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锐信控股(01399) - 2024 - 年度财报
锐信控股锐信控股(HK:01399)2025-04-29 08:0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5,344,91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145,228千元人民币下降13.0%[15] - 2024年公司亏损9,93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溢利14,214千元人民币下降169.9%[1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98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溢利20,109千元人民币下降159.6%[15]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10人民币分,较2023年的盈利1.84人民币分下降159.8%[16] - 公司综合营业额约为53.449亿人民币(2023年:61.452亿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13.0%[53][56][59] - 公司录得本年度亏损约1200万人民币(2023年:溢利2010万人民币),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1.10分(2023年:盈利1.84分)[53][56][59] - ODM业务营业额约为49.946亿人民币(2023年:57.458亿人民币),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93.4%(2023年:93.5%)[53][56][60] - 电芯业务营业额约为1.103亿人民币(2023年:1.411亿人民币),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2.1%(2023年:2.3%)[53][56][60] - 手机电池营业额约占ODM业务营业额66.8%(2023年:74.5%),销售量减少约15.2%至约9340万颗(2023年:1.101亿颗),营业额约为33.343亿人民币(2023年:42.64亿人民币),同比减少约21.8%[54][57] - 新电源产品总销售额为ODM业务营业额贡献约2.626亿人民币(2023年:2.122亿人民币),占ODM业务营业额约5.3%(2023年:3.7%)[54][57] - ODM业务分部溢利约为1.073亿人民币(2023年:1.088亿人民币)[54][57] - 电芯业务录得综合营业额同比减少约21.8%,录得分部亏损约1260万人民币(2023年:分部溢利320万人民币)[55][58] - 公司毛利约为3.788亿人民币(2023年:4.188亿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9.5%[59] - 公司EBITDA约为1.624亿人民币(2023年:2.056亿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21.0%[59] - 公司综合营业额约53.45亿元,较2023年的61.45亿元减少约13.0%[61] - 公司毛利约3.79亿元,较2023年的4.19亿元减少约9.5%[61] - 公司本年度亏损及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分别约990万元和1200万元,同比分别减少约169.9%及159.6%[61] - ODM业务分部营业额约49.95亿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93.4%,收益下降13.1%[62] - 电芯业务分部营业额约1.10亿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2.1%,收益较2023年减少21.8%[62] - 手机电池销售额约33.34亿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62.4%[64] - ODM业务分部录得分部溢利约1.07亿元,较2023年下降1.4%[65] - 电芯业务分部录得分部亏损约1260万元,2023年为分部溢利320万元[66] - 公司销售成本约49.66亿元,较2023年的57.27亿元减少约13.3%[70]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6620万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1.2%,较2023年减少[73] - 公司手机电池销售录得约333.43亿元收入,较2023年减少21.8%,占总收入62.4%[84][87] - 公司ODM业务板块利润约1.073亿元,较2023年减少1.4%[84][87] - 公司本年度亏损约1200万元,较2023年下降159.6%[84][87] - 公司2024年行政开支约2.457亿元,占综合营业额约4.6%,较2023年减少[82] - 公司2024年融资成本约6590万元,较2023年的7130万元减少[81][8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派發儲備约为人民币965,600,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983,900,000元[153][15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专注锂离子技术应用,业务分ODM和电芯业务,供应多种锂电池产品[7][11] - 集团主营ODM业务,为知名企业提供锂电池解决方案,涵盖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池生产销售[26][28] - 集团核心业务是3C消费类锂电池生产销售,近年调整战略分散业务风险[27][29] - 集团约60%的ODM销售收入来自手机电池业务,其销量和收入分别同比下降约15%和22%[30][32] - 平板电池和新电源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和24%,是2024年ODM业务增长主要驱动力[30][32] - 2024年集团超90%的收入来自ODM业务,大部分来自消费电子市场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46][47] - 2024年集团ODM电池产品整体销量同比上升,但手机电池销售收入和毛利同比下降[46][47] 各地区表现 - 集团终止印度投资项目,出售合营公司股权录得账面亏损约人民币2040万元[31][33] - 集团印度投资项目2019年启动,2023年终止印度厂房运营,2024年完成股权出售[31][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正调整战略,拓展穿戴设备、车载和储能电池新市场[7][11] - 集团将提升运营效率和产品开发能力,缩短研发制造周期[30][32] - 集团将聚焦细分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加快新产品布局[30][32] - 集团正拓宽产品及技术平台,实现收入及盈利来源多样化,减轻对手机电池业务的依赖[46][47] - 集团将关注核心客户需求,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控制运营成本,扩大市场渗透,提高盈利能力[35][37]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以预留现金作营运资金[150][15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在福州,遵循国际标准,有高效制造体系[9][12] - 公司于2006年12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7][11] - 公司坚守“高效、创新、卓越、诚信”企业精神[10][13] - 公司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电池,客户竞争力强、份额稳定[8][11] - 回顾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5][28] - 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4%,达3.317亿台,全年增长6.4%,出货量达12.4亿台[40][43] - 全球经济放缓给集团ODM业务带来挑战,AI手机市场未来几年将快速增长[26][28] - 