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威工程集团(08616) - 2025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集团总收益约1625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16600万港元减少约350万港元或2.1%[11] - 2025财年集团毛利约493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4890万港元增加约40万港元[11] - 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约1330万港元,2024财年亏损约80万港元[11]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约166.0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162.5百万港元,减少约3.5百万港元或2.1%[16]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4年约117.0百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113.2百万港元,减幅约3.8百万港元或3.2%[19] - 毛利从2024年约48.9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49.3百万港元,增加约0.4百万港元或0.8%,毛利率从29.5%增至30.3%[20]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约13.0百万港元,2024年约为0.4百万港元[22]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4年约6.9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7.3百万港元,增幅约0.4百万港元或5.8%[2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亏损约13.3百万港元,2024年亏损约0.8百万港元[27] - 2025年集团总资产约244.8百万港元,2024年为253.2百万港元,资产减少因合约资产减少[30] - 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约13.7%增至2025年约13.8%[3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127名雇员,不包括董事,2025财年总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3370万港元,2024财年为2920万港元[50] - 2025财年氮氧化物排放229.15公斤,2024财年为303.60公斤;硫氧化物排放0.35公斤,与2024财年持平;颗粒物排放21.61公斤,2024财年为28.44公斤[170] - 2025财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下降约12.05%,从2024财年的每名雇员约0.83吨二氧化碳当量降至约0.73吨[171] - 2025财年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59.98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财年为60.45吨;范围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27.71吨,2024财年为25.23吨;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5.02吨,2024财年为4.97吨;排放总量92.71吨,2024财年为90.65吨[174] - 2025财年有害废弃物处置密度从2024财年的每名雇员约16.74公斤降至约15.57公斤[175] - 2025财年有害废弃物弃置总量1977公斤,2024财年为1825公斤[177] - 2025财年无害废弃物弃置密度较2024财年下降约23.07%,从每名雇员约60.29公斤降至约46.38公斤[178] - 2025财年无害废弃物弃置总量5889.97公斤,2024财年为6571.98公斤[179] - 2025财年公司回收纸张约207.09公斤,2024财年约为199.60公斤[179] - 2025财年公司能源消耗密度从2024财年的每名雇员约2.74兆瓦时下降约12.41%至约2.40兆瓦时[184] - 2025财年直接能源消耗232.14兆瓦时,2024财年为233.97兆瓦时;汽油2025财年为32.22兆瓦时,2024财年为33.33兆瓦时;柴油2025财年为199.92兆瓦时,2024财年为200.64兆瓦时;间接能源消耗2025财年为72.93兆瓦时,2024财年为64.68兆瓦时;外购电力2025财年为72.93兆瓦时,2024财年为64.68兆瓦时;总能源消耗2025财年为305.07兆瓦时,2024财年为298.65兆瓦时[185] - 2025财年公司用水总密度为每名雇员约2.78立方米[188] - 2025财年总耗水量为353.00立方米,2024财年为299.00立方米;用水密度2025财年为2.78立方米/雇员,2024财年为2.74立方米/雇员[18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提供建筑保护工程收益从2024年约121.6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117.3百万港元,减少约4.3百万港元或3.5%[17] - 供应建筑保护产品收益从2024年约44.4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45.2百万港元,增加约0.8百万港元或1.8%[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已承接363个项目,原定合约金额约11.346亿港元[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已完成31个项目,原定合约金额约7640万港元[1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332份在建合约,原定合约金额约10.582亿港元[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营运及财务业绩可能受新业务获取、成本管理、经济复苏等因素不利影响[35][43] - 公司预期短期内投标竞争激烈影响营运及财务表现,将检讨资产结构和业务策略[55] - 公司将严格遵守成本控制政策,采取行动控制成本并提高效率[55] - 公司会积极寻求投资机会,实现业务多元化[55] - 公司拟平衡股息分派、资金储备以创造股东长远价值,股息宣派受董事会决定等因素限制[123] - 公司制定与温室气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及能源消耗有关的环境目标,工作小组在2025财年完成目标审视[165] - 公司承诺实现《香港气候行动蓝图》中“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166] - 公司2030财年环境目标为以2024财年为基准年,温室气体、有害废弃物、无害废弃物、能源消耗、耗水量排放密度降低1 - 3%[167] - 公司ESG工作小组负责评估与ESG相关风险和机遇并每年向审核委员会报告,审核委员会再向董事会报告,董事会对ESG和气候相关事项及策略负有监督责任[195] - 公司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融入业务、战略和财务规划中[195] - 公司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中考虑了ESG和气候相关问题[195] - 公司拟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及相关活动中保持高度透明应对潜在撤资及转移消费风险[198] - 公司在不同环境层面设定目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198] - 公司定期审视实现目标的进展以及环境政策及措施的成效[198] - 公司积极扩大供应商基础并探索替代方案[199] - 公司加强数字记录保存和资料管理以监控供应链[199] - 公司努力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建立稳固关系[199] - 公司制定首选供应商名单确保供应稳定性[199] - 公司将在材料使用及工程设计方面探索提供绿色建筑保护工程的可能性[20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普通股于2020年4月23日在联交所GEM成功上市[10]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林嘉荣先生,公司秘书为罗启洋先生[8] - 公司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8] - 公司股份代号为08616[9] - 