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三方收入为3.40219546亿美元,2023年为3.86670899亿美元,2022年为2.34174265亿美元[62][63] - 2024年总费用为3.36640052亿美元,2023年为3.67866961亿美元,2022年为2.16464809亿美元[62][6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收入为103.6014万美元,2023年净收入为1770.368万美元,2022年为1778.0058万美元[62][63] - 2024年处置子公司的非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86.3777万美元[62] - 2024年所得税费用为452.7081万美元,2023年为581.7147万美元,2022年为474.1854万美元[62][63] - 2024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103.6014万美元,2023年为1757.7738万美元,2022年为1762.0812万美元[62][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为45,021,759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4,651,940美元下降约60.73%[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为206,307,488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8,651,118美元增长约15.48%[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流动资产为251,329,247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3,303,058美元下降约14.3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非流动资产为20,092,039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595,776美元下降约11.07%[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71,421,286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5,898,834美元下降约13.95%[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60,292,176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2,844,313美元下降约46.57%[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206,762,680美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控股股东权益为4,366,430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55,650美元增长约2.60%[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和无形资产为17,050,800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79,710美元下降约6.72%[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为3,041,239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16,066美元下降约29.53%[61] - 2024、2023和2022年公司外币折算损失分别为180万美元、450万美元和1260万美元[186] - 公司预计未来每年将产生额外费用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这是作为上市公司新增的费用[220] - 公司出售传统业务获得约14万美元的收益[2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于2019年开展金融服务业务,2020年1月开展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服务业务[77][78] - 2024年金融服务业务四个客户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30%、14%、13%和13%,供应链贸易业务两个客户分别占23%和13%;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四个客户分别占28%、19%、15%和11%,供应链贸易业务两个客户分别占44%和12%[109] - 自2019年起公司业务通过收购和服务解决方案多元化实现显著增长[89] - 公司曾于2020年剥离西博伦集团,该集团可能面临中国税务机关税收质疑[91] - 公司自成立以来进行了三次重大重组,2016年进行首次重组收购设备和工程业务,2019年7月开始第二次重组收购金融服务业务,2020年11月30日完成第三次重组出售西博伦香港股权[222][223][2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短期内不打算支付股息[79] - 公司目前不打算在可预见的未来支付股息,计划保留未来收益用于业务运营和扩张[21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运营依赖与合并附属实体的合同安排,但可能不如直接所有权有效,且受中国法律制度复杂性影响[32][36] - 公司所有中国子公司和合并附属实体已获得开展业务所需的许可证和执照,但不能确保已获得所有必要许可[38] - 2021年9月1日生效的《数据安全法》规定违规者最高罚款1000万元人民币[39] - 公司认为自身未处理超过1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无需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41] - 2023年3月31日生效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境外上市企业后续在同一境外市场发行证券应在发行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办理登记手续[44] - 2023年2月10日生效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需在境外债券发行结算前完成审核登记手续,并在结算后十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发改委报告外债信息[45] - 2022年9月1日生效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规定,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处理者需向国家网信部门申请数据安全评估,公司可能需接受此类评估[46]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未进行需向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或其他中国当局申请许可的交易或发行,也未收到相关询问、通知、警告或反对意见[47] -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两年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公司审计机构,公司普通股可能被禁止在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或场外市场交易[48] - 2024、2023和2022年,公司通过中间控股公司向中国子公司提供的资本出资分别为0、1100万美元和3200万美元[52] - 2024、2023和2022年,公司中国子公司向可变利益实体(VIE)提供的债务融资分别为0、0和290万美元[52] - 2024、2023和2022年,VIE根据管理和咨询服务协议向相关外商独资企业(WFOE)支付的服务费均为0[53] - 2024、2023和2022年,公司子公司未向公司支付股息或进行分配,且已缴纳所有所得税[54] - 截至2022、2023和2024年12月31日,中国子公司和VIE受限金额(包括实收资本和法定储备基金)分别为8250万美元、7840万美元和7840万美元[54] - 境外支付股息需缴纳10%的中国预提税[54] - 假设税前收益为100%,按25%的法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可分配净利润为75%,再按10%的标准税率缴纳预提税,母公司/股东实际净分配为67.5%[57] - 若VIE累计收益超过支付给中国子公司的服务费,税后收入将降至约税前收入的50.6%,但管理层认为这种情况发生可能性极小[57] - 部分子公司和VIE在中国符合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但该税率有条件且为临时性[59] - 