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4 - 年度财报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本年度录得亏损约158,207,000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3,703,000港元[21] - 排除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后,公司本年度经营溢利约70,855,000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营溢利约25,359,000港元[21] - 公司本年度毛利约487,389,000港元,较去年501,948,000港元减少[23] - 香港医疗服务收入增长至约7.87053亿港元(2023年:约7.70996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42.92%(2023年:约42.06%)[31] - 医疗网络管理收入约4.893亿港元,占集团年度收入26.69%[38] - 医疗网络管理收入同比下降约1.8%,从4.982亿港元降至4.893亿港元[3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增加至约7676.2万港元(2023年:2970.2万港元),主要归因于香港及中国内地整体不利经济环境[24]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减少至约6849.5万港元(2023年:9862.6万港元),主要由于香港物业市场持续萎缩[25] - 商誉减值亏损减少至约7000万港元(2023年:约1.02877亿港元),主要归因于香港整体不利经济环境[26] - 公司雇员总数1441名,雇员成本总额约7.437亿港元,包含董事酬金1174.5万港元[68] - 公司董事酬金减少435.6万港元(从1610.1万降至1174.5万)[68] 业务网络与规模 - 公司通过自营及联营医疗服务中心的435个医疗服务点提供医疗服务[10] - 医疗网络总数增至435个(2023年:419个),其中医疗服务点319个(2023年:307个)[30] - 普通科医疗服务点增至255个(2023年:239个),专科医疗服务点64个(2023年:68个)[30] - 牙科服务点增至26个(2023年:21个),辅助服务点90个(2023年:91个)[30] - 医疗专业人员总数增至821人(2023年:780人),包括普通科医生409人(2023年:384人)和专科医生230人(2023年:238人)[30] - 牙医数量增至36人(2023年:34人),辅助服务人员增至146人(2023年:124人)[30] - Vio医疗网络拥有600多位联营服务提供者[13] - TBMG在2024年拥有香港12间、深圳9间、上海8间和广州3间门店[49] - TBMG聘用全职或兼职医生共13位与2023年持平[49] 香港业务运营 - 北上求医趋势对香港私营医疗市场构成重大挑战,尤其影响牙科服务[31] - 香港人口净移出及劳动力下降导致整体求诊者规模收缩[38] - Vio面临员工成本上升和整体求诊者规模收缩的双重挑战[38] - 中卓医务提供超过二十种专科医疗及专职医疗服务[35] - 中卓医务肿瘤科日间治疗中心于2024年11月搬迁至中环中建大厦九楼[35] - 自营牙科医务中心参与公务员牙科服务先导计划第二期,服务期为2025年2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36] - Vio成为香港首个同时拥有ISO 9001:2015和ISO 27001:2022认证的医疗网络[13] - Vio成为香港首个获得ISO 9001:2015和ISO 27001:2022双认证的医疗网络[39] - Vio在中环、尖沙咀、荃湾及沙田设有四家自营医务中心[41] 中国内地业务运营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超过130.5万人次[15] - 公司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现有医疗资源,服务8,600多万居民[17] - 公司管理中国内地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南石医院,采用总院+分院运营模式[14][15] - 公司在广州、深圳、济南设立三间健康管理机构提供体检及特色保健服务[14][16] - 南石医院成为南阳市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复审的医院之一[42]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自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累计服务超过130.5万人次[43]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涵盖65个科室并有约400名医生提供远程医疗服务[43] - 南石医院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5个省级重点专科[44] - 南石医院神经分子诊疗与转化实验室于2024年9月开业并加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4] - 南阳瑞视眼科医院截至2024年12月已完成超过16,000台屈光手术[45] - 南阳南石康复中医院新华西路门诊于2024年4月开业并增设残疾人康复服务站[45] - 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2024年举办超过550场会议及活动[48] - 济南历康与中国国寿山东签订租赁协议租期自2024年10月至2027年3月[48] - TBMG已构建完整客户数据库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50] 扩张与投资计划 - 公司斥资约1800万港元购入彩虹汇八坊商场铺位用于开设医务中心[12] - 新购置铺位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英尺[12] - 公司旗下心脏科品牌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在屯门柏丽广场增设医务中心[12] - 公司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在沙田好运中心重新开设三间普通科医务中心及一间儿科医务中心[12] - 公司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在沙田好运中心新开设3间普通科医务中心及1间儿科医务中心[54] - 