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架构与注册信息 - 公司总部由新加坡迁往中国上海普陀区梅川路1275号东座3楼,以更好地反映医疗业务发展方向[10] - 公司名称更改为今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采用新公司标志[10] - 公司在新加坡、中国上海和香港设有主要营业地点[7]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225,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7]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5]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4财年收益为50.2百万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增长10%,主要得益于中国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业务增长[19][25] - 微创手术解决方案及医疗产品业务收入从2023财年20.4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财年25.9百万新加坡元,增长5.5百万新加坡元[25][26] - 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入从2023财年15.8百万新加坡元小幅下降至2024财年15.1百万新加坡元,减少0.6百万新加坡元[25][26] - 公司毛利率从2023财年26.4%下降至2024财年22.8%,主要因新加坡业务利润率较低[28] - 2024财年公司亏损18.3百万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4.1百万新加坡元大幅增加,主要由于股权结算股份支付13.2百万新加坡元及中国微创手术业务扩展开支[34] 成本与费用 - 行政开支增加16.0百万新加坡元,其中13.2百万新加坡元为股权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31]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3财年0.9百万新加坡元大幅减少至2024财年0.03百万新加坡元[33] - 公司2024年员工成本为30.5百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8.3百万新加坡元增长66.7%[58]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计划在2025年通过拓宽产品线、提高研发能力及扩大分销网络来增强医疗行业竞争力[12] - 公司考虑将业务扩展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并提供技能培训等增值服务[14] - 中国微创手术器械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7.1亿美元,2030年将增长至2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9.45%[20][22] - 新加坡2024年经济增长4.4%,预计2025年放缓至1.0%-3.0%,公司预计建筑业将持续面临挑战[19] 资本与融资活动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82.6百万港元(约14.1百万新加坡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78.9百万港元,剩余1.9百万港元计划用于2025年增购卡车[39] - 2023年10月配售新股净筹资99百万港元,其中69百万港元已用于扩展医疗业务,剩余12百万港元计划2025年用于劳务派遣业务扩展[43] - 公司2024年末借款及租赁负债合计14.5百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末的10.1百万新加坡元增长43.6%[4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26.9%上升至2024年末的44.3%[45] - 公司于2024年12月10日通过股份拆细决议,将每股面值1港仙的股份拆分为4股每股面值0.25港仙的股份[11] - 公司通过股份拆细(1股拆为4股)以降低每股交易价格,吸引更多投资者[24] 董事与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在2024年有多名董事变动,包括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委任及辞任[4] - 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88] - 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至少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89] - 董事会设三个委员会(审核、提名、薪酬),审核委员会由严健军任主席[107][108] - 主席(陈国宝)与行政总裁(王振飞)角色分离,分别负责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106] - 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3] - 公司为董事投保责任保险,符合企业管治守则A.1.8条[91]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权计划的总期限为10年,计划授权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190] - 购股权计划规定任何12个月内向单个参与者发行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90] - 购股权的归属期不得少于12个月[191] - 接受购股权时需支付1港元的名义代价[192] - 购股权的行使价格不得低于授出日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92] - 公司于2024年1月9日授予总计128,603,75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2.54港元[194] - 授予刘镭先生71,087,500份购股权,王振飞先生6,462,500份,其他八名全职雇员51,053,750份[194] - 购股权分三批归属:2025年4月30日20%,2026年4月30日30%,2027年4月30日50%[196]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