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公司收益总额为25,171千港元,较2024年的94,173千港元大幅下降[2] - 2025财年除所得税前亏损35,114千港元,2024年为亏损4,323千港元[2] - 2025财年年内亏损35,140千港元,2024年为亏损4,229千港元[2] - 2025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8.6港仙,2024年为1.0港仙[2] - 2025财年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收益为21,478千港元,较2024年的60,275千港元下降[3] - 2025财年证券及包销服务收益为4,041千港元,较2024年的8,531千港元下降[3] - 2025财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34,997千港元,2024年为3,987千港元[4] - 2025年公司总收入2517.1万港元,2024年为9417.3万港元,同比下降73.3%[21] - 2025年保荐费收入319.9万港元,2024年为790.1万港元,同比下降59.5%[21] - 2025年财务及独立财务顾问费收入1791.9万港元,2024年为5151.5万港元,同比下降65.2%[21] - 2025年利息收入75.7万港元,2024年为32.6万港元,同比增长132.2%[27] - 2025年汇兑亏损4.3万港元,2024年为收益40万港元[27]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3511.4万港元,2024年为432.3万港元;2025年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税项为579.4万港元,2024年为71.3万港元[31] - 2025年集团拥有估计未动用税项亏损3699.4万港元,2024年为1288.9万港元;2025年拥有可扣税暂时差额3711.3万港元,2024年为3246万港元[31][32]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3499.7万港元,2024年为398.7万港元[34] - 财政年度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占集团总收益约85.3%,2024年约为64.0%[53] - 财政年度证券及融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亏损)/收益净额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约44.3%及负29.7%,2024年约为20.9%及15.1%[53] - 企业融资顾问业务收益从2024年约6030万港元减少约64.3%至财政年度约2150万港元[54] - 财政年度首次公开发售保荐服务收益约为320万港元,2024年约为790万港元[55] - 财政年度财务及独立财务顾问服务收益约为1790万港元,2024年约为5150万港元[56] - 财政年度合规顾问服务收益约为40万港元,2024年约为90万港元[56] - 财政年度配售及包销业务收益约为180万港元,2024年约为190万港元[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集团收益(不包括投资基金)约3290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8490万港元减少;总收益(不包括投资基金)从2024年约9420万港元减少约73.3%至约2520万港元[60] - 其他收入以及收益或亏损净额从2024年约负220万港元增加约740万港元至约520万港元[61] - 公司拥有人应占财政年度亏损约3500万港元(2024年亏损约400万港元)[6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员工成本总额3521.7万港元,2024年为5449.4万港元,同比下降35.4%[28]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08.5万港元,2024年为99.8万港元,同比增长8.7%[28] - 2025年银行借款利息72.2万港元,2024年为173.6万港元;2025年保证金融资利息12.9万港元,2024年为17万港元;2025年租赁负债利息146.5万港元,2024年为4.3万港元[29] - 2025年所得税开支2.6万港元,2024年抵免9.4万港元;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16.5%拨备,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200万港元部分按16.5%征税[29] - 财政年度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约720万港元(2024年约1120万港元),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40万港元(2024年确认约120万港元),坏账开支约2.4万港元(2024年约1.8万港元)[64] - 财政年度融资成本约230万港元(2024年约190万港元)[67] - 集团其他开支从2024年约2750万港元减少约23.4%至约2110万港元[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团提供企业融资顾问、证券及融资、资产管理服务,企业融资顾问业务是主要业务驱动力,财政年度已完成七个包销及配售项目[47][48][49] - 2025年3月31日,资产管理服务下基金资产净值减少至约22500000港元,2024年约为34700000港元[49] - 财政年度参与109个企业融资顾问项目,2024年为94个[55] - 2025年3月31日保证金贷款未偿还结余总额约为357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8540万港元[5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所管理及/或投资顾问项下基金的资产净值约为225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3470万港元[59]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收益全部源自香港,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金融资产)全部位于香港[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全球及亚洲经济面临挑战,香港经济活动复苏受阻,可能导致公司服务需求降低、延迟或终止[83] - 公司凭借多元化业务组合和经验,有能力获得新授权并维持项目管道,积极寻求复牌及重组项目商机[84] - 若不确定因素持续抑制市场前景,公司业务及收益可能受不利影响[8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4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首次应用多项准则及修订,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准则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预计影响损益表呈列及披露[11] - 投资与联营或合营企业间资产出售或注资生效日期待定,涉及电力合约等准则分别于2025、2026、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12] - 