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荣昌生物(0999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7: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超800位专业成员,泰它西普已获准入中国超1000家医院[10] - 公司肿瘤商业化团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大约600名专业成员,维迪西妥单抗已获准入中国超1000家医院[11] - 2024年5月,公司完成泰它西普IgA肾病及干燥综合征国内II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10] - 2024年7月,公司泰它西普获NMPA在中国上市的完全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10] - 2024年10月,公司泰它西普在中国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10] - 公司目前正在中国地区进行维迪西妥联合PD - 1治疗HER2表达UC患者的一线III期临床及联合PD - 1治疗HER2表达GC患者的III期临床,进展均顺利[13] -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表达宫颈癌患者相关的II期临床研究已获2024欧洲妇科肿瘤学会年会的口头发表[13] - 泰它西普2021年12月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适应症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于2023年年底成功续约医保[10] - 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2021年12月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C)适应症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2年年底用于治疗HER2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适应症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1] - 公司拥有超10种候选药物的产品线,7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针对20余种适应症开展临床开发[16] - 2024年7月,泰它西普治疗某适应症获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22] - 2023年11月,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获NMPA完全上市批准,并于年底续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3] - 2024年5月,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完成III期研究患者招募[24] - 2024年8月,泰它西普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在中国临床试验达主要研究重点,在美国获首例患者入组[24] - 2024年10月,泰它西普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上市申请获CDE正式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24] - 泰它西普用于治疗活动型狼疮肾炎患者的II期IND于2022年9月获CDE临床试验许可,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23] - 2022年6月,公司就泰它西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III期临床方案与CDE沟通,8月达成一致意见,2023年上半年启动研究[24] - 2022年11月,泰它西普获CDE纳入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24] - 2023年第一季度,FDA批准泰它西普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授予其FTD[24] - 2024年6月公司在ASCO年会上公布与PD - 1联合新辅助治疗HER2表达的MIBC II期研究初步结果,入组47例受试者中3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pCR为61.3%(19/31),pPR为74.2%(23/31)[28] - 2024年8月公司比较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卡铂治疗HER2表达la/mUC的III期临床试验完成患者入组[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化疗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HER2表达或不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II/III期临床试验完成患者招募[28] - 2024年6月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S - 1治疗一线HER2过表达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II期研究显示,ORR为94.3%,DCR为98.1%,1年PFS率为71.8%,1年OS率为97.6% [28] - 2024年6月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阳性伴肝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取得阳性结果,上市申请于2024年10月获CDE受理[32] - 2024年12月公司公布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阳性存在肝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III期临床研究数据,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相比,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4%,中位PFS分别为9.9 vs 4.9个月,HR = 0.56,95% CI:0.35 - 0.90,双侧P = 0.0143 [32] -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阳性存在肝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两组合并中位OS分别为不可评估vs 25.92个月(HR = 0.56,95% CI:0.25 - 1.29)[32] -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的II期临床试验于2020年12月获NMPA突破性疗法资格认定,2021年9月获快速审评通道资格认定,2021年12月获上市批准[27] -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于2023年1月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3年年底续约[27] - 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围手术期MIBC的II期IND于2022年2月获NMPA批准[28] - 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II期临床研究中,HER2表达队列客观缓解率达50%[34] - RC48 - G001研究Cohort C数据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中15例患者(75%)达经盲法独立中心审查确认的客观缓解率,7例患者(35%)达完全缓解[34] - RC28 - E治疗wAMD的Ib期临床研究中,最常见不良事件轻微注射相关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为16.2%[37] - RC28 - E治疗wAMD的Ib期临床研究纳入46%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73%的患者为复治[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RC28 - E治疗w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试验均完成患者招募[37][39] - RC88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的I/II期IND于2023年3月获NMPA批准,已实现首例患者入组[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均获准入超1000家医院[42] - 泰它西普2021年3月获NMPA批准上市,同年12月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用于治疗SLE,2023年底成功续约[42] - 