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股东资金为346.42亿港元,较2023年的326.82亿港元增长约6%[7] - 2024年后偿债务为41.47亿港元,较2023年的59.17亿港元下降约30%[7] - 2024年客户存款为2005.99亿港元,较2023年的2065.35亿港元下降约3%[7] - 2024年已发行的存款证为42.95亿港元,较2023年的24.28亿港元增长约77%[7] - 2024年存款总额为2048.94亿港元,较2023年的2089.63亿港元下降约2%[7] - 2024年负债总值(包括后偿债务)为2233.25亿港元,较2023年的2287.90亿港元下降约2%[7] - 2024年客户贷款(不包括贸易票据)为1383.74亿港元,较2023年的1430.49亿港元下降约3%[7] - 2024年资产总值为2665.23亿港元,较2023年的2697.89亿港元下降约1%[7]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73亿港元,较2023年的15.92亿港元增长约5%[7] - 2024年全年派发股息为6.69亿港元,较2023年的6.37亿港元增长约5%[7]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增加5%至16.73亿港元,主要因净利息及非利息收入增加[52][60] - 2024年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前营运溢利37.678亿港元,较2023年的29.934亿港元增长25.9%[74][77] - 2024年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后营运溢利19.775亿港元,较2023年的22.619亿港元下降12.6%[74][77] - 2024年除税前溢利25.469亿港元,较2023年的23.558亿港元增长8.1%[74][77]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16.731亿港元,较2023年的15.921亿港元增长5.1%[74][76][77][83] - 2024年净利息收入/营运收入为74.9%,2023年为79.3%[74][77] - 2024年成本对收入比率为47.8%,2023年为52.1%[74][77] - 董事会宣派末期股息每股1.18港元,全年股息总额为2.10港元,较2023年的2.00港元增加5%[66][72] - 2024年银行净息差为2.17%,较2023年的2.01%有所扩大;营运收入69.349亿港元,同比增加17.2%;年度溢利20.603亿港元,同比上升10.8%[85][87] - 信贷减值亏损按年大幅增加145.0%,主要因对内地房地产发展商及香港商业地产行业风险敞口的信贷亏损拨备上升[86][89] - 营运支出上升5.4%,因持续投资人力资源及资讯科技相关基建致工资及电脑支出增加,部分被其他营运支出减少抵销[86][88] - 2024年年中对重庆银行投资减值拨备1600万港元,低于2023年的5.36亿港元;公司应占其净溢利6.77亿港元,略低于去年[86][90] - 公司股东资金回报率由2023年的6.0%上升至2024年的6.2%;成本对收入比率由53.6%下降至48.2%[91][95] - 2024年底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至16.9%,较2023年底增加0.7个百分点;综合整体资本充足率为21.0%,略低于前一年的21.2%[91][96] - 2024年保险收入增加19.3%至11亿5千4百万港元[166] - 2024年整体保险服务业绩增长81.0%至1亿3千7百万港元[166] - 2024年总保费收入按年增加17.4%至12亿4千6百万港元[173] - 2024年保险及投资业务的资产净值增加21.3%至61亿6千3百万港元[173] - 2024年保险及投资业务总投资收入为12亿9千6百万港元,2023年为10亿5千4百万港元[172] - 2024年底大新保险及澳门保险可供投资的“浮存金”增至8亿1千4百万港元,2023年底为7亿2千万港元[174] - 2024年保险及投资业务整体管理资产总额增至101亿4千9百万港元,回报率为16.1%,2023年为86亿6千4百万港元,回报率为15.4%[174] - 大新保险2024年总保费收入达9.16亿港元,2019 - 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超10%,按年增长9%[180][186] - 2024年,随当地博彩和旅游业复苏,澳门保险总保费收入按年显著增长,退休金管理资产增长10.9%推动退休金管理费收入增加,净利润按年增长13.8%[182][19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大新银行净息差扩大16个基点至2.17%,净利息收入上升9%,总贷款结余较去年轻微下降3%[52][61] - 银行保险业务带动财富管理业务同比表现强劲,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54%[50][55][62] - 净交易收入增加约40%,得益于个人银行与企业银行团队加强客户外汇相关服务合作[52][62] - 扣除减值亏损前之营运溢利上升26%,主要因非利息收入增加39%以及经营成本相对稳定[52][63] - 保险业务对营运溢利上升有贡献,保险收入增加18%,保险服务支出与前一年相若[52][63] - 2024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重庆银行的净溢利为6.77亿港元,重庆银行投资的减值亏损为160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97%[52][64] - 个人银行业务2024年净溢利增长逾70%,受净利息收入增加、非利息收入增加及严格成本控制带动[92][97] - 零售中小企及优易理财客户群按年分别增长15%及9%,数码渠道获取新客户占比持续提升[92][98] - 中小企业网络由16个扩展至18个,推出新服务使中小企业存款结余按年增长44%[92][99] - 财富管理费收入较去年增加一倍[102][110] - 2024年数码交易量同比激增42%[104][112] - 公司企业银行2024年贷款负增长,主要受累于贸易融资下降[116][123] - 公司企业银行净利息收入较去年减少,2024年下半年市场利率下调致跌幅扩大[116] - 公司企业银行信用减值拨备按年大幅增加,因对内地房地产商及香港商业地产行业增加拨备[116] - 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2024年应占溢利增加35.9%至10.13亿港元,净息差由1.25%增至1.59%,平均赚息资产增加3.0%至929亿港元,净利息收入增加31.4%至14.78亿港元[127][133] - 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年度营运支出增加29.9%,减值支出为2100万港元,平均流动性维持比率为64.2%与2023年持平[127][135][136] - 澳门商业银行2024年贷款余额按年跌幅控制在3.0%,存款余额与上一年持平,净利息收入增加2.5%,非利息收入减少11.1%[137] - 澳门商业银行2024年营运支出按年增长3.1%,减值前营运溢利按年下降3.8%,净利润按年减少58.6%,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72%[137] - 