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圣诺生物(688117)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圣诺生物圣诺生物(SH:688117)2025-04-24 23: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4.5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4%[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2.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88%[2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27.3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19%[26] - 2024年EBITDA为1.090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6%[2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同比下降28.57%[27]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9%,同比下降2.66个百分点[27]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06%,同比增加3.06个百分点[27]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2.29万元人民币[29]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441.13万元人民币[32]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5,607.00万元,同比增长4.84%[3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002.37万元,同比减少28.88%[3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61.24万元,同比减少24.24%[37] - 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5,045.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05%,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1.06%[37]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营业成本同比增加21.60%,主要因原料药境外销售增加[107][108]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8.63%,主要因部分产品未中集采销量减少[107][108] -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87.39%,主要因贷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107][108]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9.26%,主要因多个研发项目投入增加[107][108]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8.99%,同比减少6.17个百分点[112] - 原料药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62%,毛利率增加4.32个百分点[112] - 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93%,但毛利率减少3.13个百分点[112] - 医药制造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3.09%,主要系制剂和定制生产业务销量增加导致[113] - 制剂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3.61%,主要系集采中标单价降低、销量增加所致[114] - 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9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8.84%,主要系境外销售增加[114] - 直销模式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07%,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69%,主要系原料药出口增加[115]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53.32%,占总成本比例从38.77%上升至48.29%[117] - 制剂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81.79%,占总成本比例从47.57%上升至56.29%[118] - 原料药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52.96%,占总成本比例从46.46%上升至61.41%[118] - 定制生产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76.84%,占总成本比例从40.18%上升至49.12%[119]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为多肽创新药提供CDMO服务,40余个项目中有2个品种获批上市,2个进入申报生产阶段,23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38] - 公司2024年新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发明专利1项[39] - 公司总人数达1,381人,并成立"圣诺生物干部培训学院"加强人才培养[45] - "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项目"已进入产线验证阶段[41] - 公司提供多肽创新药CDMO服务,涵盖药学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服务内容[48] - 公司服务的多肽类创新药研发项目共16个,涉及抗艾滋、心血管、糖尿病、抗菌、抗肿瘤、抗病毒、心力衰竭、脑卒中、肝纤维化、骨坏死、抗肺纤维化等多个适应症[49] - 在16个研发项目中,2个已获批上市(抗艾滋病的注射用艾博韦泰和心血管的枸橼酸倍维巴肽注射液)[49] - 有1个项目处于申报生产阶段(糖尿病的维派那肽/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注射液)[49] - 有12个项目处于临床II期阶段(包括抗肿瘤、抗病毒、心力衰竭、脑卒中、糖尿病、肥胖、肝纤维化、骨坏死等适应症)[49] - 有1个项目处于临床I期阶段(抗肺纤维化的吸入用HTPEP-001)[49] - 公司拥有自主多肽合成和修饰核心技术,并积累了大量非专利技术[47] - 公司为国内外医药企业提供多肽类创新药研发的药学研究和定制生产服务[47]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多肽类仿制药原料药和制剂产品[47] - 公司提供多肽药物生产技术转让服务[47] - 公司拥有21个自主研发的多肽类原料药品种,其中国内市场取得14个品种生产批件或激活备案[51] - 公司11个多肽原料药品种获得美国DMF备案并处于激活状态,包括比伐芦定、依替巴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51] - 艾替班特为首家提交美国DMF备案的仿制原料药,并被纳入中国《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建议清单》[51] - 比伐芦定国外客户成为美国第二家获批的仿制药制剂生产商[51] - 恩夫韦肽为国内首仿品种,国内原料药登记并应用于自有制剂及客户制剂墨西哥上市[52] - 比伐芦定作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已通过美国DMF备案,客户制剂在美国上市[52] - 注射用普瑞巴肽(心血管领域)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涉及原料药工艺及制剂处方研究[50] - TB-B002D注射液(特发性肺纤维化)处于临床I期研究,涵盖质量研究及稳定性研究[50] - 注射用ZKLJ02(脑卒中)由云南中科龙津生物科技进行临床I期研究[50] - 注射用KMHH-03(乳腺癌)由浙江康明海慧生物科技推进临床I期研究[5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原料药产品已销往欧美、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与费森尤斯、Masung、DAEHAN等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55] - 多肽制剂产品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均使用自产原料药生产[56] - 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9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8.84%,主要系境外销售增加[1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金额将不超过相应期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 - 公司2025年将实现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项目产能释放[169] - 公司多肽创新药CDMO、原料药产业化项目的106车间已投产,107、108车间进入设备验证阶段[169] - 公司将重点发展辅助生殖、糖尿病、抗肿瘤等重点领域多肽药物研发[170] - 2025年公司将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并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多肽领域产品影响力[171] - 公司计划加快原料药在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国际注册和申报步伐[171] - 公司将优化制剂产品销售管线营销渠道布局,加快战略产品的市场推广速度[171] - 公司计划推进优势产品的各级带量采购、招标挂网和医保支付标准的申报和谈判工作[171] - 公司CDMO服务业务将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差异化订单模式,运用20余年积累的专利与非专利技术[171] - 公司管理层将密切关注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审慎布局多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平台[172] - 公司计划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研发实力与管理效能[17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5,738,597.84元(含税),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1.46%[7]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转增后总股本将增至157,385,978股[7] - 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2022年达729亿美元[66] - 2023年全球多肽药物批件185项,创新药和仿制药占比分别为35%和65%[66] - 中国多肽药物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6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8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8%[66] - 截至2024年底,中国NMPA批准80件多肽药物上市,占全球43%[66] - 2020年全球多肽原料药市场规模18亿美元,其中65%采用外包服务[67] - 预计2030年全球多肽CDMO市场规模将达118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将达185亿元[67] - 中国已上市多肽药物主要分布在免疫、消化道、抗肿瘤等七大领域,免疫药物占比最大[68] - 全球多肽市场中肿瘤、糖尿病、罕见病是主要增长领域[68] - 多肽原料药国际市场部分大品种价格高达每千克25万-50万美元,小品种成本每克上千美元[71] - 公司已为40余个项目提供多肽创新药药学CDMO服务,其中2个品种获批上市,2个进入申报生产阶段,23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73] - 公司拥有21个自主研发的多肽类原料药品种,国内市场取得14个品种生产批件或备案,国外市场11个品种获美国DMF备案[73]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含2项国际专利)[74] - 全球医药研发支出预计2025年达2,954亿美元,2020-2025年CAGR为7.6%;国内同期CAGR为15.0%,2025年预计达496亿美元[75] - 传统药物临床前研发需4-5年,AI技术可缩短至1-2年[76]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项(累计3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累计41项)[79] - 公司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包括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等6个品种,另有4个品种已申报生产[78] - 公司核心技术涵盖8项合成与修饰技术,应用于恩夫韦肽、司美格鲁肽等产品[77] - 多肽药物具有高活性(接近蛋白质药)、低剂量特性,但生产成本高且给药不便[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