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收入为434,527千港元,较2024年的401,994千港元增长约8.1%[2] - 2025年除税前溢利为5,770千港元,较2024年的17,065千港元下降约66.2%[2] - 2025年年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555千港元,较2024年的13,658千港元下降约74%[2] - 2025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52港仙,较2024年的1.71港仙下降约69.6%[3] - 2025年集团总收入434,527千港元,2024年为401,994千港元[9] - 2025年除税前溢利5,770千港元,2024年为17,065千港元[12] - 2025年其他收入总计914千港元,2024年为2,039千港元[12][13]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4,149千港元计算,2024年基于13,663千港元计算[17] - 公司收入从2024年约402.0百万港元增加约32.5百万港元或8.1%至2025年约434.5百万港元[27] - 年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从2024年约1370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360万港元,降幅74.0%,纯利率从约3.4%降至约0.8%[37] - 董事会建议派发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0.3375港仙(2024年:每股普通股1.20港仙)[7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4年约360.7百万港元增加约33.2百万港元或9.2%至2025年约393.9百万港元[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耗材成本增加710万港元[3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4年约21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300万港元,增幅47.2%[32] - 分包成本从2024年约810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690万港元,降幅14.2%[33] - 2025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161千港元,2024年为139千港元[12][13] - 2025年融资成本847千港元,2024年为199千港元[12][1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护卫服务对外收入397,520千港元,2024年为377,009千港元[12] - 2025年设施管理服务对外收入24,749千港元,2024年为24,985千港元[12] - 2025年保安系统服务对外收入12,258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12] - 护卫服务收入从2024年约377.0百万港元增加约20.5百万港元或5.4%至2025年约397.5百万港元[27] - 设施管理服务收入从2024年约25.0百万港元减少约0.2百万港元或0.9%至2025年约24.8百万港元[28] - 2025年保安系统服务分部产生收入约为12.3百万港元[29]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18,119千港元,较2024年的13,165千港元增长约37.6%[4] - 2025年流动资产为237,965千港元,较2024年的241,577千港元下降约1.5%[4] - 2025年流动负债为52,776千港元,较2024年的44,260千港元增长约19.3%[4] - 2025年资产净额为202,820千港元,较2024年的208,865千港元下降约2.9%[5] - 2025年公司股本为8,000千港元,与2024年持平[5]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3,416千港元,较2024年的208,867千港元下降约2.6%[5] - 公司2025年贸易应收第三方款项为94,094千港元,关联方为17,147千港元,较2024年的73,196千港元和8,393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公司2025年未鉴证收入为36,601千港元,较2024年的78,420千港元减少[18] - 公司2025年其他应收活动赞助付款为15,000千港元,2024年为0[19] - 公司2025年贸易应付账款为2,756千港元,较2024年的444千港元增加[22] - 公司法定股本于2023 - 2025年均为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均为8,000千港元[24][25] - 2025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等为约5470万港元,较2024年约7360万港元减少约1890万港元,降幅25.7%[38] - 2025年3月31日,借款总额为约260万港元(2024年为300万港元),权益总额为约2.028亿港元(2024年为2.089亿港元),资本负债率为1.3%(2024年为1.4%)[39] - 2025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约1.096亿港元,超30.0%来自单一最大客户,公营部门客户占约70.0%[41] - 2025年3月31日,剩余履约保证金约为6740万港元(2024年为5670万港元)[4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作出预付款项431.2万港元用于设立新附属公司,存入按金1500万港元协办公益活动[46] - 2025年3月31日存放于保险公司的710万港元合约按金作为附属公司履约保证金抵押,2024年3月31日无此情况[4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就收购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内拨备的资本开支约为70.7万港元,2024年无此情况[5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2655名雇员,2024年3月31日为2631名;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3.939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607亿港元[51] - 公司自GEM上市收到所得款项净额约3200万港元[54] - 2025年3月31日已动用约2630万港元的GEM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未动用约570.6万港元[5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合共800,000,000股[66][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因新设施管理服务投标书未中标及资讯科技升级具成本效益,决定将购买机器及设备和进行资讯科技基础设施升级的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推迟12个月,预计2026年3月31日前动用[59] - 公司将增加透明度,把握香港保安及设施管理服务市场商机[94] - 公司来年将扩充护卫服务业务、加强设施管理服务能力等[9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4月,集团分别在韩国及中国成立附属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韩元(相当于56万港元)及人民币60万元[46] - 马侨生、马侨武、马侨文先生各自持有560,000,000股,占比70.0%[65] - 国际永胜BVI、森业、文华、剑桥、周驿桐女士、蔡丽芳女士、何燕妮女士分别持有56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0.0%[72] - 国际永胜BVI由森业、文华、剑桥分别拥有33.34%,森业由马侨生先生、文华由马侨武先生、剑桥由马侨文先生全资实益拥有[68][70] - 马侨生先生对森业、国际永胜BVI权益占比均为100%;马侨武先生对文华、国际永胜BVI权益占比均为100%;马侨文先生对剑桥、国际永胜BVI权益占比均为100%[67] - 公司于2019年9月20日采纳一项购股权计划[74] - 除已披露外,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或公司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相联法团股份等中有须披露权益及淡仓[69] - 除已披露外,2025年3月31日董事不知悉其他人或实体在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73] - 已故马亚木、马侨生、马侨武、马侨文先生为一致行动人士[64][70] - 披露权益为相联法团国际永胜BVI的权益[70] - 公司由国际永胜BVI拥有70.0%,国际永胜BVI分别由森业、文华、剑桥拥有33.334%[7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概无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或同意授出的购股权[76]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定於2025年9月12日举行[78] - 公司将於2025年9月9日至2025年9月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80] - 公司将於2025年9月19日至2025年9月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获派末期股息的股东[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8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订立任何安排,令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或彼等联系人可藉购入公司或其相联法团股份或债权证而获益[83] - 公司已於2025年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常规的基础[85] - 各董事已确认於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均已遵守标准守则[8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郑惠霞女士为审核委员会主席[89] - 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业绩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等并已妥善披露[90]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核对初步公告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但不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91] - 报告期后公司设立韩国附属公司,注册资本1亿韩圆(约56万港元),及深圳附属公司,已缴注册资本60万元人民币[92]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寄发股东并在网站刊载[93]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马侨生等四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郑惠霞等三人[95]
国际永胜集团(06663)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