公司认为仅有一个单一经营分部,无不同服务经营分部独立财务资料[1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客户A贡献收益17,248千港元,来自企业融资顾问及证券包销服务[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客户A相应收益未占集团总收益10%以上[16] - 2025年未派付中期股息,2024年每股普通股派付0.025港元,共1014.9万港元[33] - 2025年和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405962965股[3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来自保证金客户的五大应收账款占应收保证金客户款项总额约72.9%,2024年为58.5%[38] - 董事梅先生2025年初保证金贷款未偿还结余为1537千港元,年末为1002千港元,2024年初为1408千港元,年末为1537千港元,获批保证金融资额度均为2000千港元[39] - 2025年应收账款按账龄分析,30日内为974千港元,31至90日为31千港元,91至365日为1254千港元,365日以上为1千港元,总计2260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48千港元、2109千港元、1879千港元、0千港元,总计4636千港元[40] - 2025年应收账款减值拨备年初结余为14618千港元,已确认减值亏损7225千港元,自应收款项撇销 - 1629千港元,年内收回200千港元,年末结余20414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605千港元、11167千港元、 - 7154千港元、0千港元、14618千港元[42] - 2025年应付账款中,证券交易及经纪服务现金客户为105280千港元,保证金客户为4662千港元,结算所为4千港元,应付经纪人账款为376千港元,总计110322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2790千港元、13836千港元、0千港元、7303千港元、43929千港元[43] - 2025年3月31日,证券交易及经纪服务中为客户独立账户结余应付客户款项约107860000港元,2024年为25940000港元;应付经纪人款项抵押证券金额约15336000港元,2024年为34065000港元;保证金融资未动用信贷限额约9108000港元,2024年为19629000港元[44] - 集团2023 - 2025年递延税项结余,因税项亏损计入损益147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递延税项总计均为147千港元[45] - 财政年度,恒生指数由2024年3月28日的16541.42点涨至2025年3月19日最高点24771.14点,3月31日收于23119.58点[50] - 香港资本市场复苏,首次公开发售及并购市场重新激活,市场情绪重拾乐观态势[5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882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12500万港元),流动性约为1.6倍(2024年3月31日约2.3倍)[70]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合共约561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5130万港元)[7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债务总额约220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3300万港元),资产负债率约22.4%(2024年3月31日约24.7%)[7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抵押银行存款1000万港元,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转让作担保的人寿保单价值37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60万港元[7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2024年3月31日也无[7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雇员39名,2024年3月31日为42名[7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向LVF投资300万美元,相当于约2340万港元[7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于LVF持有28,807.172股无投票权股份,占LVF无投票权股份总数约55.2%,总价值约160万美元,相当于约1240万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9%[78] - LVF每股资产净值由2024年3月31日的75.3美元降至2025年3月31日约55.3美元,整体负回报率约为26.6%[7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任何计划[80]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末期股息(2024年:无)[86]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5日至2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所有股份过户文件须于2025年8月14日下午四 时三十分前送交指定地点办理登记[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项下所有适用守则条文,但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不符合规定[88] - 梅浩彰先生自2016年3月起成为集团主要领导,目前同时担任主席及行政总裁,董事认为其为最佳人选[89] - 三名拥有不同行业背景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上[89] - 财政年度内,公司概无持有库存股份,也无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公司上市证券[90] - 全体董事确认在财政年度内一直遵守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92] - 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已核对初步公告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但未发出意见或核证结论[93]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刊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将按规定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94]
LFG投资控股(03938)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