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4 - 年度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28.35%至5.366亿港元(2023年:7.49亿港元)[8] - 年度亏损扩大56.35%至3.34亿港元(2023年:2.136亿港元)[8] - 2024年净亏损约3.3403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1.2039亿港元[3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2228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7883万港元[32] - 整体收益5.3663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1234亿港元[35] - 整体毛利8713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9539万港元[35] - 总收益下降28.3%至5.3664亿港元,毛利下降52.3%至8713万港元,毛利率由24.37%降至16.24%[83] - 每股亏损扩大至112.15港仙(2023年:84.72港仙)[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融资成本同比增加16.03%至5,361万港元(2023年:4,620万港元)[10] - 行政及销售开支减少因实施更严格成本控制措施[33] - 其他经营开支净额减少267万港元至478万港元,降幅35.8%,主要因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撇销[3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总额减少4058万港元至2.022亿港元,降幅16.7%,因成本控制及子公司并表周期变化[38] - 剔除宜春水务后余下集团总开支1.390亿港元,其中员工成本及遣散费5748万港元占41.3%[39] - 融资成本增加664万港元至5504万港元,主要因新银行贷款及在建工程资本化利息减少[48] - 所得税开支为1571万港元,包含出售收益相关税款1888万港元,剔除后实际为税务抵免317万港元[49] - 金融资产收益净额减少135万港元至38万港元,主要为股息收入及非上市基金收益[51] - 金融资产收益同比下降78.03%至38万港元(上年同期:173万港元)[66]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从109,280,000港元降至91,680,000港元[122] 各业务线表现 - 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及毛利减少主因上网电量大幅减少[33][35] - 再生能源业务收益下降40.2%至1.9119亿港元,毛损率扩大至6.67%,较去年13.74%的毛利率恶化20.41个百分点[83] - 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收益增长254%至5378万港元,毛利率提升至15.64%[83] - 污水处理业务处理量下降1.55%至2849万吨,平均处理费上涨至每吨1.36-2.10港元[87] - 宜春污水处理项目收益下降10.2百万港元(-22.0%)至36.08百万港元,而余下集团收益增长8.41百万港元(+21.6%)至47.33百万港元[88] - 建造服务收益下降80.71百万港元(-39.2%)至125.16百万港元,主要因宜春水务集团仅并入9个月收益及建造活动减少[91] - 建造服务毛利下降31.72百万港元(-50.9%)至30.59百万港元,其中宜春项目贡献毛利下降29.80百万港元[91] - 再生能源业务收益下降128.75百万港元(-40.2%)至191.19百万港元,毛损扩大56.72百万港元至12.75百万港元[93][94] - 上网电量下降36.12%至313,379.26兆瓦时,总装机容量下降28.92%至103.28兆瓦[93] - 电力销售收益下降118.73百万港元(-41.0%)至170.96百万港元,其中政府电价补贴下降39.6%至49.35百万港元[93][94][95] - 向地方电网销售电力收益下降84.04百万港元(-41.4%)至119.10百万港元,占再生能源总收益62.29%[93][95] - 平均电费下降10.3%至每千瓦时0.52港元,平均压缩天然气费上升13.4%至每立方米2.63港元[93] - 固体有机肥料销售收益增长4.98倍至5.21百万港元,实现毛利1.24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毛损0.36百万港元)[94] - 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收益5,378万港元,同比增加3,859万港元,增幅254%[100] - 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毛利841万港元,同比增加1,009万港元,由亏损168万港元转为盈利[100] 资产和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锐减69.65%至4,516万港元(2023年:1.488亿港元)[8] - 资产净值下降35.72%至10.55亿港元(2023年:16.41亿港元)[8] - 流动比率微升至1.26倍(2023年:1.17倍)[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3895万港元至4516万港元,主要因债务偿还及可再生能源收入减少[56] - 流动资产净值减少3664万港元至20784万港元,流动比率由1.31倍降至1.26倍[57] - 资产净值减少18529万港元至105503万港元,总资产减少31589万港元至231917万港元[57] - 存货同比增长13.23%至5,759万港元(上年同期:5,086万港元)[63]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增长4.99%至7.7914亿港元(上年同期:7.3495亿港元)[67] - 其他应收款项净额减少631万港元至5271万港元,主要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72] - 应收贷款净额减少452万港元至59万港元,确认减值亏损483万港元[74][75] - 按金及预付款项净额减少2528万港元至6128万港元,确认材料采购预付款项减值亏损77万港元[76] - 