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4财年收益为16.313亿港元,同比下降23.3%[16] - 2024年收益为16.31亿港元,较2023年的21.26亿港元下降23.3%[167] - 2024年毛利为1.30亿港元,较2023年的1.81亿港元下降28.2%[167] - 2024年经营亏损为7043.8万港元,较2023年的1.00亿港元亏损收窄29.8%[167] - 2024年净亏损为1.51亿港元,较2023年的1.82亿港元亏损收窄17.0%[167]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9.89港仙,较2023年的23.61港仙改善15.8%[167] - 经营亏损收窄至70.4百万港元(2023财年:亏损100.4百万港元)[24] - 除所得税前亏损153.4百万港元(2023财年:亏损168.1百万港元)[26] - 公司2024年净亏损为1.51亿港元,较2023年净亏损1.82亿港元收窄17.0%[1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下降22.8%至1501.2百万港元,毛利率降至8.0%[18]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5.01亿港元,较2023年的19.45亿港元下降22.8%[167] - 其他行政开支减少44.1百万港元至129.6百万港元[21] - 财务成本增加约13.7百万港元[2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61.3百万港元(一般建筑分部32.9百万,海事分部28.4百万)[19] - 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为6129.8万港元,较2023年的8677.5万港元减少29.4%[167] - 员工成本总额从2023年的188.6百万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27.2百万港元,降幅为32.6%[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海事业务分部收益减少1.144亿港元,同比下降65.7%[16] - 一般建筑业务分部收益减少3.801亿港元,同比下降19.5%[16] - 海事业务分部毛亏损10.2%(2023财年:溢利1.7%)[18] - 海事建筑工程分部业绩亏损5368.5万港元[149] - 一般建筑承包服务分部业绩盈利3036.6万港元[149] 各地区表现 - 手头承包项目估计合约余额包括青岛公共建设4.39亿元人民币[15] - 手头承包项目估计合约余额包括青岛智能人才公寓4.31亿元人民币[15] - 手头承包项目估计合约余额包括青岛公共基建4.29亿元人民币[15] - 手头承包项目估计合约余额包括临沂两个住宅项目4.35亿元人民币[15] - 手头承包项目估计合约余额包括广州旧区复建2.65亿元人民币[15] - 手头承包项目估计合约余额包括福州公共建设2.22亿元人民币[15] - 手头承包项目估计合约余额包括中亚地区幕墙项目1.33亿元人民币[15] - 印尼合约安排2024年产生收益约131.4万港元[114] - 公司持有印尼PTIR公司67%股权,外资所有权达法律上限[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于2024年6月27日进行管理层调整,刘玉涛先生接替姜洪昌先生担任行政总裁[50] - 执行董事刘玉涛于2024年6月27日获委任,在薪酬委员会出席1次会议(1/1)[59] - 执行董事姜洪昌持有公司最终控股股东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职位[129] - 执行董事刘玉涛具有26年建筑工程管理经验并担任集团行政总裁(自2024年6月起)[129][130] - 执行董事杜建志持有注册造价师及一级建造师资格,具备18年风险管理经验[131] - 执行董事杜建志仅参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出席1次会议(1/1)[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亚平于2024年6月26日辞任,此前在薪酬委员会担任主席(1/1)[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程学展于2024年8月15日辞任,此前在各委员会出席率均为100%[59] - 董事会会议出席率显示部分董事(如董方女士)缺席会议,出席率为5/6[54] - 审核委员会2024财年举行6次会议,成员张志文全勤出席(6/6)并担任主席[59] - 薪酬委员会2024财年举行2次会议,成员陈艳全勤出席(2/2)并担任主席[59] - 提名委员会2024财年举行2次会议,主席姜洪昌全勤出席(2/2)[59] - 风险管理委员会2024财年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59] -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2024财年未举行任何会议[68] - 与青岛海发集团签订建筑服务框架协议 期限至2026年12月31日[101][102] - 建筑服务框架协议2024至2026年年度上限分别为12亿港元、15亿港元和18亿港元[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建筑服务实际交易金额为3.15781亿元人民币[106] - 工程服务框架协议2024年年度上限为921万元人民币[112] - 工程服务框架协议2024年实际交易金额为901.7万元人民币[112] - 与海发集团已订立36份单项协议[105] - 正在处理与海发集团合作的5个2023年投标项目[107] - 预期海发集团2024-2026年可能授予潜在项目增加[107] - 公司获得银行对未满足财务契约的豁免,确保拥有足够营运资金满足未来12个月内到期财务责任[182] - 公司不符合银行借款财务契约要求,涉及金额4.29亿港元已被分类为流动负债[181] - 公司未就2024财年派付股息[79] - 股息政策规定董事会每年至少考虑两次派息[78] - 公司2024财年不派发股息[44]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债务和借款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75.6百万港元至1264.3百万港元[29] - 资产负债率升至616.6%(2023年:366.0%)[31] - 短期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2023年:5.2%)[33]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45亿港元下降10.7%[170] - 2024年末总资产为52.80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50.36亿港元增长4.8%[170] - 2024年末权益总额为3.06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4.80亿港元下降36.3%[170] - 公司2024年总负债为49.75亿港元,较2023年的45.55亿港元增长9.2%[172] - 公司2024年流动负债为46.13亿港元,较2023年的43.43亿港元增长6.2%[172] - 公司2024年借款总额为17.12亿港元,较2023年的16.13亿港元增长6.1%[172] - 公司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6.20亿港元,较2023年23.67亿港元增长10.7%[172] - 公司2024年递延所得税负债为1101.3万港元,较2023年189.8万港元大幅增长480.0%[172]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311.4万港元,较2023年8.83亿港元改善94.0%[176] - 