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沛然环保(08320) - 2025 - 年度财报
沛然环保沛然环保(HK:08320)2025-06-20 22: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集团收益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200万港元减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760万港元,减幅为8.5%[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96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则录得溢利约60万港元[11] - 公司收益总额从2024年约520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4760万港元,减幅约8.5%[52] - 绿色建筑认证顾问收益从2024年约334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3020万港元,减幅9.6%[52] - 可持续发展及环境顾问收益从2024年约104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830万港元,减幅19.5%[52] - 声学、噪音及振动控制及视听设计顾问收益从2024年约44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340万港元,减幅约21.3%[52]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及顾问收益从2024年约39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560万港元,增幅约44.7%[53] - 公司提供服务成本从2024年约282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2970万港元,增幅约5.3%[55] - 公司毛利从2024年约238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1780万港元,减幅约25.0%[55] - 2025年公司录得亏损约960万港元,2024年同期录得溢利约60万港元[5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190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230万港元[6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810万港元(2024年约1030万港元)[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最大客户占集团收益13.9%,五大客户总计占38.9%;最大供应商占分包成本13.3%,五大供应商总计占47.3%[11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绿色建筑认证顾问、可持续发展及环境顾问、声学等顾问、ESG报告及顾问业务对公司整体收益的贡献分别约为63.5%、17.5%、7.2%及11.8%[38] - 2025年3月31日,绿色建筑认证顾问业务与客户有311个订约,2024年3月31日为320个[39] - 2025年3月31日,可持续发展及环境顾问业务有140个项目正在进行,2024年3月31日为122个[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声学、噪音及振动控制及视听设计顾问分部有87个项目正在进行,2024年3月31日为85个[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78个来自各行业的项目正在进行,2024年3月31日为54个[48] - 公司旗下环社治学院本财年开展8场系列专题培训课程,总培训时数达54小时,吸引近120名专业人士参与[46] - 公司与香港上市公司商会合作,协助开发ESG认证专业人员(ESGCP)考试及培训课程[46] - 公司持续改善一站式线上ESG管理平台-Sustainature [47] - 公司为客户提供实时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和ESG主题培训的在线学习平台[4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616个项目正在进行,合约金额合共约2.57亿港元[52] 各地区表现 - 2022年下半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办事处[71] - 2024年7月4日,马来西亚办事处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71]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从事顾问服务[10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董事会批准的政策进行风险管理,财务部与营运单位合作识别、评估及对冲财务风险,董事会提供整体及特定领域指引[81] - 集团大部分收益通过投标项目产生,成功投标能力对收益重要,且不能保证客户授予新业务[83] - 为寻求业务机会和增强竞争力,集团在投标程序加入更多专业员工,可能导致成本增加[84] - 为减低对投标新业务依赖,集团指派项目团队成员与工程顾问公司合作,涉足可持续发展及环境顾问服务[84] - 集团面临市场其他参与者激烈竞争,部分对手可能拥有更充足资源、更多服务种类等优势[87] - 集团加强和扩大内部专业员工团队,面临额外成本不产生相应比例收益风险,董事会认为扩展团队对未来毛利率有利[88]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原定总计33396千港元,其中透过收购或成立附属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原定分配13358千港元,占40%[89] - 截至2018年7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实际用途为9770千港元,尚未动用23626千港元[89] - 首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后,进军中国市场资金分配不变为13313千港元;香港战略性并购业务分配从6679千港元下调至5800千港元[89] - 首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后,扩充及发展环境、社会及管治服务分配从6679千港元变为3634千港元;加强内部专业员工团队分配从5010千港元变为0千港元;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分配从1670千港元变为879千港元[89] - 第二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前,透过收购或成立附属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尚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3268千港元[90] - 第二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后,进军中国市场资金分配下调至12500千港元;声學及照明业务收购及发展香港附属公司分配从5800千港元下调至3000千港元[90] - 第二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后,扩充及发展环境、社会及管治服务和加强内部专业员工团队分配变为2176千港元;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分配变为1868千港元[91] - 第二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时,因预计难物色合适收购目标,从声學及照明业务收购及发展香港附属公司削减1700000港元用于扩充环境、社会及管治服务[91] - 第二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时,因预计难物色合适收购目标,从声學及照明业务收购及发展香港附属公司和进军中国市场削减约1000000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91] - 第二次更改所得款项用途前后,尚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总计均为19544千港元[91] - 2019年12月20日公司第三次更改所得款項用途,原透過收購或成立附屬公司進軍中國市場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12500千港元,更改後為7800千港元[92] - 2019年12月20日,就聲學及照明業務收購及發展香港附屬公司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3000千港元,更改後為0千港元[92] - 2019年12月20日,進一步擴充及發展集團環境、社會及管治服務等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2176千港元,更改後為0千港元[92] - 