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力集团(01118) - 2024 - 年度财报
高力集团高力集团(HK:01118)2025-04-28 16: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总收入为3,445.7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7%[29][30] - 年收入为2,354,428,000港元,同比下降21%[38] - 收入同比下降16.9%至34.46亿港元(2023年:41.46亿港元)[185]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58.1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31][27]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08.2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6.5%[6] - 利息和税前溢利为151,721,000港元,同比下降8%[38] - 净利润增长12.2%至1.80亿港元(2023年:1.61亿港元)[185]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083亿港元,较去年1.788亿港元增长16.5%[190] - 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22.34百万港元[6] - 非控股权益应占利润增长1.7%至2233.5万港元(2023年:2197.1万港元)[185] - 汇兑损失扩大58.4%至1342.9万港元(2023年:848.1万港元)[185]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13.8%至27.53港仙(2023年:24.19港仙)[18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提升至18.8%(2023年:15.1%),毛利增长3.8%至6.49亿港元[18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建筑材料业务收入占比72%,金属产品业务收入占比28%[26][33] - 金属产品业务收入为1,090.3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35] - 金属产品业务利息和税前溢利为121.0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5%[35] - 电梯绳产品受房地产不景气影响,电梯厂产量同比下降约25%[35] - 公司建筑建材业务员工数为471人,占集团总员工约32%[115] - 公司金属产品业务男性员工占比82%(1,220人),女性员工占比18%(263人)[115]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9,490,000港元,较去年减少52,641,000港元[4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8.1%至5.99亿港元(2023年:6.52亿港元)[186] - 公司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17.653亿港元,较去年22.423亿港元下降21.3%[190] - 公司投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1.142亿港元,较去年0.111亿港元增长928.8%[191] - 公司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17.008亿港元,较去年21.197亿港元下降19.8%[19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4964.9万港元,年末余额为5.995亿港元[191]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约126,149,000港元[145]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1.172亿港元,较去年0.169亿港元增长592.2%[191] - 公司已付股息总额为3446.3万港元,较去年3159.1万港元增长9.1%[191] - 公司资本承担约为2,263,000港元,较去年大幅减少83,811,000港元[40] - 公司资本承担约为2,263,000港元(2023年:86,074,000港元)[145] - 公司出售及撇销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约9,351,000港元[145] 债务和财务结构 - 借贷总额为536,733,000港元,较去年减少369,400,000港元[40] - 银行借贷总额下降44.8%至5.37亿港元(2023年:9.06亿港元)[186][187] - 流动比率为2.04:1,较去年1.67:1有所改善[40] - 净资产负债比率为-0.04:1,较去年0.18:1显著改善[41] - 总权益增长9.1%至15.13亿港元(2023年:13.87亿港元)[187] - 股东应占权益为1,382,197,000港元,较去年增加113,667,000港元[41] - 资产净值为1,513.0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1%[7]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21.8%至8.01亿港元(2023年:10.25亿港元)[186] - 公司贸易、票据及其他应付账款增加12.643亿港元,较去年18.328亿港元下降31.0%[190] - 公司租金及其他按金以及贸易、票据及其他应收账款减少2.157亿港元,去年为增加0.920亿港元[190] - 公司存货增加2418.3万港元,去年为减少2.007亿港元[190] - 高力钢铁存货账面值为420,941,000港元[173] - 存货撇减金额为9,596,000港元[173] - 存货撇减占存货账面值的比例约为2.28%[173] - 存货可变现净值受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173]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445,560千港元(2023年:380,086千港元)[147] - 