香港心脏专科中心选址屯门柏丽广场增设医务中心于2025年第一季度起提供服务[54] - 公司战略性调整TBMG门店网络布局,优化资源配置[17] 战略举措与未来指引 - Vio作为香港唯一ISO双认证医疗网络将加强服务品质关注以符合ISO 9001:2026新要求[55] - 公司计划加强Vio与自营医疗中心的合作[55] - 南石医院获批建设南阳市骨病阶梯化治疗及心脏急危重症多学科联动救治两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 - 南石医院自2025年2月起试用AI+诊前评估系统实现知识库+数据共享就诊全流程[58] - 公司通过参与政府资助及公私协作基层医疗计划加强香港政府合作关系[53] - 公司计划成立医务顾问委员会以规范医疗服务符合法律及社会需求[54] - 南石医院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共建临床学院由医院医师全过程授课[58] 财务健康状况 - 公司持有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约14.202亿港元,其中包含银行定期存款约2.277亿港元及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1.914亿港元[63] - 公司银行借贷约为8068.3万港元,其中674.6万港元需一年内偿还,未动用银行融资为2000万港元[63]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3.00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3.19,负债比率为2.71%[6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29.769亿港元[67] - 公司银行定期存款较去年减少803.6万港元(从2.358亿降至2.277亿)[63] - 公司已抵押银行存款大幅减少至110.7万港元(去年为1.636亿港元)[63] - 公司流动比率从3.25略微下降至3.19[64] - 公司负债比率微增0.01个百分点至2.71%[64] - 已质押资产总值从2023年的3.131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205亿港元,降幅达61.5%[70] - 租赁土地及楼宇质押价值从2023年的3356万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3043.8万港元,降幅9.3%[70] - 投资物业质押价值从2023年的1.16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8900万港元,降幅23.3%[70] - 银行存款质押价值从2023年的1.6357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10.7万港元,降幅99.3%[70] - 公司2024年无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承诺(2023年同样为零)[7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执行董事蔡加讚持有公司28.21%股份,约19.11亿股[73] - 执行董事张霄雪于2024年4月5日获任命为集团首席财务官[76] - 执行董事黄宇于2025年2月24日获委任并自2025年2月26日起担任集团内地业务副总裁[78] - 非执行董事李蕙苓为主要股东蔡博士妻子的妹妹,与执行董事蔡加讚存在亲属关系[80] -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中国人寿保险,其全资附属公司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为张霄雪前雇主[77] - 刘淑卿女士63岁于2023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1] - 刘阳先生45岁于2024年1月1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1] - 刘阳先生拥有超过20年股权及财务管理经验[81] - 张蕾娣女士45岁于2024年1月1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2] - 张蕾娣女士拥有超过20年股权投资及项目管理经验[83] - 于学忠先生67岁自2015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5] - 徐卫国博士73岁自2021年3月31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5] - 韩文欣先生50岁自2022年8月15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6] - 陈伟根先生67岁于2023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6] - 陈伟根先生于2024年1月1日获任审核委员会主席[86] 业务概述与运营范围 - 公司报告期涵盖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94] - 报告期内上述业务经营贡献了公司约98%的收入[94]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在香港提供医疗及牙科服务、管理医疗网络及第三方医疗网络管理服务[93] - 公司在中国内地提供医疗及牙科服务以及医院管理及相关服务[93] - 公司其他业务包括物业租赁[93] - 公司业务覆盖香港沙田总办事处、上环后勤办事处及医疗中心[95] - 公司在中国南阳祥瑞设有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业务办事处[95]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公司已建立衡量系统监督环境、社会及管治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103] - 公司2021年设定了减排减废、节能减水等环保目标[103] - 董事会每年通过会议检讨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管理及目标[103] - 公司收集了来自董事会成员、前线员工、病人及供应商关于环境、社会及治理层面的21个重要回应[109] - 公司监测范围1、范围2及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及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以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计算)[163] - 