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收入为66.0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6%[16] - 公司收入降至人民币6603.1百万元,同比下降10.6%[4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4.0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0%[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下降80.0%至人民币405.1百万元[7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8.5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1%[16] -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1%至人民币854.9百万元[79] - 扣非归母净利润率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至12.9%[78][79] - 公司期内利润同比下降79.2%至人民币447.8百万元[75] - 非控制权益应占利润同比下降65.9%至人民币42.7百万元[7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毛利为22.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3%[16]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38.6%下降至34.0%,毛利同比下降21.3%至人民币2242.0百万元[57] - 服务成本总额为人民币4361.1百万元,占收入比例66.0%[59]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10.8%至人民币207.6百万元,主因全球业务拓展团队扩充及差旅费用增加[67] - 行政开支同比增加13.3%至人民币736.8百万元,主因员工费用增加及折旧摊销开支增加人民币24.5百万元[68] - 研发开支同比减少8.9%至人民币238.4百万元,主因研发雇员费用及耗材开支下降[69] - 投资收入同比减少50.7%至人民币166.6百万元,主因出售金融资产收入减少及联营公司利润下降70.2%[71] 各条业务线表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减少至人民币3178.1百万元,同比下降23.8%[44]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3178.1百万元,同比下降23.8%[43] - 临床实验技术服务分部毛利同比下降41.0%至人民币939.5百万元,毛利率由38.2%降至29.6%[60] - 国内创新药临床运营新增订单金额2023年同比下降,且平均单价下降[44] 各条业务线表现: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 - 临床实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增长至人民币3425.0百万元,同比增长6.5%[52] - 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分部收入增至人民币3425.0百万元,同比增长6.5%[43] - 临床实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分部毛利为人民币1302.5百万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38.0%[62] - 现场管理业务毛利率大幅改善,主要因效率提升及执行更多盈利较好订单[62] -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因使用更昂贵海外团队及国内低利润收入贡献增加[62] - 实验室服务毛利率同比下降,主因方达控股收入增长放缓及新设施固定成本增加[62] 各地区表现:中国 - 中国收入降至人民币3547.9百万元,同比下降16.2%[43] - 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150个办事处和运营网络[121] - 公司在中国与超过1400家临床试验机构合作[121] - 公司在全国有252家核心合作中心[121] - 公司已与74家临床试验卓越中心达成战略联盟[121] 各地区表现:海外 - 境外收入降至人民币3055.2百万元,同比下降3.0%[43] - 公司在美国与45个州的超过700个临床研究中心合作[121] - 公司在美国的临床运营团队超过120人,覆盖25个州的65个城市,与超过700个临床中心和100个肿瘤中心合作[13] - 美国地区进行中临床试验57个,其中国际多区域试验28个,累计在美试验超120个[27] - 公司在欧洲的团队增加至超过110人,覆盖20个国家[13] - 欧洲临床运营团队超110人,布局20个国家,累计执行超100个I-IV期临床试验[29] - 韩国团队人员规模达428人,同比增长16%,进行中项目超140个[29] - 东南亚临床运营团队超70人,进行中临床试验项目44个[29] - 澳大利亚地区2024年新增临床试验项目20个[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业务运营与战略 - 公司2024年净新增合同金额达人民币84.23亿元,同比增长7.3%[12] - 公司新增订单总额达人民币101亿元,净新增合同金额人民币84亿元同比增长7.3%[2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达人民币157.76亿元,同比增长12.0%[12] - 公司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2.0%[25] - 公司开发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2%[25] - 正在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数量从2023年12月31日的752个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831个[45][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境外药物临床研究项目数量显著增加,达295个[46] - 境外单一区域临床试验数量从2024年6月30日的208个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233个[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执行国际多区域临床试验62个,累计多区域试验项目达148个[27] - 公司正在进行的医疗器械项目数量为614个[48] - 医疗注册团队服务的客户数量从2023年12月31日的720家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845家[49] - 药物警戒业务新增在研项目224个,新增客户179家,全球团队规模达190人[49] - 2024年新增美国FDA IND项目39个,完成31项美国FDA IND递交并获得临床批件[49] -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的全球客户数量由340家增至407家[53] - 正在进行的现场管理项目由1952个增至2253个[54] - 实验室服务在执行的項目数量为4990个[55] - 医学翻译业务新增66家客户,其中药企28家、医疗器械企业38家[50] - 公司累计为70个中国已获批1类新药提供SMO服务[54] - 方达控股累计通过中国NMPA及美国FDA现场核查超过220次[55] - 