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创能源,股票代码为688429,上市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15][18]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章静静、鲁艳丽[19] -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为2023年6月29日至2026年12月31日[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9亿元[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530.61万元[5]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2024年营业收入为7.107051572亿元,较2023年的17.3059030411亿元减少58.93%[20] - 2024年扣除相关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6.4967451666亿元,较2023年的17.157054361亿元减少62.13%[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6.4895341248亿元,较2023年的1.7690011371亿元减少466.85%[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6.620615807亿元,较2023年的1.3627521952亿元减少585.83%[2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8822637749亿元,2023年为 - 1.7770167324亿元[20]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8041519646亿元,较2023年末的23.1425033973亿元减少27.39%[20] - 2024年末总资产为49.2961675884亿元,较2023年末的34.1747540522亿元增加44.25%[20]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63元,同比下降446.81%;稀释每股收益-1.63元,同比下降446.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1.66元,同比下降561.11%[2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63%,较上年同期减少42.23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29%,较上年同期减少40.68个百分点[2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2.57%,较上年同期增加23.16个百分点[2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期减少58.93%,扣除无关收入后减少62.13%,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35.78个百分点[24]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期减少466.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上期减少585.83%[24]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92961.68万元,同比增长44.25%[24] - 2024年分季度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最多,为-380002644.35元[28]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3108168.22元,较2023年的40624894.19元减少[31]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降低[25]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7.1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93%;营业利润-7.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3.29%;利润总额-7.7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4.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6.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5.83%;基本每股收益-1.6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6.8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63%,较上年同期减少42.23%;2024年末总资产49.30亿元,较期初增长44.25%[39] - 营业收入7.11亿元,较上年同期17.31亿元减少58.93%;营业成本7.75亿元,较上年同期12.68亿元减少38.88%[113] - 销售费用2160万元,较上年同期1785万元增加20.99%;管理费用7632万元,较上年同期1.14亿元减少33.07%[113] - 财务费用2665万元,上年同期 -534万元;研发费用2.31亿元,较上年同期1.63亿元增加42.17%[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3.8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3141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0亿元,筹资较上年同期10.27亿元减少76.62%[113] - 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71,070.5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93%;营业利润-77,743.1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3.29%;利润总额-77,922.1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4.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895.3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6.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206.1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5.83%;基本每股收益-1.6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6.8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63%,较上年同期减少42.23% [93]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492,961.68万元,较本报告期初增长44.25% [93]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7.1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49亿元,同比减少466.85%,总资产49.3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80亿元[11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辅助品类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7.6%,刻蚀辅助品营收超3600万元,同比增长2.5倍[41] - 2024年公司电池片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0.2%,电池单瓦售价同比下降63.6%[42] - 