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可数字科技(01942) - 2025 - 年度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本年度收益约为人民币12.535亿元,主要来自中国数字化支付方案相关业务[8] - 公司本年度亏损约为人民币1.425亿元,较之前增加约人民币6810万元[8]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约12.535亿元,同期约14.198亿元;毛利约1.578亿元,同期约2.057亿元;毛利率约12.06%,同期约14.5%,较同期下降约23.3%[21]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约810万元,同期约1130万元;贷款利息收入由同期约370万元降至约43.5万元,服务收入由同期约210万元降至约4.8万元[22] - 报告期内其他收益约750万元,同期约10万元,增加因报告期内在马来西亚向独立第三方出售一项内部产生的商标产生收益[23] - 报告期内年内亏损约1.425亿元,同期约7440万元,增加约6810万元,因商誉等非现金减值亏损所致[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公司于马来西亚销售光學产品的收益约为人民币172,443,000元,2023年12月31日止12个月为人民币181,259,000元 [1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成本约1.074亿元,同期约1.334亿元,减少约2600万元,因中国数字化支付方案相关业务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24] - 报告期内行政开支约7250万元,同期约5100万元,增加约2150万元,因法律及专业费用、物业等折旧及中国电子商务业务广告开支增加[26] - 报告期内商誉减值亏损约3760万元,同期8830万元;无形资产减值约5520万元,同期无[27][28] - 报告期内员工成本约6020万元,同期约7080万元,减少约14.8%;2024年12月31日有363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464名[4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7月8日,公司成功收购一家持有放债人牌照的香港公司,开展放债业务[18] - 2024年11月,公司完成首笔贷款交易,金额为1500万港元,由个人担保及质押资产作抵押[18] - 公司计划于2025年扩大贷款组合,通过提供更广泛贷款实现客户群多元化[18] - 公司继续多元化扩展挖掘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提供数字支付及支援服务[9] - 公司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光学产品零售商之一,将继续专注其马来西亚的业务[9]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马来西亚光学产品零售业务及中国数字人民币业务雇佣308名全职雇员,无兼职雇员;2023年同期为404名全职雇员,无兼职雇员[189] - 2024年男性雇员86人,女性雇员222人;2023年男性雇员194人,女性雇员210人[189] - 2024年30岁及以下雇员123人,31至50岁雇员176人,51岁及以上雇员9人;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09人、190人、5人[189] - 2024年马来西亚雇员288人,中国雇员20人;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91人、13人[1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集团股息派付率不低于年度可供分派纯利的30%[12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与融资人建立资金安排,融资人委托公司向指定客户发起及发放融资贷款[15] - 此信贷融资于2024年底到期,公司于2025年利用内部资源提供服务[17] - 2025年2月12日完成向认购人配发及发行212,121,212股新股份[46] - 2025年2月20日成立合营企业马可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与华通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分别拥有60%及40%股权[46] - 2020年4月15日上市,发行500,000,000股发售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9110万港元或约5030万令吉[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330万令吉,未动用3030万令吉[53] - 成立36家自有零售店拟用2810万令吉,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2210万令吉,预期2026年3月31日完成[53] - 升级及翻新25家自有零售店拟用510万令吉,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70万令吉,预期2026年3月31日完成[53] - 提高11个零售品牌认知度及营销自有品牌光学产品拟用470万令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53] - 开发光学实验室拟用550万令吉,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550万令吉,预期2026年3月31日完成[53] - 升级信息科技系统等拟用430万令吉,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200万令吉,预期2026年3月31日完成[53] - 一般营运资金拟用260万令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53] - 首次配售事项配發129,366,561股新股份,所得款項淨額約1.4594億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全數動用[58] - 第二次配售事项配發155,230,000股新股份,所得款項淨額約8133萬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動用200萬港元,未動用7933萬港元[59] - 本公司採納基於聯交所頒佈上市規則附錄C1的企業管治守則,董事認為除另有說明外已遵循適用守則條文[61] - 本公司將上市規則附錄C3的標準守則作為董事證券交易行為準則,各董事確認已於報告期間遵循[62] - 報告期間及本年報日期在任董事包括執行董事鄧志華等、獨立非執行董事邱東成等高鴻翔等[63] - 董事會成員之間無任何關係,符合上市規則有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規定[64] - 各獨立非執行董事已確認其獨立性,公司認為彼等均屬獨立[65] - 鄧志華任主席兼聯席行政總裁,董事會認為其雙重身份可促進業務戰略執行及提高運營效率,偏離企業管治守則條文屬適當[66] - 報告期間公司舉行22次董事會會議、一次股東週年大會及一次股東特別大會[69] - 各董事與公司訂立三年任期服務合約或委任函[70]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董事(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董事人数)应轮值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71] - 报告期内,除2024年8月5日辞任的焦捷女士外,其他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76]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7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3次会议[79][81] - 审核委员会审阅本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等多项财务资料[83] - 提名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3次会议[84] - 提名委员会处理评核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等事项[86] - 董事需承担按法定规定及适用会计准则编制公司财务报表及确保准时刊发的责任[72] - 