公司雇员总数增至10185人,中国区雇员增至8559人,主因合并TeddyLab及扩充现场管理服务团队[65] - 海外雇员减少至1626人,主因北美实验室服务团队缩减约200人[66] - 公司雇员总数从2023年12月31日的9701人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10185人[155] - 国内雇员人数从7626人增加至8559人,海外雇员人数从1722人减少至1626人[155] - 北美地区实验室服务团队减少约200名雇员[1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AI与数字化战略 - 公司于2025年2月完成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的本地化部署[39] - 公司AI应用体系合规初步规划于2025年初完成,预计Q2完成AI管理Policy及伦理体系文件[40] - 公司通过AI翻译产品实现全流程RPA能力,提升医疗翻译人效[39] - 公司建立数字化推进中心,并于2025年初召开AI主题创新研讨会启动集团AI战略[38] - 公司计划研发AI驱动的临床试验原生产品及医学智问垂直搜索平台[4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市场地位与行业贡献 - 公司以12.8%的市场份额保持中国临床外包服务市场的领先地位[11] - 公司2024年服务了28个已上市I类新药及6个创新医疗器械项目[11] - 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为超过60%的中国已上市I类新药提供研发服务[11] - 公司累计为中国60%已上市I类新药提供研发服务[24] - 公司2024年服务超过28个中国I类新药并获得超500个药品器械批件[24] - 公司在中国临床外包市场连续多年占据最大市场份额[120] - 公司为60%的中国已上市I类新药提供服务[12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中国临床研究外包行业预计2024-2028年平均年增长12.6%,2028年市场规模达750亿元人民币[19] - 2024年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48款I类创新药,创历史新高[20]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潜在总额达515亿美元,首付款约40亿美元[24] - 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对外授权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8%[24] - 全球前20大跨国药企2024年在中国新开336个临床试验,占其全球总量19%[24] - 上海设立总规模人民币1000亿元母基金支持生物医药等产业[22]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内[22] - 2024年中国NMPA批准48款I类新药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增加8个[131] - 2024年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数量达4,861个同比增长15.57%较2023年4,206项[131]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潜在总额约515亿美元其中首付款约40亿美元[131] -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对外授权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8%[131]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133] - 中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其中创新药临床试验达1,859个[131] - 临床CRO行业需求复苏AI技术应用提升试验效率并缩短周期[132]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征求意见稿)》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及支持创新药研发[134] - 上海市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134]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升国际竞争力具体目标[134] - 中国监管部门2024年发布《药物I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等系列指导原则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管理[136] - 中国新增《ICH M15: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总则(草案)》及《ICH M14》指导原则草案推进ICH技术指南本土化实施[13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不可抗力事件、自然灾害或流行病爆发可能影响临床试验招募健康志愿者能力及项目交付能力的风险[139] - 生物制药研发服务需求下降风险主要来自客户研发预算削减和制药行业投资减少[140] - 公司面临未能适应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更新导致业务受不利影响的风险[141] - 全球制药合同研究机构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对服务造成定价压力并降低盈利能力[142] - 业务扩张需要大量管理财务和人力资源投入若战略执行失败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43] - 公司受全球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约束,若未能遵守将导致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受到重大不利影响[144] - 公司需取得并维持多项监管批准、牌照、许可证及证书,若未能取得或续期将导致运营受干扰或业务终止[145] - 若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可能将预算转移至竞争对手或终止合作,导致公司收入能力受重大不利影响[146] - 主要客户大幅削减支出或终止关系将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47] - 公司通过收购及投资实现增长,若未能找到合适标的或交易未达预期回报将导致业务受不利影响[148] - 公司需吸引、培训及挽留人才,招聘支出预计持续增加,若未能实现将影响服务质量和增长[149]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可能导致业务干扰,且吸引挽留合格人才竞争激烈,若失败将影响竞争力[150] - 公司面临美元外币汇率风险,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152] - 国际政策及地缘政治变化可能对海外扩张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5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董事会信息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9]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监事会主席及职工监事[160] - 