全球经济疲软致手机换机周期变长,手机产业链产能过剩,锂电池材料价格下跌,国内价格竞争激烈,手机产品及配件毛利率收缩[46][47] - IDC预计2025年智能手机市场将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40][43] - AI技术快速渗透成为市场增长关键驱动力,未来将拉动智能手机换机需求[41][43] - 近年来手机锂电池在消费锂电池市场占比下降,但在新能源车和储能领域应用广泛[42][44] - 5G和AI技术普及将带动新型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增长,拉动消费锂电池和电池保护电路需求[42][44] - 2024年集团将弘量科技全部已发行股本以225万元出售,将Prime Power Technology全部已发行股本出售[109][11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406名全职雇员,2023年为2534名[114][11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未来一年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13][118]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127日,2023年约121日;存货周转天数约41日,2023年约43日;应付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67日,2023年约75日[95] - 2024年集团主要以人民币进行业务交易,未因汇率波动面临重大困难或负面影响[101][107] - 回顾期内公司股本无变动[100][106] - 冯明竹61岁,2007年3月加入集团,2013年4月任集团副总裁,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23] - 连秀琴53岁,1998年3月加入集团,2018年9月任集团行政总裁,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24] - 倪晨晖38岁,2019年6月加入集团,加入前有逾10年金融行业经验,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27] - 陆海林75岁,2025年3月17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曾于2009年5月 - 2018年9月任多委员会主席,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28][130] - 连秀琴1995年7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6月获福建师范大学商务英语学士学位,2021年获美国西东大学兼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26][129] - 倪晨晖2009年毕业于仰恩大学,主修财务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127][129] - 陆海林2001年4月取得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3月取得南澳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30][131] - 陆海林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涵盖不同时间段[131] - 2023年12月4日,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对香港资源控股董事会部分成员进行谴责[131] - 2025年3月14日,证监会对香港资源控股八名前董事(包括陆海林)展开法律程序[131] - 陆博士于2018 - 2024年担任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3月14日证监会对香港资源八名前董事展开法律程序,包括陆博士[132] - 邢家维47岁,2016年9月1日加入集团,自2010 - 2024年担任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34][136] - 林友耀61岁,2018年9月27日加入集团,审计等方面有约32年经验,2023 - 2024年担任相关公司职务,2024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权益[135][137][138][140] - 林友耀持有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学位,2017 - 2022年担任多家公司职务[138][140] - 张伟国71岁,2020年5月19日加入集团,金融服务行业超40年经验,担任多家公司职务[139] - 陆博士于2018年1月15日至2024年12月31日担任正荣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陆博士于2016年5月17日至2025年3月15日担任Hang Sang (Siu Po)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陆博士于2004年9月30日至2025年3月17日担任美丽时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邢家维自2013年4月担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秘书[134][136] - 张伟国自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担任香港职业训练局银行及金融训练委员会委员[139] - 公司回顾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47][154] - 回顾期间及报告日期董事包括冯明珠等,骆宇博士于2025年3月17日辞职[161] - 冯明珠、林耀耀和张国基将在即将召开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轮值退任并将自荐参选[161] - 骆宇博士于2024年2月9日、2024年12月31日、2025年3月15日和2025年3月17日分别辞去相关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162] - 恒嘉伟于2024年12月13日辞去相关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163]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业务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及附注36[149][155] - 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6[151][157] - 集团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2[152][158] - 陆海林博士于2024年2月9日辞任香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24年12月31日辞任正荣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25年3月15日辞任Hang Sang (Siu Po)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25年3月17日辞任美力时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65] - 邢家维先生于2024年12月13日辞任百福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65] - 于2024年12月31日,概无公司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任何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券中拥有权益或淡仓[167][169]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9年6月17日通过,有效期至2029年6月16日[168][170] - 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12月31日,计划项下已授出但尚未行使之购股权所涉及之股份数目为零[172] - 未经公司股东事先批准,根据计划可能授出之购股权所涉及之股份总数,不得超过109,000,124股,占公司于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172] - 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