维迪西妥单抗2021年6月获NMPA批准上市,2021年底治疗HER2表达晚期胃癌适应症、2023年1月治疗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先后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的10.761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7.102亿元,主要因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放量[45]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1.106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1.052亿元,变动不大[47]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7.752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9.488亿元,因市场推广投入增加[4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3.137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323亿元,因折旧及摊销开支增加[49]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3.06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5.398亿元,临床试验开支增加2.3442亿元[50][52] - 公司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113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110万元,变动不大[53] - 公司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152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3650万元,因外币汇率变动亏损和银行票据贴现息增加[54]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231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7240万元,因银行借款利息增加[55] - 公司亏损从2023年的15.11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14.684亿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3.9%,2023年为37.8%[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3497名员工,2024年总薪酬成本为11.752亿元,2023年为11.523亿元[65] - 2024年各董事均通过阅读材料和出席内部研讨会等方式接受培训[110] - 2024年公司慈善捐赠约1.277亿元,2023年为8990万元[172] - 2024年末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1.1亿元[17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来净利润需先弥补过往累计亏损,再将10%分配至法定公积金,直至公积金达注册资本的50%以上,之后才能宣派股息[120] - 集团各实体未宣派或派付任何股息,公司预计保留未来盈利用于业务运营及扩充[120] - 公司需尽快向信托转汇资金,指示受托人收购H股以满足授予奖励[185] - 未经股东批准,公司不得授出额外奖励使相关H股总数超第二期H股计划上限[19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2021年10月收到Seagen 2亿美元维迪西妥单抗首付款,后续将获不超2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产品未来累计销售净额高位数至百分之十几比例提成的特许权使用费[34] - 公司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列示,部分资产以外币计价,有外汇风险,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64] - 公司为雇员提供持续教育及培训计划、激励及福利,为社保基金及住房公积金供款[65] - 公司董事长王威东65岁,1993年创办荣昌制药,有超27年制药业经验,获多项荣誉[71] - 房健民博士62岁,2008年10月16日获委任为董事等职,2020年5月22日调任执行董事,拥有超20年生物制药研发经验,拥有超40项专利[72][74] - 林健先生69岁,2008年7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2020年5月22日调任执行董事,有超35年制药业经验[74] - 温庆凯先生58岁,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会秘书,2025年4月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超20年资本运作及企业管理经验[75] - 王荔强博士54岁,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0年5月22日调任非执行董事,有超26年制药行业经验[76] - 苏晓迪博士38岁,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0年5月22日调任非执行董事,拥有约6年管理咨询及投资生物医药业经验[77] - 郝先经先生59岁,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董事,2020年5月22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19年会计、核数及财务申报经验[80] - 房博士于1998年5月获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生物学博士学位,1997 - 2000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波士顿儿童医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72] - 林先生于1982年1月获黑龙江商学院(现称哈尔滨商业大学)中药制药学士学位[75] - 温先生于1990年6月取得中国扬州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5月取得中国浙江大学科技哲学硕士学位[75] - 苏博士于2008年7月自中国上海复旦大学获得生物科学学士学位,2014年5月自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免疫与微生物病原学博士学位[78] - 陈云金39岁,2022年5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法律和金融从业资格[82] - 黄国滨55岁,2025年1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家公司任职[83] - 黄先生在中金、高盛、摩根大通等公司任职,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84] - 任广科51岁,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监事,有23年司法领域经验[85] - 李宇鹏42岁,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监事,有9年投资管理经验[86] - 李壮林50岁,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监事,有15年生物医学生产领域经验[88] - 童少靖54岁,2023年9月28日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兼联席公司秘书,有21年投资银行业务经验[92] - 谭栢如2020年5月11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有逾九年企业秘书领域经验[93]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的准则及守则条文[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的守则条文[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三分之一[96][97] - 2025年1月10日起,马兰博士不再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国滨先生获委任;2月6日起,何如意博士不再担任执行董事,4月2日温庆凯先生获委任[96]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不同人士担任,截至期末王威东任主席,房健民任首席执行官[98] - 董事会职责包括监督公司主要事宜、制定政策和策略等,公司为董监高购买责任保险[99]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负责日常管理及运作,并会定期检讨转授权安排[100] -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郝先经、马兰、陈云金获重选为第二届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102] - 2025年1月10日起,马兰不再担任,黄国滨获委任,任期至第二届董事会期满[102] - 董事会目前由8名男性和1名女性组成,2名董事40岁及以下、4名40 - 60岁、3名60岁以上[104] - 董事会层面及集团内女性人数占比分别约为11%和54%,高级管理层均为男性[105] - 提名委员会监督评估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落实情况,公司每年披露落实情况及目标进度[105] - 董事每届任期三年,新董事提名需经提名委员会审议和董事会提呈,最终由股东大会选举批准[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向董事、监事或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支付加入奖励或离职补偿,无董事或监事放弃酬金[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王威东等8位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