公司保留溢利为379,669千港元(2023年:314,195千港元)[147] - 公司缴入盈余为65,891千港元(2023年:65,891千港元)[147]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公司派付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总额约14,360,000港元[144] - 公司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总额约22,975,000港元[144] - 公司股息政策需考虑财务业绩、可分配储备及负债比率等因素[75]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4] - 执行董事彭志涛拥有超过23年实业工场和机器经验[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解端泰在建筑领域拥有超过30年经验[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陆锦勋拥有超过27年会计审计税务及企业咨询服务经验[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甯汉崇在物流行业拥有逾32年经验[50] - 公司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已获安排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55] - 所有非执行董事的服务合约为每年更新基准[58] - 公司全体董事须根据公司细则最少每三年轮席告退一次[59]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2] - 所有董事确认在2024年度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规定[53] - 董事会共有7名成员[65] - 董事会中有1名女性成员占比14%[66] - 审计委员会年内召开4次会议[70] - 薪酬委员会年内召开1次会议讨论执行董事薪酬政策[71] - 提名委员会年内召开1次会议检讨董事会结构[72] - 董事会年内定期召开4次会议讨论整体策略和财务表现[62]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文化教育背景等客观标准[63]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0]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1]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2] - 董事会会议共举行4次,所有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74] - 审核委员会会议共举行4次,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74] - 薪酬委员会会议共举行1次,所有应出席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74] - 提名委员会会议共举行1次,所有应出席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74] - 股东周年大会所有董事出席率均为100%[74] - 公司要求持有不少于10%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81] - 公司通过网站提供中期及年度报告等财务信息渠道[80] - 董事会主席彭德忠持股365,594,474股,占已发行股份63.65%,其中个人持股163,928,082股,通过全资公司Golik Investments Ltd.持股201,666,392股[151] - Golik Investments Ltd.作为主要股东持股201,666,392股,占已发行股份35.11%[156] - 彭德忠持有附属公司高力金属实业有限公司5,850股无投票权递延股[153] - 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57,437,812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10%[152] - 公司确认年内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63] 审计和财务报告 -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费用为238.1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1.8万港元,总费用为239.9万港元[79] - 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已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将继续续聘[167] - 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冴[170] - 审计程序包括评估未来售价合理性及与合约价比较[174] - 审计程序包括抽样评估历史估计准确性及成本合理性[174] - 董事对编制真实公平的综合财务报表承担责任[177] - 审计目标为合理确定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错误陈述[179] - 审计发现内部监控重大缺失需与治理层沟通[182] - 持续经营能力评估是董事编制报表的重要责任[17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允许财务负债通过电子支付系统以现金结算时在满足条件下可视为结算前已解除[199] - 修订要求实体关注补偿物而非补偿金额以评估财务资产合约现金流是否符合基本借贷安排[199] - 合约现金流若与非基本借贷风险或成本变量挂钩则视为与基本借贷安排不一致[199] - 或然特征可能使合约现金流在变动前后与基本借贷一致但或然事件本身无关风险成本变动[19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要求披露其他全面收益中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本工具投资损益[200] - 