总负债减少1.306亿港元至12.641亿港元,主要因偿还银行借款及融资租赁负债[78]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54.51%,较上年52.93%增长1.58个百分点[78]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5.630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2716亿港元下降10.2%[7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4138万港元至3.8575亿港元,主要因建筑成本及新业务开展所致[82] - 融资租赁债务及贷款从823,220,000港元降至606,690,000港元[123] 减值亏损 - 资产减值亏损因可再生能源项目持续录得运营亏损[33]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6260万港元,较上年478万港元增长1209.6%[40] - 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5076万港元,较上年174万港元增长2817.2%[40] - 商誉减值损失2174万港元,上年无减值[40] - 贸易应收款项及贷款减值损失1421万港元,较上年6835万港元下降79.2%[43] - 应收贷款及垫款预期信贷损失率介于72.1%至100%,因债务人违约风险上升[45] - 可再生能源业务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86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67万港元大幅增加[71]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413万港元,主要因中国办公楼租赁市场下滑导致估值下跌[50] - 证券投资未变现亏损192.5万港元,其中上市证券亏损442.2万港元[64] 现金流和融资 - 资本开支大幅减少至148万港元(上年6584万港元),主要用于收购特许权无形资产[60] - 2025年1月完成供股发行2.87亿股,净筹资最多9010万港元[60] - 供股发行287,360,964股,认购181,236,446股,认购率63.07%,未认购106,124,518股占36.93%[113] - 供股总筹资约93,680,000港元,净额约90,100,000港元[114] - 供股资金用途:偿还负债68,000,000港元占75%,生物质燃气项目15,000,000港元占17%,营运资金7,100,000港元占8%[114] - 来自关联公司贷款85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822万港元增长46%[81] 业务发展和项目 - 济宁海晟及海源水务提标改造后水价上调至2.06元/吨,预期推动未来营收增长[12] - 年内新增装机容量3.7MW包括大石桥2MW和云阳1.704MW项目[14] - 光量子窑气化热解技术使能源转化效率提升40%[17] - 2024年公司获得电价补贴超过一千万元[18] - 上海睿利公司2024年获取七个外部订单[22] - 勃利县农业废弃物利用项目已完成30%土建工程量[24] - 2024年2月成功中标香港西九龙区厨余回收项目[20] - 菲律宾达沃市签署垃圾填埋气发电合资协议[19] - 与阿联酋合作伙伴达成合资协议开拓中东市场[19] - 南京空间大数据产业园出租率达55%[25] - 物业投资项目数量由4个减少至2个,总占地面积约56,884平方米[97] - 南京空间大数据产业基地已完成,地盤面积26,340平方米,楼面面积72,853平方米,集团权益100%[98] - 鸿鹄蓝谷智慧广场在建中(95%),地盤面积30,544平方米,楼面面积43,738平方米,集团权益100%[98] - 玻璃资源获授玻璃管理合约总值约3.19亿港元,厨余合约总值约8,700万港元[99] - 玻璃资源厨余收集服务合约于2024年3月开始运营[99][102] - 融资租赁安排涉及污水处理设备,代价600万元人民币(约646.7万港元),租期60个月[107] 资产出售和交易 - 出售宜春水务集团51%股权导致财务表现不再并表[34] - 出售宜春水务集团录得税前收益4340万港元,税后净收益2452万港元[52] - 出售安发国际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终止,原定代价2.7亿元人民币[103][105] - 出售宜春水务集团51%股权完成,总代价1.95亿元人民币(约2.11亿港元)[108] 应收账款压力 - 应收账款压力显著,三个污水厂累计应收账款超4,000万元人民币,电费补贴累计超6亿元人民币[11] - 应收账款压力需重点缓解,计划优化三家污水公司[27] - 可再生能源业务应收电费补贴达6.8604亿港元,占贸易应收款89.86%[68] - 应收政府上网电价补贴同比增长3.85%至6.8604亿港元(上年同期:6.6064亿港元)[68] - 污水处理服务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增加371万港元至4891万港元,占应收总额6.28%[73] - 已竣工物业销售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减少320万港元至1010万港元,占应收总额1.30%[73] - 玻璃和厨余回收业务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增加975万港元至1215万港元,占应收总额1.56%[73] 环境和社会贡献 - 截至2024年底估计减排二氧化碳超200万吨[14] - 已储备VCS存量碳资产约100万吨[16]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包括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135] - 公司副总裁潘轶旻于2021年3月获委任并分管法律及风控部[138] - 公司副总裁邓宝城于2019年1月获委任并现任新中水再生资源投资董事长[139] - 公司副总裁钟伟光于2022年5月获委任并为投资委员会成员[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长盛于2021年2月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3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麦家荣于2024年9月获委任[137]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140] - 