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5 - 年度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年度收益为544.52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5.5%[3][4] - 年度除税后溢利为30.394百万港元,较去年亏损26.496百万港元实现扭亏[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7.41港仙,去年为每股亏损4.41港仙[3][4]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36.3百万港元,上年为开支22.3百万港元[56] - 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36.3百万港元,较上年度全面开支总额22.3百万港元增加58.6百万港元[75] - 每股基本盈利为7.41港仙,上年度为每股基本亏损4.41港仙[76] - 公司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74港元(基于3,858.5万港元溢利及5.209亿股加权平均数)[2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17.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4] - 研发开支减少25.5%至18.105百万港元[4] - 公司2025年员工成本总额为4546.1万港元,较2024年的5434.0万港元下降16.3%[26] - 研发开支减少25.5%至18.1百万港元,内部研发费用暴增1766.7%但基数仅11.2万港元[60][71]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下降27.7%至35.3百万港元,主要因服装业务销售费用整体减少[72] - 行政开支减少9.8%至49.6百万港元,因出售日本业务及法律审计费用降低[73] - 2025财年员工成本总额为45.5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54.3百万港元下降16.2%[9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保健产品业务收益增长21.6%至169.592百万港元[14] - 服装业务收益下降29.4%至329.716百万港元[14] - IRO及CRO业务亏损收窄至34.232百万港元[14] - 保健产品业务(HCP业务)收益达169.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6%[48] - 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收益为67.9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2.1%[58] - 保健食品分销业务收益为101.68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9%[58] - HCP业务毛利为38.1百万港元,较上年29.6百万港元有所增长[48] - IRO与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收益达45.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5%[53] - 该业务毛利为10.5百万港元,上年为毛损0.08百万港元[53] - 服装业务收益为329.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9.4%[54] - 服装业务毛利为46.0百万港元,较上年69.7百万港元下降[54] - 服装业务总收益同比下降29.4%至329.7百万港元,主要因美国和日本主要客户订单减少[61][63] - 女装产品收益占比升至86.8%,但收益同比下降15.5%至286.1百万港元,销量降19.5%至321.4万件[61][64] - 男装收益同比暴跌66.6%至39.3百万港元,销量锐减78.5%至31.8万件,但平均售价大涨54.9%至123.6港元[61][65] - 童装收益同比下降59.1%至4.3百万港元,销量减少59.5%至8.1万件[61][66] - 服装产品总销量下降36.3%至361.3万件,整体平均售价上涨10.8%至91.3港元[62] - 保健产品业务毛利增长28.7%至38.1百万港元,主要因销售额扩大和成本控制改善[67] 各地区表现 - 日本市场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2025年贡献收益1.87亿港元,但较2024年的2.15亿港元下降13.1%[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健康食品分销业务受监管限制及市场经济放缓影响面临挑战[97] - 实验室用品分销核心产品需求成熟预计无大幅成长[98] - 服装业务面临经济不确定性及消费者行为转变挑战[101]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17.4%至135.691百万港元[6] - 净流动资产大幅改善至151.539百万港元[6]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3月31日的42.99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33.68亿港元,减少了9.31亿港元(下降21.7%)[17]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3月31日的29.17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17.43亿港元,减少了11.74亿港元(下降40.2%)[17] - 保健产品业务分部资产为1.75亿港元,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分部[17] - IRO及CRO和内部研发业务分部资产大幅减少,从2024年的1.42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2159.9万港元,下降84.8%[17] - 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从2024年的6.45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5.45亿港元,减少1.00亿港元(下降15.5%)[22]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的2.14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的1.04亿港元,下降51.5%[22] - 公司2025年税项支出为302.2万港元,较2024年的244.4万港元增加23.6%[23] - 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同比下降35.9%至29,984千港元(2024年:46,835千港元)[31] - 预付款项同比大幅增长328%至29,565千港元(2024年:6,908千港元),主要因保健产品业务存货预付款项新增18,674千港元[32] - 90日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占比显著改善,从11,974千港元下降至1,108千港元,降幅达90.7%[33] - 贸易应付款项同比下降46.9%至17,451千港元(2024年:32,880千港元)[33][34] - 应付关联方款项(陈永启相关)减少至51,281千港元(2024年:56,434千港元)[35] - 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大河集团收购)减少至29,987千港元(2024年:50,204千港元)[37] - 股本通过认购协议新增22,177,419股普通股,股本增加222千港元至5,222千港元[38][39] - 出售EPS Innovative子公司产生收益33,304千港元,现金流入净额56,442千港元[41] - 出售EPS Medical Consultancy子公司产生收益9,943千港元,现金流出净额1,637千港元[4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增38.3百万港元至50.2百万港元,主要来自出售两家子公司收益[70]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上年度未派发[77] - 流动资产净值增至151.5百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5.7百万港元[78] - 流动比率从1.0提升至2.9,流动负债大幅减少60.9%[78] - 资产负债率为0.04,上年度为0.08[79] - 银行融资额度降至7.8百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63%[79] - 出售EPS Medical及EPS Innovative业务,代价分别为1.00日圆和1.00日圆加1,250百万日元[83][84] - 资本承诺从2.6百万港元降至零[88]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9,000千港元减少至4,000千港元[9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核心业务分为医疗保健产品业务、IRO与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服装业务三大领域[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135名全职雇员,较2024年136名减少1名[91] - 公司服装业务与主要客户保持2至14年业务关系[94] - 公司存在企业管治守则C.2.1条偏离情况(董事长与CEO由同一人担任)[10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8] - 2025财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5] - 公司已遵守香港中国及日本所有相关法律法规[92]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综合损益表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相关数字已获天健国际同意[109]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6月27日核准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109] - 全年业绩公告及年报已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10] - 公司年报将于适当时候寄发给股东[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