公司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8亿港元,较2023年5.36亿港元下降78.0%[176]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1.528亿港元[85] - PTIR贷款协议提供贷款金额为121.1496亿印尼盾[115]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面临市场风险包括外汇风险、现金流利率风险、信贷风险及流动资金风险[186] - 人民币兑港元波动±5%将导致税前亏损减少/增加约105.3万港元(2023年:85.2万港元)[188] - 印尼盾兑港元波动±5%将导致税前亏损增加/减少约388.5万港元(2023年:424.5万港元)[189] - 利率上升/下降100个基点将导致税前亏损增加/减少548万港元(2023年:445.3万港元)[190] - 公司未对任何外币风险进行对冲操作[188] - 公司未使用利率掉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190] - 公司主要交易货币包括港元、美元、印尼盾、人民币、越南盾及澳门币[188] - 银行存款信贷风险有限因存放于信贷评级甚佳及付款记录良好的银行[192] - 贸易应收款项、应收保留金及应收票据总额约13.85亿港元,减值拨备约1.21亿港元(拨备率8.7%)[152] - 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总额约12.05亿港元,减值拨备约120万港元(拨备率0.1%)[152] - 合约资产总额约17.84亿港元,减值拨备约7429万港元(拨备率4.2%)[152] - 公司采用账龄分析、客户信用评估及前瞻性信息综合测算预期信贷亏损[152][153]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特定亏损拨备分别为8125.6万港元及4462.5万港元[198] - 集体评估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为3975.3万港元(2023年:3460.9万港元)[198] - 集体评估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为2966.5万港元(2023年:3127.2万港元)[198] - 预期亏损率应用范围介于0.07%至36.96%(2023年:0.09%至23.15%)[198] - 贸易应收款项年末亏损拨备总额达1.21009亿港元(2023年:1.04957亿港元)[200] - 合约资产年末亏损拨备总额达7429万港元(2023年:4162.7万港元)[200] - 非国有企业贸易应收款项拨备增至11.0274亿港元(2023年:10.2556亿港元)[200] - 国有企业合约资产拨备为525.2万港元(2023年:376万港元)[200] - 采用四类别内部信贷评级体系(良好/欠佳/未能履约/撇销)管理预期信贷亏损[195] - 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委聘外部顾问进行内部控制审查[70] - 2024财年内部控制审查涵盖在建工程/财务管理/存货及固定资产等五大流程[70] - 公司投购董事责任保险以保障董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25] - 公司确认在所有重大方面遵守中国、香港、澳门、印尼及马来西亚法律法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26] - 公司2024财年未发生环保法律违规事件[45] - 公司维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5]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五大客户占集团总营业额23.1% 较2023年33.3%下降[98] - 单一最大客户占集团总营业额6.3% 较2023年12.0%下降[98] - 五大供应商占集团总销售成本11.6% 较2023年11.1%略增[98] - 单一最大供应商占集团总销售成本2.6% 较2023年3.4%下降[98] - 五大客户收益占比23.1%(2023年:33.2%)[191]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23.19%(2023年:39.7%)集中于前五大客户[191]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青岛西海岸控股持有公司62.25%股份[97][102] - Herofield Limited及关联方崔琦先生各持有公司7.65%股份[97] - 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要求的最低公众持股量(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27] - 持有缴足股本不少于10%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73] - 购股权计划规定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8000万股(占2016年7月20日已发行股份10%)[87] - 购股权计划下任何12个月期间向单一参与者发行股份不超过已发行股本1%[87] - 购股权计划授出对象包括董事/雇员及客户供应商等第三方[86]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10年 行使期不超过授予日起10年[88][89] - 购股权接纳须支付1港元名义代价[88]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2] - 未订立任何新重复应用安排合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PTIR未向其余下股权持有人派付任何股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21] - 核数师对持续关连交易出具无保留意见函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23] - 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于2024年12月20日辞任,立信德豪接任并审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28] - 2024财年向核数师支付审核服务酬金220万港元[71] 会计政策和审计事项 - 建筑合约采用投入法按履约进度确认收益[149] - 审计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和估计的合约成本及盈利确认[149] - 合约金额及变更需经审计程序检视[150] - 收益确认需核对履约进度与成本比例[150] - 预算成本需与发票报价等文件比对[150] - 项目状况需向测量师及项目经理了解[151] - 合约变更及申索需取得法律顾问意见[151] - 收入确认披露需评估是否符合财务报告框架[151] - 审计程序包括测试账龄准确性、验证客户信用状况及评估拨备方法适当性[154] - 对争议项目获取外聘法律顾问书面意见以确定可回收金额[154] - 商誉账面总值3758.6万港元,其中青岛东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分配1469.1万港元[155] - 青岛宏海绿能有限公司分配商誉2289.5万港元,未计提减值[155] - 商誉减值测试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依赖收入增长率和贴现率等关键假设[155][156] - 公司聘请独立外部估值师参与商誉使用价值计算[155] 人力资源和员工结构 - 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660人减少至2024年的567人,降幅为14.1%[42] - 项目执行人员从2023年的218人增加至2024年的401人,增幅为84%[42] - 项目管理人员从2023年的318人减少至2024年的85人,降幅为73.3%[42] - 管理及行政人员从2023年的93人减少至2024年的51人,降幅为45.2%[42] - 公司员工总数567人,其中男性员工456人占比80.4%,女性员工111人占比19.6%[66]
瑞港建设(06816)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