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大环境(0025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3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光大集团实业旗舰企业,2003年转型环境领域,是中国最大环境企业等[4][7] - 公司有两家上市子公司,分别为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和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5][7] - 公司国内业务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229个市县区,海外业务布局德国、波兰、越南及毛里求斯[5][7] - 公司连续14年位居“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首位、中国环境企业营收前50榜单榜首[6][8] - 公司连续9年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连续14年获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6][8] - 公司连续六年位居“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榜首,连续十四年位居“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45][46] - 公司获“2024中国环境企业营收前50”榜单首位,自2019年持续位居该榜单首位[99][100] - 公司获“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首位,连续十四年获此荣誉[99] - 公司获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卓越企业贡献奖、卓越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荣誉[99] - 公司入选“202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82位[99] - 光大水务入选“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连续七年获此荣誉[101] - 光大绿色环保获“全球卓越ESG大奖”,第三次获此荣誉[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业务覆盖国内25省、直辖市、自治区及1个特别行政区的229个市县区,海外涉及德国、波兰等国家[8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环保项目604个,总投资约1624.25亿元[81][82] - 集团旗下环保能源及绿色环保板块落实垃圾发电项目193个,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99万吨[8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生活垃圾设计处理能力159,900吨/日,餐厨及厨余垃圾8,743吨/日等[83] - 中国为集团主要业务所在地,占总投资及收益超97% [168][169] 公司管理层及相关机构变动 - 王思联于2024年9月27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12][13] - 张翔于2025年3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14] - 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自2025年2月17日起成为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16][17]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众多,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12][15]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6][1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30,258,009千港元,较2023年的32,090,207千港元下降6%[18] - 2024年EBITDA为10,074,731千港元,较2023年的12,827,961千港元下降21%[18]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200千港元,较2023年的4,429,160千港元下降24%[18] - 2024年股东资金回报为7.01%,较2023年的9.27%下降2.26个百分点[18]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4.98港仙,较2023年的72.10港仙下降24%[18]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86,027,024千港元,较2023年的189,182,824千港元下降2%[18] - 2024年负债总额为119,610,448千港元,较2023年的123,659,603千港元下降3%[18]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302.58009亿港元,较2023年的320.90207亿港元下降6%[74] - 2024年公司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00.74731亿港元,较2023年的128.27961亿港元下降21%[74]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2亿港元,较2023年的44.2916亿港元下降24%[74]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54.98港仙,较2023年的72.10港仙下降24%[74] - 2024年运营服务收益为194.2955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建造服务收益为57.43468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5%[75][77] - 运营服务、建造服务及财务收入分别占总收益的64%、19%及17%[75][77] - 2024年公司获得国家各类资金补助约人民币1亿元[76][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手持现金80.42亿港元,负债水平合理,财务状况健康[76][77] - 2024年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9.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3.0港仙,派息比率41.8%,较2023年增加11.3个百分点[80][82] - 2024年公司综合收益302.58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6%;综合毛利115.36亿港元,下降16%;综合毛利率38.1%,较2023年减少4.9个百分点[160][161] - 2024年EBITDA为100.75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2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33.77亿港元,减少24%;每股基本盈利54.98港仙,较2023年下降17.12港仙[160][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1860.27亿港元,净资产664.17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7.848港元,与2023年相比保持稳定[162][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较2023年年底的65%下降1个百分点[162][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80.42亿港元,较2023年年底减少5.91亿港元;约98%为港币和人民币[164][1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借款916.69亿港元,较2023年年底减少29.55亿港元;约97%为人民币[1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信贷额度962.19亿港元,其中30.02亿港元未使用,信贷期限1 - 23年[1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贷款总额为916.69439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946.24144亿港元减少29.54705亿港元[167] - 