董事可亲身或通过电子设备出席董事会会议[141] - 董事获提供充足及相关的资料以协助作出知情决定[141] - 董事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18/20(90%)[142],胡斯云7/20(35%)[142],朱燕燕20/20(100%)[142],黄兆强20/20(100%)[142],丘娜7/20(35%)[142],林长盛18/20(90%)[142],麦家荣7/20(35%)[142] - 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黄兆强5/5(100%)[142],林长盛5/5(100%)[142],丘娜2/5(40%)[142],麦家荣2/5(40%)[142] - 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2/2(100%)[142],黄兆强2/2(100%)[142],林长盛2/2(100%)[142] - 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2/2(100%)[142],黄兆强2/2(100%)[142],林长盛2/2(100%)[142] - 投资委员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1/1(100%)[142],胡斯云1/1(100%)[142],朱燕燕1/1(100%)[142] - 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朱勇军5/5(100%)[142],胡斯云1/5(20%)[142],朱燕燕5/5(100%)[142],黄兆强5/5(100%)[142],丘娜1/5(20%)[142],林长盛5/5(100%)[142],麦家荣4/5(80%)[142] - 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朱勇军1/1(100%)[142],朱燕燕1/1(100%)[142],林长盛1/1(100%)[1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与主席举行1次私人会议[144][147]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2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独立非执行董事背景:2名注册会计师(黄兆强、林长盛)及1名律师(麦家荣)[151] - 公司董事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提供制衡机制保障股东及集团利益[156] - 公司于2024年9月3日委任1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3]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7] - 回顾年度内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评估董事会组成及成员贡献[162]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为54岁至66岁,包含3名男性及1名女性[1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董事会年期自2012年10月至2024年9月不等[162] - 董事须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退任后可重选连任[1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须通过股东独立决议案批准方可续任[158] - 董事会成员专业经验涵盖环保、投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企业融资及法律领域[162] - 董事候选人评估标准包括18岁或以上年龄要求及多元化背景考量[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约376名,其中女性员工96名,占比25.53%[164] - 董事会5名董事中有1名女性董事,公司认为已实现性别多元化[164] - 提名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2次会议[166] - 薪酬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2次会议[174] - 执行董事薪酬分布:1人薪酬在0-50万港元范围,2人薪酬在50万-100万港元范围,1人薪酬在100万-200万港元范围[173] - 2023年执行董事薪酬分布:0人薪酬在0-50万港元范围,3人薪酬在50万-100万港元范围,2人薪酬在100万-200万港元范围[173] - 朱女士、黄先生完成三类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监管发展、监管最新信息、企业管治/会计/专业技能)[167] - 朱先生仅完成监管发展相关培训[167] - 林先生、麦先生、胡先生、丘女士完成监管最新信息相关培训[167] - 公司于2013年8月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63] - 薪酬委员会负责咨询和建议执行董事薪酬,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3[175] - 公司采纳购股权计划作为长期奖励计划,政策依据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0[176] 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 - 公司面临外汇利率风险,资产、贷款及主要交易大部分以人民币为单位,财务报告以港元列示,汇率波动影响财务状况[124] - 公司面临股价风险,投资上市股本证券及基金可能因不利股价变动带来账面或实际投资亏损[124] - 公司流动性风险上升,可能无法取得足够资金履行到期财务责任,正通过供股计划改善资本流动性[126] - 公司营运及定价风险略有上升,因内部程序、人员或系统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可能拒绝水费调升申请[127] - 公司投资风险上升,任何投资均可能发生亏损,已设立投资委员会进行项目评估和批准[129] - 公司人才供应及留聘风险无变化,可能无法吸引和留聘具备所需技能及经验的主要人员[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