外商投资企业(FIE)向境外直接控股公司分配股息需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若控股公司注册在香港或有税收协定的地区,可适用5%的较低税率[59] - 公司在供应链和金融服务行业运营历史有限,若无法创新或适应监管变化,业务可能受影响[71] - 公司依赖客户和合作伙伴,若技术服务不能满足需求,可能失去市场份额[71] - 中国监管变化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和证券价值,增加监管审查和限制[71] - 若PCAOB连续两年无法完全检查公司审计师,公司证券交易可能被禁止[71] - 公司过去有亏损,未来能否盈利无法保证[95] - 公司开展业务依赖中国子公司分红,子公司付款能力受限及需缴纳的税款或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73] - 公司供应链和金融服务行业运营历史有限,行业监管框架尚不确定[77] - 公司业务依赖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合作,若技术解决方案或服务无法满足需求,可能失去市场份额[84] - 公司面临不断演变的监管要求,若无法适应监管变化,业务和前景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86] - 公司若无法有效应对已识别和未知的风险及不确定性,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80] - 战略投资或收购存在整合运营、技术未达预期、留用关键人员困难等风险[97] - 中小企业融资行业竞争激烈,若公司无法有效竞争,经营业绩可能受损[99] - 若省级或区域金融资产交易所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交易进行限制或禁止,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将受重大不利影响[100] - 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依赖行业合作伙伴,失去合作伙伴或业务量减少,可能影响收入和盈利能力[103] - 网络攻击等导致的数据泄露可能对公司声誉、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04] - 负面宣传和指控可能损害公司品牌和声誉,影响业务和股价[108] - 公司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服务是资本驱动型业务,资金不足可能损害业务[111] - 公司严重依赖高级管理和关键信息技术及开发人员,人员流失可能对业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13] - 公司面临知识产权相关风险,包括执法不力、侵权索赔等,可能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19][120] - 公司品牌和声誉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负面宣传、行业伙伴问题等,进而影响业务[122][123][124] - 公司运营依赖中国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网络问题和服务成本上升可能影响业务[125][126] - 健康疫情可能导致公司运营中断,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且疫情影响难以预估[127][128][129] - 公司业务受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和政府政策变化影响,可能导致需求减少[131] - 中国法律体系复杂,法律解释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公司和投资者权益[132][133][135] - 中国政府加强对海外发行和外资投资的监管,可能限制公司证券发行能力[136][140] - 中国对互联网和金融相关业务监管复杂,公司可能因缺乏许可或违规受处罚[137][138][139] - 中国政府可能干预公司运营,导致运营和证券价值发生重大变化[140] - 2021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文件加强证券市场跨境监管,加强对海外上市中资公司的监督[141] - 国内公司海外发行或上市需满足条件,最近财年经审计合并财报中运营收入、总利润、总资产或净资产的50%以上来自国内公司等[143] - 2023年3月31日前已海外上市的国内公司为现有发行人,涉及再融资等后续事项时需向中国证监会备案[144] - 个人信息处理者累计向境外转移10万人个人信息或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需申请跨境数据安全评估[152] -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两年无法检查或调查公司审计师,公司证券将被禁止交易[157] - 国内公司海外发行和上市有禁止情形,如证券发行和上市被法律法规禁止等[143] - 国内公司间接海外发行和上市需指定主要国内运营实体向中国证监会履行备案程序[143] - 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2025年1月1日生效,规定网络数据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的义务等[153] - 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有复杂程序,涉及国家安全行业的并购需严格审查[155] - 外国投资者投资关键信息技术等涉及国家安全领域需提前申请安全审查[156] - 中国政府加强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监管,公司可能面临额外审查[148] - 2014 -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3%、6.9%、6.7%、6.9%、6.6%、6.1%、2.3%、8.1%、2.8%、5.2%、5%,经济增速放缓或影响公司业务[159] - 公司中国子公司需每年从税后利润中至少提取10%作为法定储备,直至达到注册资本的50%,还需提取部分作为员工福利基金[160] - 2016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境内企业向其持股的境外企业提供的离岸人民币贷款不得超过境内企业对该境外企业持股比例的30%,或限制公司中国子公司向公司提供离岸贷款的能力[161] -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向外国非居民企业投资者支付股息等需缴纳10%预提税,英属维尔京群岛无相关税收协定,香港符合条件的股息预提税为5% [162] - 若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公司需按25%的税率就全球应税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向非中国股东支付股息和股东转让股份收益可能需缴纳10%预提税[164][167] - 公司向中国子公司贷款不能超过法定限额,需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相关规定可能限制公司资金转换、转移和使用能力[170] - 公司以资本出资方式为子公司融资需获得商务部或其地方对应部门批准,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批准,影响业务资金和扩张[174] - 2021年12月16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报告称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总部位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022年12月15日,PCAOB将中国大陆和香港从相关名单中移除[158] - 公司审计机构安永新加坡分所定期接受PCAOB检查,不在PCAOB认定的受影响会计师事务所之列[158] - 若PCAOB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公司审计机构,或中国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可信度[158] - 2014年7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37号文取代75号文,要求中国居民就境外投资和融资相关离岸实体进行登记及变更登记[176] - 2015年2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13号通知,自2015年6月1日起,实体和个人需向合格银行申请外汇登记[176] - 200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个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等需按规定登记[180] - 2007年6月29日中国政府颁布《劳动合同法》,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