大新银行(中国)全年GDP增长率为5%,平均净息差由1.44%降至1.20%,净利息收入按年下降21.7%,非利息收入按年增加41.5%,全年出现净亏损[150][151][156][157] - 重庆银行股东应占溢利上升3.8%,贷款及存款分别增加12.1%及14.3%,2024年底不良贷款比率为1.3%,不良贷款覆盖率为245.1%,本集团应占净溢利为6.77亿港元,总减值亏损为1600万港元,投资账面价值增加至25.33亿港元[153][159][160][161]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香港贷款总量按年下跌约3%[115][120] - 2024年离岸人民币贷款量按年增长近一倍[115][120] - 2024年上半年香港物业相关贷款占借贷总量约16%[115][121] - 澳门商业银行于2024年11月庆祝成立50周年,彰显其对公司的恒久价值及重要性[51][5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针对主要固有风险制定风险偏好或可承受限额,管理层定期监察并报告,采取审慎信贷和投资管理措施[191] - 集团采用预期信贷亏损(ECL)模型和其他工具评估减值拨备金额,定期检讨以维持合理拨备[192] - 集团为银行、保险和投资业务设定风险偏好和容忍限度并定期监控汇报[195] - 集团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工具评估信贷组合减值准备金额[197] - 集团定期审查宏观经济环境和借款人信用情况以评估信贷损失[198] - 集团保险业务面临自然灾害等风险,通过再保险安排控制风险,重大事件影响不大[193][199] - 集团加强内部控制,在主要部门设立专责控制人员,进行端到端流程审查[193][200] - 集团建立欺诈风险管理框架和专责团队以提高反欺诈能力[193][200] - 集团持续建立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完成银行业务第二轮气候风险压力测试[194] - 大新银行加强数据收集,为披露要求做准备并推出绿色评估机制[19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史習陶(Robert Tsai - To Sze)84岁,1997年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至2023年12月,执业超20年[25][28] - 梁君彥(Andrew Kwan - Yuen Leung)74岁,2017年12月及2019年5月分别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016 - 2021年为第六届香港立法会主席[26][29] - 黄守业(David Shou - Yeh Wong)84岁,1987年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有超60年银行和金融经验[27] - 简俊傑(Paul Michael Kennedy)67岁,2018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有逾40年金融服务业务经验[31][33] - 卫皓民69岁,2019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2024年1月获委任为大新银行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32] - 史習陶为大新银行集团、大新银行及大新保险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5][28] - 梁君彥曾为大新银行集团及大新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2017年12月辞任大新银行集团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6][29] - 黄守业同时担任大新银行集团、大新银行等多家公司董事长[27] - 简俊傑亦为大新银行、八达通控股等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1][33] - 卫皓民曾担任罗兵咸永道大中华区风险管理及合规事务主管合伙人长达14年至2014年6月[32] - 黄汉兴先生于2024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副主席,集团持有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3.2%权益,其为该行非执行董事及副董事长[37][41] - 篠崎英臣先生于2024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逾24年银行界经验[36][39][40] - 颜淑芬女士于2022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拥有逾40年银行界经验[35][38] - 保罗·弗朗茨·温克尔曼先生于2019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2024年1月出任审核委员会主席[34] - 黄汉兴先生于1993年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02年1月晋升为董事总经理[37][41] - 篠崎英臣先生于2000年4月加入农林中央金库,2014年7月担任信贷投资部高级经理[36][39] - 颜淑芬女士于1984年加入三菱银行香港分行,2014 - 2018年担任MUFG香港分行联席总经理及大中华区营业部总经理[35][38] - 保罗·弗朗茨·温克尔曼先生于1984年加入普华永道,1990年成为合伙人[34] - 黄汉兴先生于1977年加入大新银行,2011年4月获委任为大新银行副主席[37][41] - 颜淑芬女士于2019年9月退休,10月起获委任为MUFG香港分行顾问[35][38] - 王祖興先生55歲,2011年4月獲委任為公司集團總經理,2024年1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42][44] - 王伯凌先生64歲,2001年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2017年6月獲委任為副行政總裁[43][45] - 田下裕一先生47歲,2024年6月獲委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篠﨑英臣先生之替任董事[46][48] - 麥曉德先生57歲,2017年6月獲委任為公司附屬公司大新銀行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47] - 王祖興先生2000年加入大新銀行,2005年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0年3月獲委任為董事會副主席[42][44] - 王伯凌先生1995年加入大新銀行擔任集團財務總監,1997年晉升為董事[43][45] - 田下裕一先生2000年加入農林中央金庫,2014年7月獲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