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医疗集团(08225) - 2024 - 年度财报

市场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中国真实世界研究(RWS)市场规模预计超800亿人民币,增速比传统随机对照试验(RCTs)高300%[19] - 2024年我国RWS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较传统RCT研究增速提升300%[24] - 2024年中国RWS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较传统RCT研究增速提升300%[58][62] - 2024年中国RWS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较传统RCT研究增速提升300%[83][87] 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 - 公司完成DeepSeek V3.0算法模型医疗领域适配训练,开发世界首个“AI - RWS智能平台”,将传统研究周期缩短60%[19] - 完成DeepSeek V3.0算法模型医疗领域适配训练,研发出全球首个“AI - RWS智能平台”,将传统研究周期缩短60%[24] - 公司完成DeepSeek V3.0算法模型的医疗领域适配训练,研发出全球首个“AI - RWS智能平台”,将传统研究周期缩短60%[58][62] - 完成DeepSeek V3.0算法模型医疗领域适配训练,研发“AI - RWS智能平台”,将传统研究周期缩短60%[83][87] 业务网络布局 - 公司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设立五家全资子公司,形成覆盖全国23个省份的RWS服务网络[20] - 在海南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设立5家全资子公司,形成覆盖全国23省的RWS服务网络[24] - 公司在海南自贸港博鼇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设立5家全资子公司,形成覆盖全国23省的RWS服务网络[58] - 公司在海南和大湾区核心城市建立5家全资子公司,形成覆盖23个省份的RWS服务网络[63] - 在海南和大湾区设立5家全资子公司,形成覆盖23省的RWS服务网络[83][88] - 公司在海南博鼇和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新公司,拓展业务版图[32][36] - 2024年公司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在海南博鳌和广州大湾区设立新公司[129] 战略合作与行业标准 - 公司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及跨国制药公司签署12份战略合作协议[21] - 公司与中华医学会等专家和机构发布《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伦理指南》以建立行业标准话语权[21] - 与高校和药企签订12项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伦理指南》[24] - 公司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及跨国药企签订12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伦理指南》[59] - 公司与高校和药企签署12项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伦理指南》[64] - 与高校和药企签订12项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伦理指南》[84][89] 人员变动 - 郭瑞萌先生于2024年9月1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宋雪梅博士同日辞任[11][13] - 王大军博士于2024年2月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于2025年1月17日辞任[11][13] - 伍霜驷先生于2024年2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仇锐先生同日辞任[11][13] - 刘娜女士于2024年3月1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1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创业板股份代号为08225[3][17] 资源与战略方向 - 公司依托超6000位三甲医院专家资源和400多个高质量临床研究项目经验,聚焦三大战略方向[22][25] - 公司依托20余年积累的6000 + 三甲医院专家资源库及400 + 高质量临床研究专案经验开展业务[60] - 依托超6000位三甲医院专家资源库和超400个临床研究项目经验开展特色专科研究[90] - 公司发展超20年,积累超6000位顶级医院专家资源和超400个高质量临床研究项目[65] 营收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47%[28][35] -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47%[48][55] - 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增长23.47%[93][100] - 2024年收益为26,4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1,425千元人民币[102] - 2024年公司营收约为2645.4万元,较2023年的约2142.5万元上升约23.47%[104][105][109] 创新解决方案 - 公司首创“AR式院线推广”智能解决方案[28][35] - 公司构建“健尚AI药诊”,作为基层医疗推广工具[29][35] - 公司首创“AR式院线推广”智能解决方案,构建“健尚AI药诊”[48][49][55] 业务赛道目标 - 公司从事过400多个不同程度的临床研究专案,有望成为千亿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赛道和万亿医疗健康行销赛道新领军[37][42] - 公司努力成为千亿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赛道和万亿医疗健康营销赛道新领军者[66] 各治疗领域业务 - 公司在精神心理健康领域建成“喜心”RWS中心,申报获得唯一具有青少年精神障碍适应症“喜心阿”并开展多项临床研究[60] - 公司在神经科学与慢病管理领域推出“喜恩”RWS研究中心,与十多家医院展开相关疾病研究[46][53] - 公司在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领域构建“拜敏”RWS中心,建立全球最大变态反应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数据库[47][54] - 公司建立“喜心”RWS中心,获喜心A青少年精神障碍适应症并开展多项临床研究[65] - 公司业务聚焦精神心理、神经脑科与慢病、抗敏与变态反应三大治疗领域[67] 公司服务与生态体系 - 公司以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为核心,为医生、患者和新药研究提供服务[68] - 公司依托RWS、医疗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科研+临床+产业”医疗生态体系[82] 公司理念与驱动 - 公司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初心,以科技创新驱动医疗公平可及[7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年内亏损14,5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8,211千元人民币[102] - 