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益 - 公司2024年度收益为429.3百万港元,较2023年度的496.6百万港元下降67.3百万港元或13.6%[15]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13.6%至429.3百万港元(2023年:496.6百万港元)[138] 财务表现:收益构成 - 设计及建造项目收益为404.7百万港元,占总收益94.3%,较2023年度的477.5百万港元和占比96.2%有所下降[15] - 维修及保养服务收益为24.6百万港元,占总收益5.7%,较2023年度的19.1百万港元和占比3.8%有所增长[15] - 公司确认来自设计及建造项目合约的收益为4.04663亿港元[124] 财务表现:毛利与毛利率 - 2024年度毛利增长7.1%至1.145亿港元(2023年:1.069亿港元),毛利率从21.5%提升至26.7%,主要因项目决算调整[18] - 毛利增长7.1%至114.5百万港元(2023年:106.9百万港元)[138] 财务表现:费用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减少16.8%至3660万港元(2023年:4400万港元),主要因大型项目成本计入收益成本导致行政开支减少650万港元[20] 财务表现:所得税 - 所得税开支增至1270万港元(2023年:1080万港元),实际税率22.8%(2023年:15.9%),因采矿权拨备不可扣税[22] 财务表现:溢利/盈利 - 年度溢利减少24.3%至4320万港元(2023年:5700万港元),主要受采矿权减值亏损增加3290万港元影响[23] - 年內溢利同比下降24.3%至43.2百万港元(2023年:57.0百万港元)[138] - 公司年內溢利為431.9百万港元,較去年570.03百万港元下降24.2%[141][142] - 每股基本盈利為4.3港仙(2023年:5.7港仙)[138]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1.668亿港元至2.227亿港元(2023年:5590万港元),定期存款1.126亿港元(年利率4.0%)[26] - 現金及銀行結餘大幅增長298%至222.7百万港元(2023年:55.9百万港元)[139] - 经营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1612.0百万港元,較去年1333.27百万港元增長20.9%[144]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年末結餘為2227.15百万港元,較去年559.39百万港元增長298.2%[145] - 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893.88百万港元,較去年投資活動所用現金794.84百万港元改善212.5%[144] 财务表现:资产与负债 - 資產淨值下降11.7%至277.0百万港元(2023年:313.6百万港元)[139] - 合約負債增長39.2%至137.2百万港元(2023年:98.5百万港元)[139] - 原到期日超過三個月的定期存款減少41.6%至112.6百万港元(2023年:193.0百万港元)[139] - 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按金及預付款項下降45.0%至64.8百万港元(2023年:117.9百万港元)[139]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64.3天(2023年:52.8天),但未发现拖欠迹象[24] - 公司设计及建造项目合约资产为8347.1万港元[124] - 公司设计及建造项目合约负债为1.33204亿港元[124] - 合約負債增加386.13百万港元,較去年477.88百万港元下降19.2%[144] 业务运营:项目与合约 - 公司当前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8月竣工,但尚未获得任何主要新项目[9] - 新鸿基集团西九龙商业发展项目预计2025年6月竣工[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手头重点项目合约余额总计2.623亿港元,包括九龙西九龙外墙项目(2.394亿港元,预计2025年6月完工)和新界沙田外墙项目(2290万港元,预计2025年10月完工)[16] - 公司正在竞标或等待8个大规模项目结果,估计合约总价值超过6.009亿港元,包括5个平台外墙项目(约2.477亿港元)和3个幕墙工程项目(约3.532亿港元)[16] - 公司成功完成启德体育园及中电总部大楼等标志性项目[8] 业务运营:市场环境 - 香港建筑市场需求减弱,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利润空间缩小[8] 业务运营:成本管理 - 公司实施严格费用管理及运营效率措施在挑战环境中维持盈利[13] 业务运营:采矿权投资 - 公司于2023年6月投资蒙古采矿权许可证,但截至2024年末仍未完成权益登记[13] - 2024年度计提采矿权全额减值准备,因合作方未履行义务且缺乏开采许可证,导致无法证明煤矿预期经济利益[21] - 收購開採權已付按金發生減值虧損29.4百万港元[138] - 收購開採權已付按金減值虧損為293.63百万港元[144] - 蒙古煤矿独家购买权协议未完成支付代价分类为收购开采权已付按金按成本减累计减值计量[163] 公司治理:董事会与董事 - 公司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7]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违反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规定[47] - 所有董事出席2024年度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记录均为100%[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世全教授于2024年7月1日辞任[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廖育成博士于2024年7月1日获委任[50][51] - 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廖育成于2024年7月1日获委任[56]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世全于2024年7月1日辞任[56] 公司治理:委员会运作 - 审核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成员戴国良和关卓钜出席率100%[56]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成员戴国良和关卓钜出席率100%[56] - 薪酬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主席关卓钜出席率100%[56] - 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主席李志雄出席率100%[56] 公司治理:内部监控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聘请外部独立顾问进行内部监控系统检讨[64] 公司治理:董事及高管背景 - 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李志雄持有香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高级文凭并在香港建造业拥有超过30年经验[110] - 执行董事林淑仪持有公司750,000,000股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本75%[111] - 非执行董事梁炳坤为注册熟练技工在幕墙工等工种具备不少于15年经验并在建造业拥有逾25年经验[11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戴国良为联交所上市公司财华证券有限公司负责人及执行董事[1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关卓钜持有香港大学文学士学位及法学专业证书并于1994年获认可为香港律师[11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廖育成博士持有结构工程高级文凭及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并在工程领域拥有逾30年经验[114] - 高级管理层陈伟贤持有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并在香港建造业拥有逾25年经验[117] - 高级管理层汤伟成持有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法及争议解决理学硕士学位并在建造业拥有逾20年经验[117] - 高级管理层周金海持有中央兰开夏大学建筑项目管理理学士学位并在香港建造业拥有逾20年经验[117] 公司治理:多元化 - 董事会由5名男性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组成,女性占比16.7%[55] - 集团雇员总数为106人,其中男性76人(71.7%),女性30人(28.3%)[60]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祥茂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74.8%[96][97] - 