董事会主要权力及职能包括确定集团运营计划、投资方案等[74] - 董事会保留公司重大事项决定权,将日常运营管理职责转授给管理层[75]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3次会议[88] - 报告期内董事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股东大会举行会议次数分别为22次、3次、3次、3次、1次[91] - 董事邓志华出席董事会22/22次、薪酬委员会3/3次、提名委员会3/3次、股东大会1/1次[91] - 公司于2020年3月23日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目的是实现成员多元化[93] - 年报日期公司共有八名董事,其中两名女性董事,实现性别多元化[9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男女员工比例分别约为67.6%女性及32.4%男性[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男性执行/非执行董事、经理、雇员分别为3人、38人、77人,女性分别为1人、30人、218人[97] - 公司于2020年3月23日采纳提名政策,提名委员会就董事委任及继任计划向董事会提供建议[98]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时考虑信誉、商业成就等因素,委任须依章程细则等进行[99][102] - 提名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尽职调查并提建议供董事会考虑批准,董事会对推选人选有最终决定权[102] - 公司委聘外部顾问承担内部审核职能,审核委员会确认外部顾问未发现内部监控系统有重大不足及弱点[105][106] - 公司外部核数师苏亚报告期核数服务薪酬为846千元人民币,GT核数服务薪酬为348千元人民币,GT税务合规服务薪酬为303千元人民币,总计1497千元人民币[109] - 公司鼓励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就各项议题提呈独立决议案并以投票表决,结果及时公布[110]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且有权投票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请求提出后两个月内召开[111] - 除退任董事外,未获董事会推荐参选的人士,需按规定时间和方式提交相关文件才有资格参选董事[114] - 董事会采纳股东沟通政策,通过中期和年度报告等向股东提供资料[116]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在会前至少21日分发给全体股东,会议上提呈单独决议并投票表决,结果公布[116] - 公司检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东沟通政策,认为政策有效[117] - 公司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披露内幕消息,确保消息保密并规范员工证券交易[107] - 公司目前无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迫切需要,将不时检讨此情况[106] - 公司秘书余运喜在报告期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7] - 2024年6月27日,公司章程细则及大纲在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获批[128] - 邓志华于2022年10月28日任执行董事,2023年5月5日任董事会主席兼联席行政总裁[130] - 公司采用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问卷形式评估[122] - 公司采用举报政策,审核委员会定期审查以提高有效性[122] - 公司采用反贪污政策,董事会审查确保其有效性[125] - 提名委员会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120] - 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报告提交董事会,结果将在年报或网站披露[123] - 公司建立机制让董事履职时可获独立专业意见,费用公司承担[120] - 陈永忠先生56岁,2024年7月1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联席行政总裁,持有中保科技约27.8%股权[131] - 莫铭东先生37岁,2025年2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曾在多家公司任职,现为乐风(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133] - 周月先生39岁,2022年6月2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曾在瀚宇博德科技股份(江阴)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134] - 邓旨鈅女士47岁,2022年6月2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曾担任冠威国际旅游有限公司高级经理[135] - 邱东成先生34岁,2022年8月1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间公司任职过,2024年12月起为万励达国际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36] - 高鸿翔先生55岁,2023年9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主席以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38] - 陈文小姐52岁,2024年8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广西古方律师事务所和广西齐兴律师事务所任职[139] - 拿督Frankie Ng为集团创始人,1996年10月加入集团,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141] - 拿汀Low Lay Choo自2023年5月起担任公司联席行政总裁,负责马来西亚业务整体管理及运营,1999年4月加入集团[143] - 钱静女士担任集团中国附属公司财务总监,负责集团在中国的策略及企业发展整体管理,2012 - 2022年任东台恒彩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143] - Wong Poh Wan女士担任集团马来西亚附属公司财务总监,负责马来西亚业务整体财务及报告事项,毕业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144] - 余运喜先生担任公司秘书,持有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士学位及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145] - 本报告是集团自上市以来发布的第六份ESG报告,报告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47] - ESG报告涵盖集团中国数字化支付方案相关业务及马来西亚光学产品零售业务[148] - 董事会对ESG战略及报告的制定与执行承担全面责任,每年至少一次检讨集团在ESG目标上的表现[155] - 管理层每年至少向董事会汇报一次ESG工作进展情况,并就相关问题提供专业建议[155] - 管理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评估、识别、监测和管理ESG相关风险,并审查ESG管理系统的有效性[155] - 除报告范围转变外,本ESG报告应用统计方法与去年基本一致[153] - 公司与主要持份者沟通并保持良好关系,按角色等对持份者排序以建立互利关系[158] - 公司针对不同持份者有不同沟通渠道和关注事项,如与政府及市场监管者通过年度报告等沟通,关注遵守法律法规等[159]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持份者互动,为改善ESG表现指明方向并优化相关策略和实践[160] - 公司通过识别、优先次序、验证及审核三步评估ESG方面的重要性及重大性[161][162] - 因核心业务及ESG战略与去年一致,公司本年度采用2023年重要性矩阵[163] - 重要性评估矩阵显示排放物、资源使用等ESG议题对公司和持份者的重要程度[164] - 董事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