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2,973,236.64元[4] - 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403,896,348.54元[4]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0元(含税)[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23,071,000股[4]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9,537,040.00元(含税)[4] - 现金红利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1.77%[4] - 2024年营业收入13.14亿元,较2023年增长27.67%[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97.32万元,较2023年增长7.26%[2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8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97%[21] - 2024年末总资产30.7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59.66%[2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76元/股,较2023年增长8.57%[2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7%,较2023年减少0.56个百分点[22]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48亿元、3.66亿元、2.55亿元、5.45亿元[26]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30.24万元、1767.99万元、983.29万元、5915.81万元[26]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15.61万元,2023年为8.26万元,2022年为 - 1.03万元[27]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为1366.17万元,2023年为619.67万元,2022年为454.89万元[27] - 所得税影响额分别为2,168,045.91元、1,261,408.80元、1,269,752.17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分别为163,547.85元、324,707.83元、282,462.32元[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10,000,000.00元,期末余额30,000,000.00元,当期变动20,000,000.00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676,653.87元;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18,653,439.85元,期末余额1,618,127.50元,当期变动-17,035,312.35元[29]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403.53万元,同比增长2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97.32万元,同比增长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08.89万元,同比增长0.42%[31]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57,463,739.95元,上年度为50,706,682.60元,变化幅度13.33%;研发投入合计57,463,739.95元,较上年度变化幅度13.33%[8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本年度为4.37%,上年度为4.93%,降低0.56个百分点[82]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76,349.0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较高[105]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98,262.31万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0.55%,存货规模较上年有所上升[105] - 报告期内,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400.80万元[10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1,403.53万元,同比增长27.67%[10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97.32万元[10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08.89万元[109]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07,585.25万元[109]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778.73万元[109] - 公司本期营业收入13.14亿元,上年同期10.29亿元,增长27.67%,主要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增长[110] - 本期营业成本8.80亿元,上年同期6.93亿元,增长27.08%,因营业收入增加[110][111] - 销售费用本期7774.39万元,上年同期6538.17万元,增长18.91%,因拓展市场渠道等[110][111] - 管理费用本期1.37亿元,上年同期8767.32万元,增长56.35%,因管理人员等增加[110][111] - 财务费用本期2072.07万元,上年同期1329.99万元,增长55.80%,因银行借款增加[110][111] - 研发费用本期5746.37万元,上年同期5070.67万元,增长13.33%,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10][111] - 主营业务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27.69%,主营业务成本8.80亿元,同比增长27.08%,毛利率33.00%,增加0.32个百分点[113] - 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营业收入13.10亿元,增长27.94%,营业成本8.78亿元,增长27.21%,毛利率33.01%,增加0.38个百分点[115] - 干式除渣系统生产量53台,增长8.16%,销售量55台,增长17.02%,库存量为0,减少100.00%[117] - 湿式除渣系统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24台,均减少7.69%,库存量为0 [117] - 本期总成本880,370,269.48元,上年同期692,767,015.79元,同比增长27.08%[119][120] - 