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377,843,000元,较2023年增加约2.7%或约人民币9,898,000元[12] - 报告期内毛利约为人民币38,075,000元,较2023年减少约19.2%,毛利率约为10.1%,较2023年下降约2.7%[12] - 报告期内净亏损约为人民币74,044,000元,较2023年下降约32.1%[12] - 报告期内销售开支减少约人民币11,197,000元至约人民币8,387,000元,较2023年下降约57.2%[12] - 报告期内金融及合约资产的预期信贷亏损减少约人民币24,600,000元至约人民币2,669,000元,较2023年减少约90.2%[12] - 报告期内行政开支减少约人民币2,044,000元至约人民币53,553,000元,较2023年下降约3.7%[1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3.77843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2.7%或约989.8万元[35] - 2024年公司毛利约3807.5万元,较2023年减少约19.2%,毛利率降至10.1% [37] - 2024年公司销售开支约838.7万元,较2023年减少约57.2%或约1119.7万元[38] - 报告期所得税抵免约37.2万元,2023年约217万元[41] - 报告期净亏损约7404.4万元,较2023年下降约32.1% [42] - 报告期销售开支减少约1119.7万元至约838.7万元,较2023年下降约57.2% [44] - 报告期金融及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减少约2460万元至约26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90.2% [44]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639.9万元,较2023年减少约9685.8万元[46] - 报告期融资活动现金净额流出约7374.4万元,2023年为流入14764.6万元[49] - 2024年12月31日短期银行借贷约2950万元,其他借贷约7916万元[51]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约为277.9%,2023年约为150.2% [56] - 报告期购买无形资产较2023年下降约69.4%,下降约1045.8万元[48] - 报告期行政开支减少约204.4万元至约5355.3万元,较2023年下降约3.7% [4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报告期内,数据解决方案业务占集团整体营业收入比例从45.4%下降到39.2%,收入减少约11.4%或约人民币19,019,000元[12] - 商品贸易业务占集团整体营业收入比例从10.7%增加到33.0%,收入增加约218.1%或约人民币85,589,000元[12] - 销售软硬件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占集团整体营业收入比例从39.3%下降到26.2%,收入减少约31.5%或约人民币45,596,000元[12] - 数据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从45.4%降至39.2%,收入较上年减少约11.4%或约1901.9万元[35] - 商品贸易业务收入占比从10.7%增至33.0%,收入较2023年增加约218.1%或约8558.9万元[35] - 综合服务收入占比从39.3%降至26.2%,较2023年减少约31.5%或约4559.6万元[35] 行业市场环境 - 2024年中国GDP预计增长5.2%左右,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提升至60%和15%,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人民币7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50%[19] - 2024年全国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预计超300 EFLOPS,5G基站总数突破400万座,东数西算工程带动西部算力枢纽投资超人民币5000亿元[21] - 2024年全国数据交易所数量增至50家以上,数据交易规模突破人民币3000亿元[22] - 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2.6万亿元,实现18%的增速[26] - 2024年中国金融机构IT投入持续加码,银行、保险、证券行业数字化支出总额超人民币5500亿元,银行占比超60%[26] - 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将达3.1 - 3.3万亿元,较2024年增速(18%)小幅提升[62] - 2025年AI客服替代率将超85%,2024年为65%[62] - 微众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披露其AI反欺诈模型准确率已达99.3%[62]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大数据、AI和数字化营销的国产化替代产品和解决方案[26] - 公司在核心大数据业务领域与多家金融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助力客户开展数据治理等工作[27] - 公司围绕资讯技术国产化自主创新和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据智能和营销科技方面的技术优势[27] - 公司凭借成熟产品方案等优势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获得客户信任[27] - 公司坚定深耕金融科技领域,以AI大数据等为核心业务,为客户深度赋能[27] - 2024年公司与四家公司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大数据产业基金[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电脑软件著作证书154件、发明专利授权45件,报告期新增软件著作证书6件、发明专利授权5件[31] - 2024年1月,公司作为金融先锋联盟成员,携手13家业内机构发布17份联合解决方案[33] - 2024年4月,公司作为华为生态合作伙伴出席研讨会,与30多家区域银行及专家探讨技术[33] - 公司为数据智慧和营销科技领域领军企业,核心业务是提供数据解决方案等一体化服务及IT维护支援服务[9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目前并无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61] - 公司将继续深耕数据智能和营销科技领域,保持细分赛道领先优势[65] - 公司计划通过业务整合及并购等开辟新赛道,在数据要素等领域加速布局[66] - 2025年公司将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示范作用,攻坚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67] 公司人员变动 - 薛守光54岁,2023年7月18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68] - 孙得鑫37岁,2025年3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69] - 薛鑫頔28岁,担任公司执行相关职务,是薛守光儿子[71][72] - 