公司2024年二季度完成4GW项目建设,下半年正式投产落地3GW TOPCon硅片和电池[42] - 2024年6月公司推出基于叠栅技术的“古琴”组件,较常规TOPCon SMBB技术同版型组件单块组件功率可提升4%-5%左右[44] - 公司传统优势湿制程辅助品销售单价下跌,收入和毛利下降;对PERC生产线相应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研发费用增加[40] - 公司通过对BC类电池和HJT电池产品升级加强,相关产品在BC技术和HJT的龙头企业取得领先份额[41] - 公司2GW电池产能作为示范线,推广半片电池,为TOPCon产线投产积累经验[43] - TOPCon电池占据n型电池90%左右的份额,公司叠栅技术研发依托自身TOPCon产线[45] - 2024年8月公司与通威股份、浙江晶盛机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与通威股份签署《技术合作开发合同》[45] - 公司原计划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叠栅组件量产,后因优化升级进展延迟,仍在推进量产工作[46]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伏湿制程辅助品、光伏设备和光伏电池三大板块,各产品围绕解决光伏电池制造工艺难点和降低度电成本研发生产[47][48] - 光伏湿制程辅助品采购采用合理库存模式,根据生产计划、市场价格、销售订单及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50] - 光伏设备采购采用以销定采模式,根据销售订单确定生产和采购计划[50] - 光伏湿制程辅助品生产以备货式为主,有定制需求时根据订单组织生产[51] - 光伏设备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接收订单后分解需求形成设计方案,模块化组装生产[51] - 光伏电池生产以备货式为主,存在少量定制化生产,利用自有工艺采购边皮料生产半片电池[51] - 公司建立并执行质量控制制度,通过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具备完善生产管理体系[51] -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设立营销中心负责市场推广等工作[52] - 公司以原创研发为驱动,研发中心下设多个部门,还在杭州设立研发中心[54] - 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基于半片技术的3GW TOPCon硅片和电池[67] - 公司于2024年6月推出基于叠栅技术的“古琴”组件,可将电池表面的等效遮光面积降低到1%以下[67] - 叠栅组件较常规TOPCon SMBB技术的同版型组件,单块组件功率可提升4%-5%左右[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针对叠栅组件技术取得39件专利,其中20件为发明专利,同时在申请专利达56件[67]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伏湿制程辅助品、光伏设备和光伏电池三大板块,在同类产品细分市场均处行业领先地位[63] - 公司推出基于原创叠栅技术的研发成果叠栅组件,能提升效率、降低银耗[64] - 公司在湿制程辅助品领域对传统产品升级并推出新品,提升刻蚀能力、降低化学品耗量[66] - 公司在光伏设备领域开发针对双POLO的掩膜技术,简化正结的双POLO工艺流程[66] - 公司半片电池技术属行业首创,在半片领域有完整专利护城河[67] - 公司将持续推进叠栅技术,研究多项降本增效技术方案,助力行业N型技术降本增效[68] - 公司掌握2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69] - 单晶硅片短时且低碱耗高效出绒体系可使金字塔大小可控在0.5 - 5μm范围内,达到最短时210s和降碱30%以上的目的[69] - 单晶硅片碱腐蚀高效脱泡体系用于制绒辅助品时在无醇条件下使用寿命达600批[69] - 增强单晶硅片碱抛光效果的体系背抛后硅片表面塔基高度差在3μm以内,反应速度达相同碱浓度反应速度的1.3 - 1.5倍[69] - 增强单晶硅片碱抛光保护效果的体系保护时间≥10分钟[69] - 增强清洗单晶硅片沾污体系可降低双氧水和碱用量,降低幅度在50 - 80%之间[69] - 增强单晶硅片润洗体系表面张力约为20 - 30mN/m[69] - 增强非晶硅绕镀清洗体系反应前后扩散区方阻变化≤3Ω[69] - p型PERC电池效率增益≥0.05%,光衰率≤0.50%[70] - 晶体硅太阳电池吸杂技术可使硅片平均少子寿命提高10%以上,转换效率提高0.1%以上[70] - 晶硅太阳电池界面钝化技术可使电池效率提升0.3%以上[70] - 双排拼棒切片技术单刀产能提升50%,设备投入数量降低50%[71] - 叠栅技术可降低银浆耗量约75%[71] - 叠栅技术使电池表面等效遮光面积相比常规技术降幅达1.5% - 2%[71] - 叠栅电池组件结合双POLO技术较常规技术功率提高5%左右[71] - 光伏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99亿元,同比减少59.38%;光伏湿制程辅助品收入2.80亿元,同比减少23.82%[117][118] - 光伏设备收入805.6万元,同比减少96.66%;光伏电池收入3.50亿元,同比减少67.30%[117] - 光伏湿制程辅助品生产量3148.24万升,销售量3116.81万升,较上年分别增长58.96%、4.54%[119] - 光伏设备生产量29台,销售量9台,较上年分别增长47%、-39.58%[119] - 光伏电池生产量1.53GW,销售量1.48GW,较上年分别增长0.17%、-12.36%[119] - 单晶硅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TOPcon)为25.8%,其中N型182半片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为25.20%,210半片为25.24%[142] - 光伏电站期初持有4个/4.89MW,期末持有7个/28.60MW[144] - 江苏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8.60MW,发电量676.59万千瓦时,上网电量62.12万千瓦时,结算电量348.17万千瓦时,上网电价0.346元/千瓦时,电费收入180.23万元[146] - 单晶硅电池产量1.31GW,产能利用率51.17%;晶体硅电池组件产量0.005GW,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28841.93万元;电池片制造设备产量29台,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11409.31万元;其他光伏辅料产量3148.24万升,产能利用率64.11%,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12679万元[148] - 单晶硅电池产销率96.81%,境内销售收入35005.04万元,境外销售收入5.59万元,境内销售毛利率 - 59.54%,境外销售毛利率15.64%;晶体硅电池组件产销率86.77%,境内销售收入5031.17万元,境外销售收入45.83万元,境内销售毛利率 - 21.17%,境外销售毛利率9.05%;电池片制造设备产销率31.03%,境内销售收入737.10万元,境外销售收入68.47万元,境内销售毛利率6.2%,境外销售毛利率43.99%;其他光伏辅料产销率99.00%,境内销售收入24203.21万元,境外销售收入3768.93万元,境内销售毛利率50.7%,境外销售毛利率72.39%[152] - 分布式EPC工程 - 电站B项目装机容量0.24MW,所在地江苏,开发建设周期60天,已完成,当期工程收入67.47万元[160] - 公司单晶硅电池(PERC)产量0.22GW,已对PERC生产线相应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电池业务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48] - 光伏辅料产能利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因募投项目投入增加,产能建设大幅提升[148] - 电站B项目与2023年年报披露项目一致,从验收中到已完成[159] 各地区表现 - 内销收入6.60亿元,同比减少59.38%;外销收入3889万元,同比减少59.39%[118] 管理层
时创能源(688429)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