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渝太地产(00075) - 2024 - 年度财报
渝太地产渝太地产(HK:00075)2025-04-24 17: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经审核股东应占综合除税后亏损净额为400万港元,每股亏损0.5仙;2023年亏损净额为3010万港元,每股亏损3.8仙[8] - 2024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综合资产净值为10.112亿港元,每股为1.26港元;2023年分别为10.291亿港元和1.29港元[10] - 2024年集团总收入为42.413亿港元,较2023年的72.744亿港元减少41.7%[12] - 2024年集团股东应占亏损为400万港元,2023年为净亏损3010万港元;2024年每股亏损为0.5仙,2023年为3.8仙[13] - 2024年重估集团投资物业组合录得重估收益370万港元,2023年为亏损1.329亿港元[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净额为39.9亿港元,2023年为10.123亿港元;借贷总额为49.409亿港元,2023年为20.098亿港元;资本与负债比率为394.6%,2023年为98.4%[19]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9.509亿港元,2023年为9.975亿港元;其中人民币占比98.7%,2023年为96.7%;港币占比1.1%,2023年为1.6%;美金占比0.1%,2023年为1.1%;英镑占比0.1%,2023年为0.6%[19] - 2024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中100%为人民币,2023年借贷总额中约77.8%为人民币,22.2%为港币[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内地物业买家按揭贷款向银行提供财务担保金额为74.197亿港元,2023年为73.382亿港元[22] - 2024年集团收入总额约为42.41亿港元,2023年约为72.74亿港元[1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为42.245亿港元,较2023年的72.462亿港元减少41.7%;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1570万港元,较2023年的2710万港元减少41.9%;财务管理收入为110万港元,与2023年大致相若[12] - 2024年集团在中国四川省四个物业项目预售,合约销售总额约为22.807亿港元,2023年为40.758亿港元;本年度确认收入为42.245亿港元,2023年为72.462亿港元[14] - 2024年租金收入总额为15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710万港元减少约41.9%[16] - 2024年财务管理收入为110万港元,与2023年收入大致相若[17] 资产出售情况 - 2024年5月30日集团订立协议出售间接全资附属公司Hillstar Corporate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交易于7月26日完成,总代价为3375万港元[18] - 2024年7月26日出售伦敦投资物业后,集团在英国无投资项目,但会关注市场寻找投资机会[25] 市场预期 - 预计中央政府将实施积极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复苏[24]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391名雇员,会检讨薪酬并提供多种福利[2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性别比例为男性65.7%、女性34.3%[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391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288人[1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391名员工,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8名增加103名,增幅约35.76%[151] - 2024年12月31日男性员工257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名增加75名,增幅约41.21%;女性员工134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6名增加28名,增幅约26.42%[151] - 2024年12月31日30岁以下员工42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名减少8名,减幅约16%;30至50岁员工333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8名增加105名,增幅约46.05%;50岁以上员工16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名增加6名,增幅约60%[151] - 2024年12月31日全职员工391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8名增加103名,增幅约35.76%;兼职员工无变化[151] - 2024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层21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名增加11名,增幅约110%;监督级别37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96名减少59名,减幅约61.46%;一般雇员333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名增加151名,增幅约82.97%[151] - 2024年12月31日香港地区员工20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名增加6名,增幅约42.86%;中国内地员工371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274名增加97名,增幅约35.4%[151]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有多名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各有丰富经验和职责[30][31][32] - 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0] - 公司未与部分董事订立正式委任书,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3.3条[41] - 公司已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不少于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44] - 陆宇经及梁宇铭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位超9年,但仍被认定为独立人士[44] - 董事会成立了薪酬、提名、审核及执行四个委员会[43] - 公司已采纳监管董事证券交易的《证券守则》[37] - 所有董事确认年内遵守《标准守则》及《证券守则》[38]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安排了责任保险保障[46] - 董事会对公司业务、策略及财务表现承担最终责任[42] - 公司鼓励全体董事参加培训,费用由公司支付,全体董事已参与研讨会及阅读资料提升知识技能[47] - 执行董事黄云、刘杰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李丽因12月13日获委任出席率为0,袁永诚因5月31日退任出席率100%;独立非执行董事陆宇经、梁宇铭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赖德刚出席率100%但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0%[48] - 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由黄云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但董事会认为能促进业务策略执行,保障股东利益[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赖德刚被委任年期为3年[51] - 