实体须分开披露报告期内终止确认投资与期末持有投资相关的其他全面收益公允价值损益[200] - 实体须披露终止确认投资相关的累计损益在权益内的任何转拨情况[200] - 修订引入对基于或然事件影响合约现金流的条款需进行定性和定量披露的要求[20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强化"无追索权"描述并澄清"合约挂钩工具"特点[199] - 修订说明财务资产终止确认例外情况仅适用于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现金结算的财务负债[199] 员工和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1,483名[42] - 公司员工总数1,483人(2023年:1,482人),男性占比82%(2023年:83%)[105] - 员工总流失率14%(2023年:20%),30岁以下员工流失率高达37%[109] - 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1,930日(2023年:1,728日),较2023年增加[112] - 香港地区员工流失率19%,中国内地员工流失率13%[109] - 公司员工总数1,483人,其中永久员工1,008人,临时员工475人[115] - 公司报告期内接受培训员工人数为1,292人,占总员工比例87%[114][118] - 公司提供培训总时长达60,000小时,员工人均受训时间为47小时[114] - 按性别划分培训覆盖率:男性员工90%(1,101人),女性员工73%(191人)[118] - 按职级划分培训覆盖率:经理级60%(64人),主任级53%(42人),普通职员91%(1,186人)[118] - 公司总员工人数为1292人,占87%[94] - 男性员工1101人占90%,女性员工191人占73%[94] - 经理级员工64人占60%,主任级42人占53%,普通职员1186人占91%[94] - 公司总员工人数为1,292人,其中男性员工1,101人(占比90%),女性员工191人(占比73%)[127] - 经理级员工64人(占比60%),主任级员工42人(占比53%),普通职员1,186人(占比91%)[127] - 员工年龄分布:30岁及以下129人,31-50岁962人,51岁及以上392人[115] - 香港地区员工培训参与率19%(59人),中国大陆地区员工培训参与率13%(149人)[115] - 按性別僱傭類型年齡組別及地區劃分的僱員總數數據見第27頁及本集團員工概況第28頁[138] - 按性別年齡組別及地區劃分的僱員流失比率數據見第27頁及員工流失率第28頁[138] - 因工亡故的人數及比率數據涵蓋過去三年包括匯報年度見第29頁[139] - 因工傷損失工作日數數據見第29頁[139] 环境、社会和管治(ESG)表现 - 2024年直接及间接碳排放总量为174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减少5.80%[96] - 每生产量碳排放强度为0.0041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减少4.65%[96] - 氮氧化物排放6.33公吨,较2023年减少2.00%[97] - 硫氧化物排放6.90千克,较2023年减少1.57%[97] - 颗粒物排放457.50千克,较2023年减少1.49%[97] - 超过一半货车车队符合欧盟六期废气排放标准[97] - 化学废物总量为0.80公吨,单位产量废物量为0.0019公吨,与2023年持平[99] - 无害废物总量为11,915公吨,单位产量废物量为0.0280公吨,较2023年增加0.88%[99] - 特定厂房总耗电量1,254,073千瓦时,较2023年减少4.41%[100] - 单位产量耗电量3.14千瓦时,较2023年增加2.28%[100] - 总耗水量89,263立方米,单位产量耗水量0.21立方米,总耗水量减少3.77%[100] - 单位产量耗水量较2023年减少4.55%[100] - 氮氧化物排放量从2023年6.46公吨降至2024年6.33公吨[136] - 硫氧化物排放量从2023年7.01千克降至2024年6.90千克[136] - 颗粒物排放量从2023年464.40千克降至2024年457.50千克[136] - 碳排放总量从2023年1,856公吨二氧化碳当量降至2024年1,74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136] - 耗电量从2023年1,311,929千瓦时降至2024年1,254,073千瓦时[136] - 耗水量从2023年92,764立方米降至2024年89,263立方米[136] - 固体废物产生量从2023年11,811公吨增至2024年11,915公吨[136] - 化学废物产生量连续两年保持0.80公吨[136] - 直接(範圍1)及能源間接(範圍2)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噸計算及密度數據見第25頁及公司表現及數據表第36頁[137] - 有害廢棄物總量以噸計算及密度數據見第26頁及公司表現及數據表第36頁[137] - 無害廢棄物總量以噸計算及密度數據見第26頁及公司表現及數據表第36頁[137] - 按類型劃分的直接及間接能源總耗量以千個千瓦時計算及密度數據見第26頁及公司表現及數據表第36頁[137] - 總耗水量及密度數據見第26頁及公司表現及數據表第36頁[137] - 製成品所用包裝材料總量以噸計算及每生產單位佔量數據見第26頁[138] - 慈善捐款总额约227,000港元[164] 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 - 中国大陆供应商数量占比最高达367家,香港48家,台湾5家,其他地区共6家[118][123]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58%,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约32%[158] - 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总收入少于25%[158] 未来展望和战略 - 医疗检测中心AMI预计2025年开始产生收益[39] -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涵盖财务、业务策略及运营等领域[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