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中,直接材料本期金额569,955,253.42元,占比64.74%,同比增长27.54%;直接人工84,106,626.69元,占比9.55%,同比增长32.67%;制造费用223,448,998.45元,占比25.38%,同比增长24.46%[11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70,976.62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4.02%,关联方销售额0万元[122]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额34,019.02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5.89%[12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2,903.73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7.79%,关联方采购额0万元[125]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额25,452.9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6.49%[1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3000万元,占总资产0.98%,较上期期末增长200%[131]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9.8262306352亿元,占总资产31.95%,较上期期末增长146.24%[131] - 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7.4059132036亿元,占总资产24.08%,较上期期末增长72.86%[132] - 境外资产为377.8806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12%[133] - 报告期投资额为6257.502419万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2090.1万元,变动幅度为199.39%[13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000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7500万元,期末数为3000万元[137]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1865.343985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1703.531235万元,期末数为161.81275万元[137] - 青岛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154517亿元,净利润为 - 19.31万元,持股比例100%[138] - 北京清远顺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491799亿元,净利润为2160.06万元,持股比例62.5%[138] - 青达节能工程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451464亿元,净利润为1059.98万元,持股比例100%[138] 公司地址及联系方式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9年08月23日变更,变更后为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北办事处工业园达能路3号[15] - 公司办公地址邮政编码为266313[15] - 董事会秘书姓名为高静,证券事务代表姓名为董昕钰[16] - 联系电话为0532 - 86625751,传真为0532 - 86625238[16] 公司项目进展及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建设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MW渔光互补项目已并网发电,预计对2025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32] - 2024年公司开展多个项目并获奖,如“燃煤机组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多参数优化及智能调控技术与应用”获“2024年度电力创新一等奖”等[32] - 2024年公司全年新增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9项,商标41项,主持、参与编制各类标准6项[33] - 2024年公司成立北京中工数联子公司,提出煤电灵活性改造智能化发展思路[33] - 2024年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子公司上线ERP系统,完成SRM、PLM与ERP的接口开发及优化等[34] - 2024年公司成立印尼子公司,未来将以印尼为战略支点深耕海外业务[35] - 公司新厂区完成改建并全面投产,提升了生产效能[36] - 公司投资建设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约1.62亿度,每年减少约1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71] 公司技术研发相关 - 锅炉排放烟气温度约120℃~160℃且体积流量大,有较高余热利用价值[40] - 全负荷脱硝系统催化剂工作温度合理范围通常在300℃~420℃之间[42] - 全负荷脱硝系统烟温提升幅度大,升温区间可达10~70℃[42] - 公司自主研发的鳞斗干渣机系统有轴心链等众多核心技术,在同等规格输送宽度下输送能力等更具优势[39] - 公司研发大渣分离破碎技术降低湿式炉渣处理系统水爆安全隐患[40] - 公司研发模锻链技术提高湿式炉渣处理系统设备耐磨性和使用寿命[40] - 公司研发预冷却技术回收热能,提高锅炉热效率,湿渣系统可消纳部分高盐废水[40] - 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传统形式适合低灰分烟气余热利用工况,烟水双隔离相变式无循环水泄漏、耐腐蚀强但投资成本高[40][41] - 全负荷脱硝系统改造后可采取“仅旁路”等多种运行模式,提高机组运行灵活性[42] - 全负荷脱硝系统可通过扩展升级原厂DCS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水温报警监控系统[43] - 电极锅炉系统电能转换热能效率接近100%[44] - 蓄热器冷热水分层中间过渡层厚度约1米[44] - 大型常压蓄热器存储100℃以下热水[45] - 大型承压蓄热器存储100℃以上热水[45] - 旁路烟道旋转雾化干燥旋转雾化器转速≥12000r/min[46] - 废气携渣联淬钢渣原位固碳提质系统处理后钢渣粒径<3mm[48] - 空气浓缩蒸发技术经中电联鉴定评价为“国际领先”,可降低投资、提高系统稳定性[64] - 烟水双隔离相变式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实现烟水零接触、无循环冷却水泄漏,将成低温烟气余热利用主流技术[64][65][66] - 公司开发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AI数智化控制,目标是“少人值守、无人运行”[66] - 公司持续开发烟气、脱硫废水等主营业务技术产品数智化控制系统[66] - 公司研发的低负荷稳燃燃烧器系统适用于多种炉型和煤种,可改造燃烧器及外部煤粉管道[66] - 钢渣辊压破碎及余热回收技术能够节水85%,余热回收率达30% - 40%[67] - 炼化行业炼油装置加热炉热效率一般在90% - 93%左右,期望值为95%以上,若实现需排烟温度低于80度[69] - 管圈式滚筒冷渣技术外模式筒体焊接量减少1/3,相同体积出力增加一倍[9] - 重力卸料提升技术使物料返料率几乎为零[10] - 分级冷却排渣系统技术实现高温固体燃料炉渣余热回收梯级利用,有益于提高余热利用效率[8] - 管排冷渣器对比传统技术耐压和可靠性提高,显著降低漏灰漏水的可能性[8] - 鳞斗冷输机与传统技术对比可不设其他辅助或备用设备,降低占地空间和维护费用[8] - 外模式筒体壁管直接换热面增大,换热效果提高[9] - 重力卸料提升技术速度提高磨损量增加较少,提高设备寿命[10] - 拱形齿单辊破碎技术可灵活调节破碎粒度[11] - 抗大渣冲击技术使渣井抗大渣冲击能力提高,设备寿命增长[12] - 机械密封内导轮技术使密封性能和密封副寿命提高[13] - 简单水旁路技术脱硝入口烟温升一般在0℃ - 20℃之间[23] - 热水再循环技术脱硝入口烟温升一般在0℃ - 50℃之间[24] - 复合热水再循环技术脱硝入口烟温升一般在0℃ - 70℃之间[25] - 蓄热器盘式布水器过渡层厚度约1m,低于市场同类产品[26] - 水位调节高压电极锅炉在热启动状态下,从零负荷到满负荷的调整时间由60s缩短到30s[28] - 水位调节高压电极锅炉热电转化效率≥99.5%[28] - 基于一次风富集浓缩预热燃烧室的稳燃系统改造后锅炉可稳燃至30%MCR或更低负荷[35] - 废气携渣联淬钢渣原位固碳提质
青达环保(688501)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