2024年总资产为100,96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9,349千元人民币[102] - 2024年总负债为31,24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5,166千元人民币[102]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约为1447.3万元,2023年同期约为5821.1万元;2024年净亏损约为1451.9万元,2023年约为5821.1万元[104][106][109] -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净流入约为1028.4万元,2023年同期经营现金净流出约为112.1万元[104] - 2024年每股亏损以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1.46仙,2023年每股盈利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5.83仙[104] - 2024年上市后研究和学术推广服务收入约为2645.4万元(2023年:约1750万元),占总收入的100%(2023年:约82%);提供合约临床研究服务收入为0元(2023年:约392.5万元),收入贡献占比0%(2023年:约18%)[105][109] - 2024年综合行政费用(包含员工成本)和减值准备总额约为2491.2万元,去年同期约为6654.3万元,变动原因是应收贸易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减少[107][110] - 2024年通过催收措施追回约3200万元贸易应收款项,仍有超期贸易应收款约3600万元在追收中,对贸易应收款项计提减值损失1480.7万元[108][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资产约为6139.3万元(2023年:约7701.4万元),净资产约为6971.7万元(2023年:约8418.3万元),资产负债率为零[11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6139.3万元(2023年:约人民币7701.4万元),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6971.7万元(2023年:约人民币8418.3万元)[1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杠杆比率约为0%(2023年:约0%),资产负债率与2023年12月31日相比无变化,因无借款[124] 资金与风险 - 2024年公司用自有营运资金支持运营,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借款,未来可能考虑通过银行贷款、发行新股等方式筹集资金[115] - 公司交易主要以人民币计价,外汇风险有限,目前未采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116] 疾病患病率与研究参与度 - 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4 - 7%,每6.1岁平均增加1%[135] - 集团仙恩抗痴呆研究小组参与该领域80%产品的临床研究[135] - 集团仙恩脑数字临床研究中心参与或组织超60%国家脑科学重大临床研究[135] - 近四分之一成年人和三分之一儿童患有过敏性疾病[134] - 超十分之六的抗过敏药物研究由贝敏临床研究中心开展[134] - 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老年痴呆患病率为4%-7%,平均每增加6.1岁,患病率增加1%,喜恩抗痴呆研究组参与该领域80%产品的临床研究[144] - 公司喜恩脑科数字临床研究中心参与或组织了60%以上国家脑科科学重大临床研究[144] - 目前每十个抗敏药物有六个以上由拜敏临床研究中心负责完成[143] 业务模式与服务综合体 - 集团推出“研究型治疗RWS - Therapy模式”和“数字临床研究型推广D - CRCO模式”[122][132] - 集团围绕核心治疗领域构建从研发到患者闭合的全场景医疗终端服务综合体[123][133]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约995,351,66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该年度公司未持有或出售任何库存股[146][164] 员工情况 - 集团2023年雇员人数为47名,2024年为47名[1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人民币4,549,000元,2023年同期约为人民币4,549,000元[150][168] 银行信贷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用的银行信贷总额为人民币0元[1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有负债、资本承担,任何资产未被抵押[145][159][162][163] 报告期后事项 - 报告期后无重大可披露事项[147][16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52][170] 报告与报表 - 公司董事呈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报告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81][189]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载于财务报表附注29[182][190] - 集团业务回顾及未来业务发展讨论在报告第3至12页的主席报告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183] - 集团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报告第30至47页的企业管治报告中[183]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业绩和财务状况在报告第54至55页合并财务报表中列出[198] - 本年度集团业务回顾及未来业务发展讨论在报告第3至12页的主席声明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提供[191] 公司治理与沟通 - 公司每年举行股东大会,为董事会和股东提供交流平台[186]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每年向投资者报告整体业绩[186] - 公司每年召开股东大会为董事会和股东提供交流平台[194] - 公司不时通过多种渠道与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194] - 公司每年通过年报向投资者报告整体表现[194] 环境与社会目标 - 公司环境目标是实现业务增长与环保平衡,减少资源能源使用并最大化再利用[184] - 公司社会目标是创造优质工作场所吸引和留住人才,关注员工福利和满意度[184] - 公司通过一系列行动和承诺执行环境和社会战略,实现相关目标[184] - 公司根据利益相关者参与确定重大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及利益相关者关注问题[188] - 公司环境目标包括平衡业务增长与环保、减少资源能源使用并最大化重复利用[192] - 公司社会目标包括吸引挽留人才、关心雇员福利及满意度[192] 合规与纠纷情况 - 集团在重大方面遵守对业务运营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法律法规,年内无重大违规[196] - 年内集团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无重大显著纠纷[197]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支付股息(2023年:无)[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