刘毓文女士于2024年3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9] - 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叶小平博士自2020年4月起担任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战略规划[162] - 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曹晓春女士于2019年4月获委任为总经理,2020年4月成为执行董事,负责监察集团营运及管理[164] - 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吴灝先生于2021年10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拥有超过17年医药行业经验[164][165] - 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闻增玉先生于2023年5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拥有19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16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廖启宇先生于2020年4月加入,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及薪酬与评核委员会成员[1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袁华刚先生于2023年5月获委任,长期从事并购重组及创新业务[171] - 叶小平博士曾于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担任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300244)董事[163] - 曹晓春女士于2021年9月17日至2022年10月21日期间担任公司主管会计负责人[164] - 吴灝先生自2022年6月1日起担任方达控股公司(联交所:1521)非执行董事[165] - 闻增玉先生自2021年7月起担任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的执行董事[167] - 公司总法律顾问袁先生于1998年8月取得中国律师资格(非执业)证书[17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毓文女士于2000年成为注册药剂师[17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毓文女士于2013年获得高级经济师证书[17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毓文女士于2016年获得基金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173] - 公司监事张炳辉先生于1998年12月获认可为持牌高级会计师[176] - 公司监事张炳辉先生于2013年5月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资格[176] - 公司监事陈智敏女士曾任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副会长[176]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楼文卿女士于2015年10月获得企业家管理硕士学位[179] - 公司主管会计负责人杨成成女士拥有超过20年财务管理及上市公司投融资经验[182] - 公司主管会计负责人杨成成女士持有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历[182] - 执行董事曹晓春于2024年1月29日及2月1日抵押5,000,000股A股作为贷款附加担保品[187]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毓文于2024年3月21日获委任并于4月3日确认董事责任[192] - 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报告期内举行1次独立会议讨论策略及董事贡献[197] - 董事会任期三年且董事可连选连任[198] - 公司已建立机制确保董事会可获得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199] - 公司确认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196] - 主席与总经理角色分别由叶小平博士和曹晓春女士担任[194] - 公司声明报告期内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186] - 公司确认报告期内无董事违反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8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财务与投资相关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4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3%[16] - 2024年总资产为286.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16] - 2020-2024年毛利率持续下降,从47.1%降至34.0%[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6%至人民币1,097.0百万元[8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扩大208.9%至净流出人民币4,739.1百万元[83]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扩大至净流出人民币1,702.4百万元[83] - 收购投资支付现金同比增加至人民币6,176.1百万元[83] - 购买同业存单金额达人民币4,780.9百万元[83]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7.9%至1359.8百万元[86] - 应收票据增加5.8百万元至6.0百万元[86] - 其他应收款项增加11.8%至89.0百万元[86] - 合同资产增加5.9%至2504.7百万元[88] - 合同负债增加16.2%至790.7百万元[88]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21.9%至778.5百万元[89]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29.7%至420.5百万元[90] - 无形资产减少9.2%至336.9百万元[92] - 长期股权投资增加至3424.6百万元[94] - 上市股本证券投资减少75.3%至67.5百万元[99] - 金融资产期末结余为人民币10,188.849百万元,较期初减少0.97%[101]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人民币506.884百万元[101] - 未偿还借款总额人民币2,315.8百万元,其中短期借款占比86.0%[102] - 平均借款利率2.70%,人民币计价借款占比77.61%[102] - 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人民币6
泰格医药(03347)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