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为4.786亿港元,同比增长1.7%[16] - 公司2025财年总收益为4.786亿港元,同比增长1.7%(2024财年:4.707亿港元)[35] - 年内亏损1090万港元,同比下降200.2%[16] - 公司录得亏损840万港元,占收益-1.8%(2024财年:盈利990万港元,占比2.3%)[5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8.4百万港元(占收益-1.8%),对比2024财年溢利9.9百万港元(占收益2.3%)[59] - 纯利率为-2.3%,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16] - 股本回报率为-5.5%,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16] - 利息偿付率为-142.5倍,同比下降327.9倍[16] 成本和费用表现 - 毛利为4270万港元,同比下降35.9%[16] - 毛利率为8.9%,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16] - 整体毛利降至4270万港元,毛利率从14.1%下降至8.9%[44] - 服务成本达4.360亿港元,占收益91.1%(2024财年:4.041亿港元,占比85.9%)[43] - 一般经营开支由2024财年56.4百万港元减少1.6%(0.9百万港元)至2025财年55.5百万港元[57] - 员工成本增长11.1%(32.4百万港元)至324.2百万港元,员工人数增至1,873人(2024年:1,789人)[63][69] - 2025财年融资成本为0.1百万港元,与2024财年持平[58] 业务线表现 - 环境卫生服务收益为4.720亿港元,占总收益98.6%(2024财年:4.654亿港元,占比98.9%)[40][42] - 环境卫生服务毛利下降36.0%至4210万港元,毛利率从14.1%降至8.9%[48] - 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收益为660万港元,占总收益1.4%(2024财年:530万港元,占比1.1%)[40][42] - 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毛利为60万港元,毛利率9.1%(2024财年:74万港元,毛利率14.1%)[48] 业务运营和市场表现 - 2025财年环卫服务业务投标成功率为15.2%,较2024财年的22.7%下降7.5个百分点[28] - 2025财年合约续约率为62.5%,较2024财年的85.9%下降23.4个百分点[28] - 新合约价值同比增长超过35%[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持续合约价值达6.836亿港元[28] - 劳工短缺及运营成本上升影响盈利能力[20][29] - 与铁路运营商续约带来额外成本[20][29] 投资和扩张活动 - 公司收购Lask JV设施管理服务公司37.5%股权进军中国物业管理市场[22][24] - 公司持有Lask JV Facility Management Services Limited 37.50%的股份,投资成本为人民币18,375,000元(约合20,047,000港元)[82] - 该长期股权投资于2025年3月31日的账面值和公允价值均为21,225,000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7.6%[82] - 该投资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未变现收益149,000港元,同期未收取股息[82] - Lask JV持有深圳历思联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90%的股权,后者主要在中国提供物业管理、清洁、安保及园艺服务[82] - 公司通过收购整合环境卫生服务能力与深圳历思联行在大湾区的物业服务,以扩大地理覆盖范围[84][88] - 预计区域扩张将带来收入来源多元化、内地客户群增长及协同效应[84][88] - 成都项目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部分完工[22][24] - 成都2024年GDP位列中国内地城市第七名[22][24] - 成都房地产价格连续6个月逆势上涨[23][25] - 重大收购:以人民币18,375,000元收购历思联行37.5%股权[74][78] 财务状况和现金流 - 总资产为2.78亿港元,同比下降1.4%[16] - 权益总额为1.985亿港元,同比下降6.1%[16] - 流动比率为2.9倍,同比下降1.2倍[1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9910万港元(2024年3月:936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2.9倍(2024年:4.1倍)[54][5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99.1百万港元(2024年:93.6百万港元),流动比率降至2.9倍(2024年:4.1倍)[61] - 资本支出为220万港元,主要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4财年:3110万港元)[53] - 资本开支从2024财年31.1百万港元大幅缩减至2025财年2.2百万港元[60] - 资本负债比率为0.005倍(2024年:0.01倍),总资产278.0百万港元[61] - 抵押资产账面值22.2百万港元(2024年:23.2百万港元)用于银行融资担保[72][76] - 资本承担0.2百万港元(2024年:0.1百万港元)用于物业及设备采购[73][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没有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86][89]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独立性要求,且董事会满足至少3名独立董事(占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一)的上市规则要求[100][101] - 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为42.9%(3/7),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0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自2024年3月16日起为期两年[105][108] - 公司未设立行政总裁职位,职能由全体执行董事共同履行[107][109] - 女性董事占比28.6%(2/7),员工性别比例为男性26%:女性74%[112] - 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获得年度确认[103] - 提名委员会定期评估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实施成效[113] 会议和出席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共召开6次董事会会议[124] - 2025财年举行2次股东大会(2024年度股东大会及2024年8月20日特别股东大会)[125] - 董事会会议通知期不少于14天,文件提前至少3天发送[121][122] - 董事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6次会议并通过书面决议案[127] - 公司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2次股东大会包括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及股东特别大会[128] - 董事吴醒梅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6/6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1次,股东大会2/2次[156] - 