执行董事李先生通过祥茂间接持有公司74.8%股权[94][97] - 非执行董事梁先生通过祥茂间接持有公司74.8%股权[94][97] - 林女士作为李先生配偶被视为持有公司74.8%股权权益[94][97] - 祥茂有限公司由李先生持有75%股权,梁先生持有25%股权[97][102]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10%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69]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财年末期股息以维持财务储备应对挑战[9] - 二零二四年度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4.0港仙,但未建议派发末期股息[73] - 已付股息總額為802.0百万港元(含特別股息401.2百万港元),較去年330.0百万港元增長143.0%[141][145]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161.8百万港元[78] 员工与薪酬 - 员工总数106人(2023年:108人),员工福利开支7170万港元(2023年:7060万港元),平均薪酬上升[3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1,000,001港元至1,500,000港元区间人数从2023年6人减少至2024年4人[38]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1,500,001港元至2,000,000港元区间人数从2023年0人增加至2024年2人[38]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客户关系稳定,与主要客户维持超过15年合作,部分超过20年[39] - 公司供应商及分包商合作历史超过25年[39] - 公司五大客户合计占集团总营业额约93.2%,最大单一客户占62.9%[99] - 公司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集团总采购额约58.8%,最大单一供应商占16.4%[99] 审计与合规 - 核数师酬金总额为72万港元,其中审计服务费72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0港元[66] - 公司2024年度运营未发生重大法律违规事件[41] - 核数师将合约收益确认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125] - 核数师对综合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120] 会计政策:收益确认 - 公司合约收益确认基于已产生合约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124] - 合约成本估计涉及分包费用、物料及加工费用和直接劳工成本[124] - 可变代价(主要来自更改订单)在客户批准后确认为合约收益[124] - 设计建造项目收益按完成百分比法确认 参照合约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计量进度[183] - 合约修改按累积追赶基准确认收益调整[184] - 维修保养服务超一年合约采用投入法计量进度 其他采用输出法核证工程计量[186] - 合约资产在开具发票时重分类为贸易应收款项[188] - 合约负债确认为预收代价超过已确认收益的差额[191] 会计政策:金融工具 - 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计量包括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定存超三个月及现金使用实际利息法[16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金融资产持作买卖短期出售或购回损益确认收益亏损净额及利息股息[168]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采用简化法按全期预期信贷亏损计量拨备评估违约概率及经济环境[171] - 金融资产逾期超30天视为信贷风险显著增加[172] - 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分类初始按公允价值计量减直接成本后采用实际利息法[174]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及摊销过程收益或亏损于损益确认[175] - 财务担保合约初步按公允价值减发行直接交易成本确认[177] 会计政策:资产计量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列账[15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采用直线法[160] - 家具及装置折旧年限5年[160] - 办公室设备折旧年限5年[160] - 厂房及机器折旧年限5年[160] - 汽车折旧年限3年[160]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计算采用先进先出法[18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含三个月内到期短期高流动性投资[182] 其他:购股权计划 - 二零二四年度购股权计划下无任何购股权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79] - 购股权计划项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100,000,000股,占2017年6月13日已发行股份的10%[80] - 所有发行在外购股权获行使后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0%[80]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各参与者的股份总数上限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81] - 其他合资格参与者于2021年授出的3,000,000股购股权已在2024年度行使,行使价为0.161港元[84] - 股份支付已收服务公平值参考购股权授出日期公平值计量[200] - 股份支付公平值按归属期于损益确认权益中增加相应金额[200] - 行使購股權發行股份籌集資金4.83百万港元[141] 其他:一般信息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120] - 公司董事负责监督财务报告流程[130] - 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法编制,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149] - 金额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位数[150] - 财务报表以港元作为功能及呈列货币[151] - 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52] - 租赁期12个月或以下且不含购买选择权的租赁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相关付款按直线法支销[164] - 使用权资产按成本模式计量包括租赁负债金额租期前付款减奖励初步直接成本及移除估计成本[165] - 租赁负债按开始日期未付租赁付款现值计量采用租赁隐含利率或增量借款利率贴现[166] - 利息收入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 信贷减值资产按摊余成本计算[187] - 即期税项按已调整日常业务溢利或亏损及报告期末颁布或大致颁布税率计算[194] - 递延税项按资产或负债账面值变现或结算预期方式及期末颁布税率计量[194] - 外币交易采用交易日现时汇率换算功能货币结算收益亏损于损益确认[196] - 海外业务收支按年度平均汇率换算港元除非汇率大幅波动[196] - 海外业务资产负债按报告期末现时汇率换算汇兑差额计入其他全面收益[196] - 短期雇员福利于提供相关服务年度确认年假权利于获得假期时确认[197] - 非累计有薪假期如病假产假不作确认直至雇员正式休假[198] - 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作为开支产生[199] - 汇兑储备变动为亏损50千港元,较去年亏损45千港元扩大11.1%[141][142]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35.44百万港元[144] - 普通股分类为权益并确认为扣除直接发行成本后收取之所得款项[176] - 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86] - 公司未订立任何重大管理及行政合约[92] - 公司未发生须披露的董事/控股股东相关重大交易[93] - 联席公司秘书在2024年度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训练[68] - 二零二四年度慈善捐款约为24,000港元[75]
信越控股(06038)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