集团贷款主要以人民币为单位,占总数约97% [1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额度为962.19437亿港元,其中300.24637亿港元为尚未动用额度[167]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及附属公司股权账面净值总额约为1008.83278亿港元[170][1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为建造合约而订约的采购承担为21.61956亿港元[172][1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财务担保下的最高负债余额为2.43147亿港元[174] 公司业务运营数据 - 公司投资运营193个垃圾发电项目、162个污水处理项目、3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服务约1.60亿人口[47][48] - 公司全年发电277亿千瓦时,节约标煤逾1100万吨,替代二氧化碳排放逾1300万吨,处理污水17.63亿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超85万吨[47][48] - 公司发电量同比增加7%,平均融资利率创近5年最佳水平,新业务取得突破[51][52] - 公司新落实投资项目及轻资产业务,涉及投资逾17亿元、合同额逾18亿元,首次挺进中亚[56][57] - 公司应收账款全年回收率较2023年提升近7个百分点,近7年首次实现全年无重大事故[58][59] - 2024年公司投资落实新项目12个,总投资约17.64亿元,新签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18.35亿元[86][87] - 2024年新增项目设计处理及供应规模:生活垃圾1000吨/日、水处理及供应19.2万立方米/日、生物质原材料7万吨/年、供热供汽26万吨/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6.46兆瓦、储能规模12.2兆瓦[88] - 2024年处理生活垃圾5616.2万吨、危固废49.9万吨、农林废弃物768.6万吨、污水17.63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1403.9万立方米,提供绿色电力276.7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107.1万吨,替代二氧化碳排放1304.1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85.2万吨[95]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处理生活垃圾3.26527亿吨、危固废271.9万吨、农林废弃物5032万吨、污水182.44562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7383.9万立方米,提供绿色电力1590.29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361.1万吨,替代二氧化碳排放1.26056亿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747.8万吨[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旗下实施公众开放的项目累计达226个[97][98] - 2024年公司旗下项目共接待各界参观人士逾8万人次,线上活动参与人数逾10万人次[97][98]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战略目标,明确“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型”核心发展战略[49][50] - 公司制定“十五五”战略发展预规划,明确“两化一型”发展方向,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73][74] - 公司将围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目标,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157][158][159] 公司科技研发成果 - 公司成立科技委员会,取得多项省部以上科技荣誉和国际认定,多项技术实现转化应用[54][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授权知识产权2149件,获省部以上科技荣誉奖励超20项[89][91] - 2024年公司在脱硫脱硝等领域转化落地技术项目30个[89][91] - 环保能源平均入厂吨垃圾发电效率首次突破400千瓦时[90][91] - 高热值固废焚烧水冷炉排炉装备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102] - 多源固废高效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开发及装备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02] - 生物质锅炉中高温SCR高脱硝集成技术项目荣获「环保装备科学技术二等奖」[102] - 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获颁「2024年度环保装备技术创新一等奖」[102] - 常州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种设备通过欧盟CE认证[103] - 集团湖北黄石废旧轮胎回收项目获得ISCC EU与ISCC PLUS双重认证[103] - 集团多个垃圾发电项目荣获「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荣誉称号[104] - 集团湖南益阳西部垃圾发电项目工程获评「2024年度中国电力中小型优质工程」[104] - 集团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工程获颁「2024年度河北省建设工程安济杯奖」[104] - “200吨/日快装式小型固废处置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75吨/日小型炉成套设备在四川马尔康环保项目投产运行,“多源多相态危废大容量顺流式焚烧成套装备及工程应用”达国际先进水平,“废旧动力电池高效梯级热解关键技术及有价组分回收成套装备”达国际领先水平[146][147] - 2024年环境研究院实现30项成果转化,包括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自动燃烧控制(ACC)技术、数据综合应用服务技术[149][150] - 环境研究院与环保能源合作完成武威项目的VCS备案,加速推进越南顺化项目的VCS备案申请工作[152][153] - 环境研究院推动自主研发的碳资产管理系统在集团系统内推广应用,覆盖370多个项目[152][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当年新增授权知识产权193项,累计2149项,其中发明专利新增56项,累计282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增90项,累计1480项,软件著作权新增45项,累计332项,外观专利新增2项,累计55项[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当年发表重要技术论文5篇,累计102篇[153] - 环境研究院聚焦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打造集团政策与行业信息收集共享平台,系统开展政策研究、行业调研和模式探索[148][150][151][153] 公司融资情况 - 2024年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发行融资工具,包括中期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累计达110亿元,如1月光大水务发行15亿元、3月公司发行20亿元等[78][79] - 2025年1月6 - 7日,光大水务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本金15亿元,年利率1.78%,期限5年[154][156] - 2025年2月,光大绿色环保发行2025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本金10亿元,年利率2.39%,期限3 + N年[155][156] 环保能源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环保能源投资并持有283个项目,总投资约988.92亿元,承接2个O&M项目、2个EPCO项目等轻资产服务,年处理生活垃圾54147750吨、年上网电量18453224900千瓦时、年处理餐厨及厨余垃圾3169295吨、年供应蒸汽1910832吨[108][109] - 截至2024年12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