别功能形成专用异常入侵监测算法[111] - 数字孪生可视化监控技术通过Web3D建模实现设备细节精确构建达到场景还原和全域状态感知[111] - 巡检机器人轨迹同步技术通过空间坐标映射校准实现三维模型与现实场景轨迹实时同步[111] - 车网地监测诊断技术通过多源数据关联实现故障综合分析提高分析准确度并优化监测范围深度[112] - 调度控制一体化技术突破高速高自动化等级限制实现从客流到车轮的一体化运营[112] - 新增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大修及更新改造关键技术构建高铁信号设备全要素数字化平台减少大修改造对运营的影响[117] - 新增编组站综合智能化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实现阶段计划智能编制和车站能力自动查定[117] - 新增复杂恶劣环境下城轨信号控制和运输组织技术智能评估轨道粘着状态和可用制动率等运行关键参数[117] - 新增轨道交通5G关键技术建立高效实时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支持海量终端接入降低铁路运营成本[117] - 新增铁路通用视觉大模型智能分析技术实现铁路开放类别目标检测和极速语义提示属性辨别[117] - 新增基于三维建模与数字孪生的可视化监控技术完成精细准确模型构建实现场景还原和全域感知[117] - 新增基于空间坐标映射的巡检机器人轨迹同步技术实现三维模型与现实场景轨迹实时同步[117] - 新增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车网地监测诊断关键技术优化监测范围及深度提高故障定位准确度[118] - 轨道交通运输调度控制一体化技术实现从客流到车轮的一体化运营[118] - 基于轨旁数智化的两级列控系统技术采用两级架构显著提升运维质量和效率[118] - 公司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的100%自主化[195] 研发项目与投入 - 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25,222,300元人民币[142] - 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8,180.98万元,本期投入7,299.34万元,累计投入15,130.39万元[144] - 新型列控系统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6,294.01万元,本期投入1,466.37万元,累计投入14,875.10万元[144]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0,169.63万元,本期投入9,670.69万元,累计投入24,095.41万元[146] - 基础性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2,084.00万元,极速投入11,136.74万元,累计投入17,212.88万元[146] - 普速铁路列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7,420.54万元,本期投入467.34万元,累计投入6,172.97极速万元[147] - 欧洲五国车载系统集成开发与认证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148.00万元,本期投入320.57万元,累计投入2,339.58万元[147] - 地铁智能运维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9030.77万元,本期投入1567.7万元,累计投入8517.83万元,已在上海地铁、宁波地铁投入试点应用[149] - 轨旁目标控制器极速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0424.27万元,本期投入1586.32万元,累计投入10566.22万元,已在深圳20号线、上海3/4号线投入应用[149] - 高速磁浮/低真空管道运控系统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5525万元,本期投入3074.52万元,累计投入5451.96万元,实现国际首次低真空条件下动态悬浮试验[150] - 泰国联锁设备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1412.3万元,本期投入324.8万元,累计投入981.73万元,已获得SIL4级安全认证证书[150] - 列车自主感知系统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338万元,本期投入1297.24万元,累计投入3510.73万元,已取得ISA证书并用于宁波7号线调试[152] - 铁路视频一体化技术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818.4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725.2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513.0万元[153] - 铁路通信综合监测技术应用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323.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60.9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145.01万元[153] - 准池重载铁路列控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35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878.18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4952.25万元[155] - 西部铁路列控系统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292.5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481.03万元[156] - 面向更高速度的高铁列控系统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367.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735.43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131.55万元[158] - 轨道交通调度控制一体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45亿元,本期投入423.1万元,累计投入596.57万元[159] - 货场数字化管控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407万元,本期投入2,117.87万元,累计投入2,435.46万元[161] - 新一代网络化智能列控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32亿元,本期投入3,315.88万元,累计投入8,917.97万元[162] - 市域铁路公交化网络化列车调度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493.89万元,本期投入2,310.43万元,累计投入4,473.1万元[164] - 货场数字化管控技术研究已完成装备研制并在中老铁路磨憨货场完成应用示范[161] - 新一代网络化智能列控系统已取得最高SIL4级安全认证并完成高性能折返关键技术现场试验[极速162] - 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已于2024年12月27日开通初期运营[164] - 轨道交通调度控制一体化项目已完成系统原型样机开发与测试[159] - 新一代网络化智能列控系统采用简统化系统架构并保留完备的降级模式[162] - 市域铁路公交化网络化列车调度系统已获得项目级第三方安全认证证书[164] - 面向行车指挥的城轨运营综合自动化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809.36万元,本期投入1,596.15万元,累计投入2,406.30万元[165] - 基于超声导波的多维能量复合式区间断轨检查技术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25.50万元,本期投入865.61万元,累计投入1,120.72万元[167] - 轨道交通基础装备安全产品研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608.94万元,本期投入374.64万元,累计投入4,842.28万元[168] -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工厂化"施工成套技术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00.00万元,本期投入644.03万元,累计投入1,347.40万元[170] - 区间断轨检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74.50万元,本期投入195.17万元,累计投入265.17万元,已完成样机生产调试并取得应用销售合同[171] - 道岔工电设备关键参数检测监测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极速规模为2,000.00万元,本期投入22.47万元,累计投入849.17万元,已通过行业主管单位评审[171] - 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智能诊断及安全监督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00.00万元,本期投入297.39万元,累计投入751.39万元,已完成系统研发测试并在多条线路实现工程应用[173] - 智轨全轴转向控制系统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744.28万元,本期投入982.38万元,累计投入1,236.95万元,已完成系统样机研制并在三地完成实车测试[173] - 多制式互操作列控系统研究及装备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700.00万元,本期投入855.38万元,累计投入855.38万元,已完成一体化车载设备软硬件集成和互联通专项环境开发[174] - 天基列控系统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2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已达1,179.75万元,完成技术调研报告及总体技术方案编制[176] - 基于轨旁数智化的两级列控系统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400万元,本期及累计投入金额均为902.93万元,完成系统需求报告及实验室样机开发[177] - 四电数字孪生设计仿真运维一体化平台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280万元,本期及累计投入金额均为0元,处于立项阶段,目标提升设计可视化率90%以上[179] - 编组站综合智能化系统CIPS2.0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316万元,本期及累计投入金额均为261.81万元,完成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并启动现场示范应用[180] - 基于卫星定位的移动闭塞列控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77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2,497.61万元,已取得几内亚马西铁路商业合同并完成设计联络[180] - "羲和"数字城轨解决方案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858万元,本期及累计投入金额均为3,002.7万元,完成概念原型发布并于2024年6月28日论坛演示[182] - 铁路领域通用视觉大模型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300万元,本期和累计投入金额均为728.15万元,完成进度100%[183] - 铁路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