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952,364,646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每10股送红股数为0股,每10股派息数为3元(含税)[186] - 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952364646股,现金分红金额为285709393.80元(含税)[186] - 可分配利润为2990312010.84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86] - 2024年度拟以2024年12月31日总股本952364646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送红股0股,不转增股本[18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7,930,025,072.85元,较2023年的8,214,568,161.97元减少3.46%[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1,372,138.28元,较2023年的729,684,153.26元减少28.55%[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0,177,281.28元,较2023年的694,567,892.30元减少30.87%[1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0,274,069.21元,较2023年的829,641,782.25元减少54.16%[1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5475元/股,较2023年的0.7662元/股减少28.54%[18] - 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5475元/股,较2023年的0.7662元/股减少28.54%[1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35%,较2023年的13.57%减少4.22%[18] - 2024年末总资产为7,793,983,200.30元,较2023年末的8,332,241,141.19元减少6.46%[18]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725,640,461.50元,较2023年末的5,479,765,109.33元增加4.49%[18] - 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9.76亿元、22.58亿元、20.40亿元、16.56亿元[22] - 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43亿元、2.09亿元、0.79亿元、 - 0.09亿元[22] - 2024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分别为4119.49万元、3511.63万元、 - 3264.97万元[24] -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3,002.51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8,454.31万元,下降3.46%[87] - 报告期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37.21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0,831.20万元,下降28.55%[87] - 报告期公司实现毛利109,831.37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3,390.61万元[87] - 报告期税金及附加发生额3862.78万元,较上年减少250.81万元[88] - 报告期四项费用发生额45681.12万元,较上年减少6183.34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增加816.49万元,管理费用减少4335.03万元,财务费用减少1413.55万元,研发费用减少1251.25万元[88] - 报告期投资收益发生额7113.52万元,较上年增加996.68万元[88] - 报告期其他收益发生额1095.86万元,较上年减少326.09万元[88] - 报告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发生额1565.38万元,较上年减少285.63万元[89] - 报告期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1533.15万元,较上年增加1897.46万元[89]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9.30亿元,同比下降3.46%,营业成本68.32亿元,同比增长0.73%,毛利率13.85%,同比下降3.59%[99,101] - 2024年销售费用1.27亿元,同比增6.89%;管理费用2.42亿元,同比降15.21%;财务费用 -66.48万元,同比降104.94%;研发费用0.89亿元,同比降12.31%[11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0亿元,同比降54.16%;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7亿元,同比增7019.5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75亿元,同比增2.74%[112] - 报告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728.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521.94万元[115] - 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57547.3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33.89万元[115] - 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027.41万元,本年度净利润52137.21万元,支付税费较上年同期增加11107.73万元[116] - 投资收益71135200.03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0.5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653798.50元,占比2.31%;资产减值 - 15331533.94元,占比 - 2.26%;营业外收入4732946.67元,占比0.70%;营业外支出12293921.50元,占比1.81%[119] - 2024年末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4.03%,较年初下降2.87%;应收账款占比1.99%,较年初上升0.30%;存货占比8.45%,较年初上升0.51%等[12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232714795.16元,期末数136828369.67元;其他债权投资期初数106324428.26元,期末数63279731.44元等[122] - 货币资金64631046.50元被冻结,固定资产11919985.57元、无形资产6859199.36元被抵押等,受限资产合计账面余额811345308.75元[124] - 报告期投资额607221046.39元,上年同期投资额490193518.65元,变动幅度23.87%[125] 各行业宏观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石化行业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7897.1亿元,同比下降8.8%;进出口总额94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4%[28] - 2024年纯碱产量3818.6万吨,同比增长16.3%;进口量97.38万吨,同比增长42.5%;出口量122.06万吨,同比下降18%[29] - 2024年度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6006万吨(折纯),同比增长8.5%;进口1411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3213万吨,同比增长2.0%[30] - 2024年度正丁醇产能增至363万吨,同比增加38万吨;产量251万吨[31] - 2024年度进口正丁醇13.06万吨,同比下降30.9%;出口正丁醇1.66万吨,同比上涨353.1%[32]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33] - 2024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0.5万辆,同比下降12%;氢能源重卡销售量0.4万辆,同比增长23%[33] 行业政策与发展目标 - 到2027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35] - 2024 - 2025年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37] - 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37] - 2024 - 2025年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00万吨[37]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38] -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38] - 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涉及30个行业的69家企业,其中石化行业企业9家、化工行业企业29家[39] - 到2025年底炼油、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均达到30%[39] - 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44] - 2024年8月发布《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十五五”时期、碳达峰后3个阶段工作目标[46] - 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47] - 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48] - 2024年4月,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43] - 2024年3月和5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及《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44] - 2024年5月,《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条例》发布,2024年11月1日生效[45] - 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至5家[49] - 2025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实施,氢能纳入其范畴[50] - 2024年7月起,设备更新贴息从每年1个百分点提高到1.5个百分点,期限2年,总规模200亿元[52] - 到2027年,精细化工产业培育5家以上世界一流企业、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20家以上化工园区[53] -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54] - 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55] - 2024年12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56] 公司业务结构与运营 - 公司是综合性化工企业,产业链分基础化工、化学肥料、新材料三部分[63] - 公司强化技术研发与装备更新,为新产品储备项目,拓展氢能源领域[63] - 公司煤化工以煤制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于不同产品生产[65] - 公司后续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强化清洁技术,调优结构促升级[65] - 内蒙古阿拉善天然碱项目投产,纯碱产能780万吨、小苏打80万吨[66] - 天然碱生产成本优势明显,优于联碱法和氨碱法[66] - 氨碱法产能约为1420万吨,占总产能比例约为37%[67] - 新戊二醇以异丁醛为主要原料,占其原料成本的73%[68] - 原料煤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21.34%,上半年平均价格1014.76元,下半年967.46元[71] - 燃料煤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5.30%,上半年平均价格763.31元,下半年725.09元[71] - 电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9.71%,上半年平均价格629.19元,下半年616.41元[71] - 丙烯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22.44%,上半年平均价格6099.24元,下半年6122.42元[71] - 磷肥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11.33%,上半年平均价格2814.22元,下半年3006.41元[71] - 钾肥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4.01%,上半年平均价格2238.09元,下半年2253.08元[71] - 氯化钠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4.78%,上半年平均价格320.55元,下半年334.91元[71]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72] - 纯碱设计产能70万吨,产能利用率100%[76] - 肥料中尿素设计产能40万吨(含自用)、氯化铵77万吨(含自用)、复合肥160万吨、合成氨10万吨(扣除自用),尿素和氯化铵产能利用率100%,复合肥50%,在建产能为20万吨尿素[76] - 精甲醇设计产能10万吨,产能利用率100%[76] - 多元醇中丁醇、辛醇及其他34.47万吨(含自用)、新戊二醇6万吨,产能利用率100%,在建产能为30万吨多元醇[76] - 其他产品硝酸设计产能15万吨(折纯),产能利用率98.00%[76] - 2024 - 2025年公司取得多项环评批复,如2024年1月16日硫回收装置尾气处理提标技术改造项目等[76] -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8年12月26日[77] - 张家港市华
华昌化工(002274)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