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力源科技(688565)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力源科技力源科技(SH:688565)2025-04-24 21: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7379亿元,同比增长46.58%[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89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8784.25万元[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74.21万元,同比增长625.37%[2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1%,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23]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9732亿元,占全年收入的52.8%[25]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70.56万元,扭转前三季度亏损局面[2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2%,上年同期为-16.36%[2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股,上年同期为-0.56元/股[22]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有所上升,同时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转回[24]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大幅增长至8,537,103.72万元,较2023年的4,786,048.82万元增长78.4%[27] - 2024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金额为20,983,284.52万元[27] - 2024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5,992,109.00万元,而2023年为-3,504,312.87万元[28]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30,175,552.64万元,较2023年的629,666.48万元大幅增长[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89万元,同比上升102.89%[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74.21万元,同比增长625.37%[34] - 2023年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46.58%[162] - 2023年营业成本3.21亿元,同比增长33.77%[16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674万元,同比增长625.37%[163] - 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731.16万元,同比上升47.00%[167] - 主营业务成本为32,083.24万元,同比上涨33.84%,主要系主营业务收入增加所致[17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4.29%,为20,257.42万元[34] - 核电业务收入5473万元,同比增长199.33%[166] - 火电业务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112.27%[166] - 氢燃料电池业务收入20万元,同比下降98.56%[166] - 污水处理系统设备营业收入为3509.56万元,同比下降5.48%[167] - 智能电站设备营业收入为666.59万元,同比增长22.21%[167] -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营业收入为20.03万元,同比下降729.33%[167] - 核电行业直接材料成本为3753.01万元,同比增长265.64%[170] - 火电行业直接材料成本为1.98亿元,同比增长84.09%[170] - 市政行业营业收入减少导致成本下降46.23%[170]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成本为1.58亿元,同比增长104.05%[170] - 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成本为1.14亿元,同比增长56.90%[170]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营业收入为1.77亿元,同比增长289.07%[1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5]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3] - 公司负责人及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5] - 公司计划巩固核电、火电水处理市场领先地位,同时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业务[197] - 公司战略定位为科技型企业,目标成为行业前列,助力碳达峰碳中和[196]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除盐水处理、水汽取样、化学加药、其他废水处理、水网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投入[200] - 公司积极进入其他工业水处理细分领域,形成较为全面的产品体系和综合竞争力[200] 研发和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1%,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23]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22.99%,拥有66项授权专利(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和15项软件著作权[39] - 公司自主研发的235kW电堆产品采用低铂、高性能膜电极技术,满足多场景动力需求[42] - 公司开发了额定功率500kW的集装箱式发电模块,可弹性部署至100MW分布式发电容量[43] - 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碱性电解槽复合隔膜实现量产,推动电解槽核心零部件国产化[43] - 公司最新研发的300kW电堆产品采用低铂、高性能膜电极和高耐久超薄双极板技术[74] - 公司已完成235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测试并准备投产[74] - 公司在膜电极和双极板开发、电堆研发等方面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并申请相关知识产权[74] - 公司已掌握6件氢燃料电池相关发明专利,技术处国内同类产品前列[98] -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碱性电解槽复合隔膜可实现量产[142] - 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为5225.00万元,其中研发费用为1947.24万元,资本化研发支出为2960.06万元[133] - 公司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四大领域核心技术:膜电极、双极板、电堆、发动机系统,实现产业链多维研发生产能力[142]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8.07%至19,472,381.53元[181] -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43人,占员工总数的22.99%[125]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另有15项软件著作权[125][126]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7项,累计发明专利30项[127]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9,472,381.53元,同比下降28.07%[12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1%,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129] 市场与行业动态 - 2024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为5405辆,各月平均增速为179.6%(2023年为63.5%)[193] - 2024年我国燃料电池商用车上险量7171辆,预计205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00万辆[193] - 公司在火电、核电行业的凝结水精处理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192] - 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但膜电极核心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194] - 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场景从公交扩展到环卫、物流、船舶等多领域[195] - 2025年是氢能产业规划第一阶段目标收官年,行业有望进入放量冲刺期[195] - 环保水处理行业进入资源循环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新阶段,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两新""两重"政策[86] - 水处理技术呈现多行业交叉趋势,需结合化工、材料、生物等技术解决新问题[91] - 综合水处理技术成为行业主流,强调系统集成性、定制性和稳定性[92] - 2024年内蒙古出台首个绿氢管道规划,山东、四川成都对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94] - 燃料电池系统国产化加速,关键部件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104] - 2025年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目标降至3500元/kW,2035年降至1000元/kW,2050年降至500元/kW[105] - 2025年燃料电池重卡、客车、物流车百公里耗氢量分别降至8.5kg、5.5kg、2.5kg,2050年分别降至6kg、3.5kg、1.5kg[105] - 2025年氢气成本目标降至20元/kg,2035年降至10元/kg[105] - 2024年国家各部委发布氢能专项政策3项、涉氢政策超59项,较2023年增加19项[106] 风险因素 -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存在客户集中风险[151] - 公司项目回款周期通常需2-3年,存在营运资金不足风险[152] - 公司在水处理领域面临市场竞争者较多、集中度较低的挑战[15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4,387.2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8.56%,其中关联方销售额占比0%[172][174] - 受限资产总额102,417,528.35元,包括货币资金、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