吴辅世博士66岁,2021年9月10日任执行董事,2022年11月4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并任董事会主席,2023年7月18日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有逾21年大数据解决方案行业从业经验[73][74] - 吴小华先生51岁,2006年5月加入公司任总经理,2015年12月任董事、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有逾15年业务管理经验[75] - 费翔先生45岁,2024年7月18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1月8日调任执行董事,2025年3月4日调任非执行董事,有约10年企业管理经验[76][77] - 田宇博士60岁,2024年3月14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1月起任北京磐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CPE源峰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达约人民币1000亿元[78][79] - 魏俊恒先生50岁,2025年3月4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行业有超20年管理经验[80] - 褚继君女士35岁,2025年3月14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10年审计及战略财务经验[81] - 张凤伟女士47岁,2023年11月加入集团任董事会秘书,2024年1月任副总裁,有20年投融及投资者关系工作经验[82] - 柳琴女士38岁,2011年7月加入集团,有逾11年人力资源及商务管理经验[83] - 刘金荣先生42岁,2024年5月31日加入集团任副总裁,有逾19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84][85] - 高泉先生38岁,2023年9月5日加入集团任经营管理部总监,有逾14年财务专业工作经验[85][86] - 张鸿林先生55岁,2023年6月25日加入集团任事业部总监,有逾20年金融行业产品销售工作经验[87][88] - 付志刚先生46岁,2021年5月1日加入集团任事业部总监,有逾21年银行行业解决方案工作经验[89] - 刘清源47岁,2021年9月13日加入公司,有逾16年项目管理经验[90] - 刘念军49岁,2021年1月11日加入公司,有逾20年项目管理经验[91] - 梁德兴37岁,2023年3月13日加入公司,有逾16年IT技术工作经验[92] - 苏嘉敏为公司秘书,有逾20年公司秘书领域经验[94] - 陈桢平先生于2025年3月4日辞任非执行董事职务 [160] - 赵艺晴女士于2025年4月1日辞任执行董事职务 [160] 公司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报告期业务回顾及前景载于年报第8至20页,表现分析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97][98] - 公司过去五个财政年度已发布业绩及资产与负债概要载于年报第204页[100] - 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等相关讨论载于年报第76至94页[101] - 公司面临未能跟上行业技术进步、合约收入不确定等主要风险[10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报告期间任何末期股息[10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806,000元[113] - 报告期内,集团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11] - 报告期内,集团无任何捐款[117]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库存股份[121]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期限三年,薛守光、赵艺晴、费翔分别于2023年7月18日、2023年7月18日、2024年1月8日开始[125] - 非执行董事服务合约期限三年,吴辅世、陈桢平、吴晓华分别于2022年11月4日、2022年11月4日、2023年7月18日开始[12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期限一年,自动续期,魏俊恒、褚继君、田宇分别于2025年3月4日、2025年3月14日、2024年3月14日开始[125] - 拟于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膺选连任的董事无不可在一年内不赔偿而终止的服务合约/委任函[126]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成员购买适当的责任保险[124] - 报告期内公司无股东持有30%以上表决权[130][1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共有226名员工[133] - 购股计划可行使发行普通股数目上限不得超2020年6月8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4000万股[138] - 任何12个月期间内,授予每名参与者购股行使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139] - 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购股数目分别为38948495份及39370621份[139] - 报告期内公司无新授予购股[140] - 获授予购股者可自要约日期起21个工作日内接纳购股[140] - 接纳购股后需提供承授人签署信函副本及0.01港元或董事会厘定金额付款[140] - 作出要约日期起计十年后,不得再获归属任何购股[141] - 截至2021及2022年授予购股,行使前需达成集团财务业绩目标及个人关键业绩指标[141] - 购股计划自2020年6月8日起十年内有效,截至年报日剩余期限约五年零一个月[142] - 年报日期,根据购股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获行使后将发行39,370,62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0%[142] - 2024年其他雇员承授人不同批次购股行使价分别为6.33港元和5.38港元[144][145] - 2024年不同批次购股已授出数量分别为70,000、42,000、793,413股[144] - 2024年不同批次购股年内已行使数量分别为70,000、21,000、255,034股[144] - 股份奖励计划参与者由董事会酌情确定,有效期为2020年6月8日后十年[146] - 股份奖励计划上限为2020年6月8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即20,000,000股[147] - 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的受限股份均为13,289,099股[147] - 报告期内公司未授予任何股份奖励[148] - 年报日期,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的受限股份总数为13,289,099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01%[149] - 股份奖励计划余下期限约为五年零一个月[150] - 2024年1月1日,将由已发行/将予发行新股份支付的受限制股份合计400,740股、9,000股、144,000股、70,000股[151] - 2024年已归属股份中,将由已发行/将予发行新股份支付的分别为134,
瑞和数智(03680)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