董事施丹妮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6/6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股东大会2/2次[156] - 董事洪明华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6/6次,股东大会2/2次[156] - 董事施伟伦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5/6次,股东大会2/2次[156] - 独立董事袁靖波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6/6次,审核委员会会议3/3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股东大会2/2次[156] - 独立董事钟琯因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6/6次,审核委员会会议3/3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股东大会2/2次[156] - 独立董事陈振声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5/6次,审核委员会会议3/3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1次,股东大会2/2次[156] 委员会运作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并于年度内举行3次会议[132] - 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确认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符合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136] - 薪酬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1名执行董事组成并于年度内举行3次会议[137][141][143] - 薪酬委员会采用企业管治守则第E.1.2(c)(ii)条规范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建议程序[139][141]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及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董事任命及继任规划建议[143][144] - 审核委员会与核数师讨论审计计划并审阅中期业绩公告的协定程序聘请事项[134] - 审核委员会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142] - 审核委员会监督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培训与持续专业发展计划[131][142] - 提名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153][154] - 薪酬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3次会议[146] 薪酬和培训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董事)薪酬分布为:6人薪酬在0至100万港元区间,1人在100万至150万港元区间,1人在150万至200万港元区间,1人在300万至350万港元区间,1人在400万至450万港元区间[162] - 所有董事均完成持续专业发展培训,培训类型包括出席董事职责及企业管治相关研讨会(A类)和阅读法律监管变动相关刊物(B类)[159][160] 股东沟通和政策 - 公司股东通讯政策于2017年3月13日采纳,通过财务报告、股东大会及官网披露中英文公司通讯文件[163][164][165] - 公司鼓励股东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方式向董事会提出查询,联系地址为香港新界荃湾沙咀道1号环贸广场19楼1926室[176][179] - 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若董事会21日内未响应,要求人可自行召开并由公司承担合理费用[170][171][174] - 公司章程细则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发生变更,最新版可通过公司及联交所网站获取[177][180] - 股东周年大会安排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及外聘审计师出席回答股东问题,并鼓励股东提供邮箱地址以便沟通[168][172] - 公司通过官网提供年度报告、会议通告、公司章程等公司通讯文件,均以中英文版本发布[164][165]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董事会持续监督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并确保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有效性审查,覆盖财务、运营及合规控制[181] - 董事会将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职责授予审核委员会,管理层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系统有效性[182][184] - 公司风险管理框架基于COSO 2013标准,涵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监控五大组件[190]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一次审查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覆盖财务/运营/合规等所有重大监控[187] - 各部门识别主要风险事件包括ESG风险,评估发生可能性及潜在影响,并制定缓解措施提交审核委员会[189] - 管理层负责设计、实施及持续评估集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187] - 风险负责人(Risk Owners)对风险管理的适当性承担最终责任[189] - 控制活动包括政策程序确保管理指令执行,及时准确完整披露可公开信息[190] - 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内外沟通提供日常控制所需信息,防止证券虚假市场[190] - 监控机制包含持续独立评估,确认内部控制各组件存在且有效运行[190] - 风险评估为动态迭代过程,识别分析风险以确定风险管理方式[190] - 公司实施与COSO 2013框架兼容的內部监控系统,涵盖运营有效性、财务报告可靠性及法规合规目标[192] - 公司风险识别流程包括ESG相关重大风险、业务目标及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所有权确认[193][199] - 公司风险评价流程包含分析风险可能性与影响,并评估风险组合[193][199] - 公司委任SHINEWING执行年度内部审计,覆盖财务/运营/法律合规控制的充足性与有效性评估[194][197] - 审计机构通过访谈、穿行测试及控制测试评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195][198] - 审计发现已提出纠正措施与改进方案,未识别重大缺陷[195][198] - 董事会认定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充足有效[195][198] - 公司资源配置(含员工资质/培训/预算)对风险管理及ESG汇报被认定为充足[195][198] - 公司采用内部信息政策确保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200] 其他重要事项 - 报告期后至年报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87][90]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