公司股份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16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全部动用[51][53] - 购买额外机械及设备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211万港元,占比9.8%,已全部动用[52] - 扩充人手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628万港元,占比29.1%,已全部动用[52] - 加强集团财务状况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670万港元,占比31.0%,已全部动用[52] - 扩充集团建筑保护产品组合及发展自家品牌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651万港元,占比30.1%,已全部动用[5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公司事项[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开支、重大投资、重大或然负债、资产质押和重大资本承担[44][45][46][47][48] - 集团收益主要以港元计值,但采购涉及多种货币,面临外币汇率波动风险,当前无外币对冲政策[39] - 公司已收购两个为防水工程项目设计的多组分配比部件,购买六项喷涂机器、两部混凝土湿度计以及五个帮浦用于建筑地盘[54] - 公司招聘一名工料测量经理、一名工料测量师、两名项目经理、三名管工以及一名项目文员支持建筑保护工程[54] - 公司招聘两名销售代表及一名业务发展经理推广自家品牌“DP ChemTech”及“DP”的产品[54] - 公司委聘检测中心为新防水产品进行实验检测及认证,与第三方合作开发超10类产品并进入市场[54] - 林嘉荣先生64岁,于1988年创办公司,负责整体策略规划等,有逾30年建筑保护行业经验[57] - 汪佩仪女士53岁,负责监督公司整体行政事务[58] - 吴冠云先生61岁,2020年3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管理经验[60] - 曹美婷女士61岁,2020年3月18日获委任为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62] - 何家傑先生53岁,2020年3月18日获委任为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64] - 罗啟洋先生40岁,2020年7月26日加入集团,担任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66] - 欧阳继生先生62岁,为集团高级项目经理,在建材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67] - 董事会呈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70]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分企业管治守则作为企业管治常规基础,除第C.2.1条外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71] - 公司采纳不逊于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规定的交易准则的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全体董事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规定[72] - 董事会采纳守则管制可能拥有未公布内幕消息的相关雇员的证券交易,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发现违规事件[72] - 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执行董事为林嘉榮先生和汪佩儀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吳冠雲先生、曹美婷女士和何家傑先生[73]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固定年限为3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固定年限为3年,三分之一董事须每年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3年轮值退任一次[7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有5名成员,其中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77] - 林先生兼任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在此情况下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相关条文恰当[79]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并订明书面职权范围[80] - 审核委员会由3人组成,每年最少举行2次会议,2025年举行了3次会议[81]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最少举行1次会议,2025年举行了2次会议[84][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在1,000,001港元至1,500,000港元的高级管理层(董事除外)有3人[86] - 林先生及吴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均合资格膺选连任[7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认为符合相关准则并作出足够披露[81] - 薪酬委员会会议审阅了董事及集团高级管理层的薪酬[85] - 公司于2020年3月18日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88][89][9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年报日期,公司举行了两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和五次董事会会议,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8月23日举行,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计划于2025年8月20日举行[91][102] - 年报日期时,董事会有5名董事,其中2名是女性董事,董事会将维持至少现有女性代表水平且不低于GEM上市规则规定[91] - 集团职工团队(不包括董事)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94] - 各董事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年报日期期间的董事会会议、委员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均较高,如林先生、林太太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5/5,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等[102] - 提名委员会根据多种因素提名候选人或重选董事,包括长处、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等,公司将定期或按需检讨及重新评估提名政策及其有效性[101] - 提名委员会负责确保提名过程中一致及公平应用甄选标准,在向董事会作出任命推荐时确认这一点[97] - 若董事会需任命新董事,提名委员会应确定候选人、评估并向董事会推荐;对于退任董事重选,提名委员会应检讨其贡献并确定是否符合标准后向董事会推荐[98][99] - 公司网站载列股东提名人选为董事的程序,建议候选人须接受提名委员会的同一审阅及推荐程序[100] - 提名委员会须严格遵守提名政策及GEM上市规则进行独立性评估,每年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03][104] - 董事会致力于委任最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人数至少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105] - 2025年6月27日董事会会议认为公司已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第C.2.1条守则条文外[108] - 董事负责编制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采用合适及一致会计政策[1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付或应付核数师费用总计1018千港元,其中全年审核服务880千港元,非审核服务138千港元[113] - 罗先生于2020年7月26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