执行委员会成员全为执行董事,有三名执行董事在任[53]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年内举行会议一次,负责协助董事会处理薪酬相关事宜[55][56] - 公司薪酬政策遵循无个人决定自身酬金、薪酬水平与竞争公司相若、酬金反映个人表现及责任等原则[57][58]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年内举行会议一次,2024年1月会议检讨董事会组成等,12月建议委任一名女性执行董事[59] - 提名委员会最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化[6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至少每半年与外聘核数师举行会议一次,每年与管理层举行会议三次,年内举行三次会议[62] - 公司秘书于本年度遵照《上市规则》3.29条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66] - 董事会有责任确保集团维持适当及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67] - 审核委员会每年收取内部审核报告及管理报告,进行相关检讨并向董事会汇报[68] - 董事会在2024年11月和2025年3月举行会议,检讨公司是否遵守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守则条文[69] - 本年度至报告日期,公司已设立风险管理程序以及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程序和内部监控措施[70] - 董事会负责识别、评估风险,制订风险管理政策及策略[71] - 董事会委派披露小组监督及协调披露内幕消息,内幕消息处理及发布程序按股价敏感资料政策执行[72] - 董事、高级人员及雇员管有未公布内幕消息时禁止交易公司股份,证券买卖受证券守则规限[74] - 公司与股东沟通政策每年检讨以确保成效[80]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1/10)且附有股东大会表决权的股东,有权书面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82] - 董事需在请求书递交日期起21日内,安排在递交请求书后2个月内召开股东特别大会[82] - 若董事未按要求安排,占全体请求人一半(1/2)以上总表决权的请求人可自行召开大会,费用由公司偿付,且大会不得在请求书递交日期起3个月后举行[82] - 召开考虑通过特别决议案的股东特别大会,须发出最少21日及不少于10个营业日书面通知;其他股东特别大会须发出最少14日及不少于10个营业日书面通知;若95%以上有投票权股东同意,可发较短通知召开[86] - 持有1/20可于股东大会投票的全体股东总表决权的股东或不少于100名股东(除非公司另行议决),有权自费要求公司发出下届股东大会决议案通知及传不超1000字陈述书[86] - 要求发出决议案通知的请求书,须于股东大会举行前不少于6个星期送达;其他请求书须于股东大会举行前不少于1个星期送达[86] - 股东提名人士参选董事,递交期限不得早于为选举召开的股东大会发出通知翌日,不得迟于会议举行日期前7天;理想情况是在股东大会举行日期前14个营业日提交[90] 核数师薪酬 - 公司年内已付/应付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薪酬总计2694千港元,其中核数服务205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644千港元[75][76] 股东提名要求 - 提名委员会已提名一名女性候选人,以在2024年底前满足《上市规则》第13.92条规定[77]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呈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94] - 董事会至少每年安排一次会议审查及批准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管理方针等,检讨表现并批准报告披露[96] - 高级行政人员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现行政策及程序有效性,会后向董事会汇报[97] - 公司将环境、社会及管治因素纳入业务策略,2024年与独立第三方合作编制报告并评估重要性议题[9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制定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作为营运减碳路线图[100]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汇报范围覆盖香港及中国内地全部业务运营,占集团总收入100%[101]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2的指引编制[102] - 报告内容遵循重要性、量化、一致性原则,已建立内部监控和审查程序并经董事会核准[104] - 报告详述公司2024年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活动、挑战及措施[105] - 公司通过多元化方式与股东及投资者、客户、雇员等持份者保持定期联系[106] - 公司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清单涵盖16项议题[107]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年,计划于2026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密度、无害废弃物总弃置密度、能源总消耗量密度、耗水量密度分别降低3%[113] 环境相关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因车辆使用量增加,公司废气排放普遍增加[115] - 2024年香港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101.70克,较2023年的3,361.50克有所增加[116] - 2024年香港硫氧化物排放量为130.29克,较2023年的86.66克有所增加[116] - 2024年香港颗粒物排放量为302.00克,较2023年的247.50克有所增加[116] - 2024年公司不知悉任何重大违反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112] - 公司物业发展及买卖分部项目外包给第三方承包商,要求其遵守国家标准并制定管理办法[112] - 公司制定环境范畴量化目标以管理重大议题和可持续发展表现[113] - 公司采取提前规划路线等多项措施管理废气排放[117] - 2024年集团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23年增加约30%[118] - 2024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总值为23.65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16.85吨[120] - 2024年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总值为10337.72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7946.64吨[120] - 2024年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总值为287.36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247.13吨[120]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0648.73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8210.62吨[120]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收益)为2.51,2023年为1.13[120] - 2024年集团无害废弃物总量减少,无害废弃物弃置密度较2023年下降[124] - 2024年集团业务营运中未产生大量有害废弃物,2023年无[121] - 2024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0.10吨,2023年为1.03吨,仅含香港数据[125] - 2024年能源总耗量较2023年增加约20%,因车辆使用及项目建筑面积增加[129] - 2024年直接能源消耗量总值85,894.51千瓦 时,2023年为61,399.12千瓦 时[131] - 2024年间接能源消耗量总值16,65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