气候风险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医疗设施破坏及服务中断,并增加资本成本、营运成本及保险费[161] - 未采用节能新技术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及效率降低[161] - 环境监管加强可能增加能源、水成本及合规成本[161] 环境数据:排放与能源 - 公司2024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1,171.36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0.64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121] - 公司2024年范围2电力购买产生的排放为1,070.58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1,975.57吨下降45.8%[121] - 公司2024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2.40千克,较2023年116.61千克下降20.8%[118] - 公司2024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17千克,较2023年0.19千克下降10.5%[118] - 公司2024年悬浮颗粒排放量为7.04千克,较2023年8.59千克下降18.0%[118] - 公司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006.14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1.09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121] - 公司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96.07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0.84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121] - 公司2024年范围1柴油燃烧排放为15.24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3.39吨增长349.6%[121] - 公司2024年范围1汽油燃烧排放为14.97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27.04吨下降44.6%[121] -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71.36吨二氧化碳极当量,较基准年1,389.69吨下降15.7%,已实现减排目标[131] - 能源总消耗量为2,658兆瓦时,密度为1.45兆瓦时/百万港元总收入[141][142] - 电力消耗量为2,544兆瓦时,较2023年3,083兆瓦时下降17.5%[142] - 汽油消耗量为5,609升,较2023年7,700升下降27.2%[142] - 柴油消耗量为5,705升,较2023年13升大幅增加[142] - 能源消耗密度同比减少16%[145] - 能源消耗量从2023年基线3173兆瓦时降至2658兆瓦极时,已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3141兆瓦时[146] - 水消耗量为3519立方米,水消耗密度为1.92立方米/百万港元总收入[148] - 水消耗量3519立方米超出2025年目标3466立方米[150] - 使用AdBlue柴油排气液减少车辆氮氧化物排放[157] 环境数据:废弃物与材料 - 有害废弃物产生量为0.602吨,密度为0.33公斤/百万港元总收入[125][126] - 医疗废弃物产生量为0.602吨,密度较2023年0.43公斤/百万港元下降至0.33公斤/百万港元[126] - 化学废物收集量为687.71升及130.89千克,较2023年20升及50千克大幅增加[127] - 无害废弃物产生量为10.92吨,密度为5.95公斤/百万港元总收入[129] - 办公用纸弃置量为13.80吨,密度为7.52公斤/百万港元,较2023年1.03公斤显著上升[129] - 包装材料总消耗量2632345个,消耗密度1435.46个/百万港元总收入[153][154] - 药袋消耗量从2023年288490极0个降至2024年2023000个[154] - 药水樽消耗量从2023年522450个降至2024年366000个[154] - 胶袋消耗量从2023年60000个增至2024年172200个[154] - 采用可生物降解iQ™植物基生物聚合物替代传统塑料[156] 人力资源数据 - 公司总雇员人数为1,279名,其中全职占89%,兼职占11%[169] - 雇员流失率为21%,按性别、年龄和地区分类的流失率分别为男性7%、女性26%、18-25岁37%、26-35岁20%、36-45岁17%、46-55岁24%、56岁或以上18%、香港34%、中国内地0%[172][173] - 雇员性别分布为男性占74%,女性占26%[170] - 雇员年龄分布为18-25岁占10%、26-35岁占28%、36-45极岁占39%、46-55岁占14%、56岁或以上占11%[170] - 雇员地区分布为香港占61%,中国内地占37%[170] - 雇员类别分布为一般员工占42%、管理层占2%、医生占19%、护士占37%[170][171] - 报告期内工伤损失天数109.6天,较去年225.5天下降51.4%[183] - 多於3個損失天數的工傷個案3起,較去年7起下降57.1%[183] - 公司提供新入職培訓總時數達1,801.55小時,覆蓋380名僱員[186] - 整體僱員培訓覆蓋率30%,人均受訓1.41小時[187] - 管理層培訓覆蓋率達90%,人均受訓5.89小時[187] - 護士群體培訓覆蓋率23%,人均極受訓2.63小時[187] - 女性員工培訓覆蓋率35%,高於男性員工的13%[187] - 過去三年致命工作意外率持續保持0%[182][183] - 醫生群體培訓覆蓋率僅0.4%,人均受訓0.1小時[187] - 一般員工培訓覆蓋率46%,人均受訓0.71小時[187]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 公司共聘用421家供应商,其中香港397家占94.3%,中国内地24家占5.7%[192] - 香港供应商主要为药物经销商,所有供应商均通过公司评估[192] - 公司采用实时登记系统管理药物采购和库存,并每月由高级护士核查库存[192] - 公司使用互联网电子采购平台,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