2019年12月20日,撥支集團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1868千港元,更改後從原定進軍中國市場轉入資金,變為4700千港元[93] - 2022年3月16日公司第四次更改所得款項用途,原透過收購或成立附屬公司進軍中國市場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7800千港元,更改後用於擴充現有中國附屬公司的為3300千港元[94] - 2022年3月16日,原透過收購或成立附屬公司進軍中國市場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7800千港元,更改後用於投資多元化投資產品組合的為2800千港元[94] - 2019年12月20日第三次更改所得款項用途前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總計19544千港元,更改後為12500千港元[93] - 第三次更改所得款項用途中,收購及注資目標公司35%股權代價總額為人民幣7000000元(相當於約7700000港元)[92] - 第三次更改所得款項用途下調所得款項分配,是因目標公司估值少於預期,協定減少收購股權[92] - 第四次更改所得款項用途調整分配,是因COVID - 19疫情變化及全球爆發的不確定因素[94] - 2022年3月16日,原计划用于透过收购或成立附属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170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转用于拨支集团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95] - 2021年3月31日,透过收购或成立附属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780万港元[96] - 2022年3月16日,尚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780万港元,修订后用于扩充现有中国附属公司等[9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实际用途金额为677万港元,尚未动用为103万港元[96] - 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认购可换股票据及收购SMAC Computing Company Limited约5%股权的按金[9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决定不就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宣派任何末期股息[12] - 林健枝于2025年4月3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务[9] - 司徒智恒于2025年4月30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成员[9] - 公司获2023年香港环境卓越大奖等多项殊荣[18] - 以2023年为基准,2030年前将范围1及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2%,2044年前将范围1、2及3排放量减少90%,并于2044年前实现净零排放[19] - 公司与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多地业务实体订立9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协议[22] - 2023年9月公司纳入港交所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可交易及注销碳信用产品[23] - 公司ESG团队扩大业务范畴,提供智能及绿色物联网解决方案和ESG平台Sustainature[23] - 2024年11月公司再次携手GRESB合办2024 GRESB区域洞察:香港活动[23] - 公司与CRREM确立合作关系,推出八个月净零排放先锋计划[23] - 太古广场获一期/二期/三期现有楼宇营运及维护LEED铂金级认证,香港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获绿建环评新建建筑认证及WELL认证 - 金级[25] -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获BEAM Plus既有建筑3.0版(试行计划)铂金级认证,得分120分;获LEED v5(既有建筑:营运与维护)铂金级认证,得分91分[26] - 香港置地中环既有建筑面积约613,900平方米的物业组合获“三铂金”认证,为全球获此殊荣建筑中数量最多者[26] - 2024年11月8日,公司与GRESB及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携手举办《2024 GRESB区域洞察:香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这是连续第三年合办该系列活动[27] - 公司于2022年2月成立责任投资委员会,推动可持续采购实践[28] - 本年度公司获中银香港企业低碳环保领先大奖-环保优秀企业-8年+环保先驱等多个奖项及荣誉[30] - 香港天文台总部副楼兴建工程于2024年竣工,九巴大埔车厂项目、爱护动物协会赛马会百周年中心(青衣中心)项目于2025年竣工[43] - 马鞍山简约公屋项目于2024年8月1日竣工,屯门第54区简约公屋项目于2024年9月6日竣工[43] - 公司为《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中“简约公屋”项目提供环境咨询服务[43] - 公司荣获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所颁授的最佳ESG报告大奖(GEM)、最佳ESG大奖(GEM)和ESG年度大奖(GEM) [47] - 2024年7月23日,与向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72] - 2024年8月14日,与韩国EnergyX Inc.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72] - 2024年9月9日,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73] - 2024年9月11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签署九份合作协议[73] - 2024年11月22日,新签三项合作协议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及ESG发展[74] - 2025年2月19日,马来西亚办事处与Global Hemisphere Group Sdn Bhd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袖学院[75]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由公司及个人担保[77] - 2021年2月16日集团与新新闻媒体有限公司就华业绿色财经公关有限公司订立股东协议,注入初始资本100万港元,2025年3月13日全体股东同意注销该公司,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未支付资本承担(2024年约50万港元)[79] - 2021年2月18日集团与陆智科技有限公司及曹兆铭先生就海洋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订立股东协议,注入初始资本100万港元,2025年3月28日全体股东同意注销该公司,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未支付资本承担(2024年约50.5万港元)[79] - 2021年2月22日集团与竹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就竹林科技有限公司订立股东协议,注入初始资本150万港元,2025年3月31日集团未支付资本承担为44.5万港元(2024年约44.5万港元)[79] - 2023年1月3日集团与SMAC Computing Company Limited订立投资协议,承诺认购约5%股权,总代价119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支付20万港元按金,协议过期,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未支付资本承担(2024年99万港元)[80] - 林健枝教授自2025年4月30日起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00] - 司徒智恒先生自2025年4月30日起获委任为公司审核委员会等成员[100] - 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102] - 控股股东承诺在持有30%或以上股份权益时,除持有竞争业务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少于5%外,不参与竞争业务[10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控股股东及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权益和利益冲突,且遵守不竞争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