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为513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848.9万港元(同比下降26.5%)[5] - 公司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487.4万港元,较2024年亏损468.4万港元扩大4.1%[5] - 毛利为815.2万港元,较2024年1448.5万港元下降43.7%[6] - 公司产生净亏损约487.4万港元[11] - 公司2025年总收益为51,360千港元,较2024年的69,849千港元下降26.5%[24][2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4,874千港元,同比扩大4.1%[30]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26.5%至51.4百万港元(上年度:69.8百万港元)[44] - 毛利率下降至15.9%(上年度:20.8%),毛利减少43.7%至8.2百万港元[45] - 除税前亏损扩大5.9%至4.8百万港元(上年度:4.6百万港元)[48] - 年度收益较上年减少约18.5百万港元[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4320.8万港元,同比减少1215.6万港元[6] - 行政开支为696.9万港元,同比减少427.5万港元(降幅38%)[6] - 贸易应收款项亏损减值31.1万港元,较2024年15.6万港元增加99.4%[6] - 融资成本为55.6万港元,较2024年50.9万港元增长9.2%[6] - 所得税开支为4万港元,较2024年11.9万港元下降66.4%[6] - 公司2025年银行利息收入为零,较2024年的1千港元下降100%[26] - 公司2025年杂项收入为104千港元,较2024年的154千港元下降32.5%[26] - 融资成本总额为556千港元,其中其他借款利息为502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54千港元[27] - 员工总成本为3,157千港元,同比下降48.5%,其中董事薪酬为510千港元,雇员福利开支为2,647千港元[28] - 确认存货成本开支为43,208千港元,同比下降21.9%[28]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156千港元,同比下降49.8%[28] - 所得税开支为40千港元,同比下降66.4%,其中即期税务项为68千港元,过往年度超额拨备为28千港元[29] - 销售成本减少22.0%至43.2百万港元,与收益下降趋势一致[45] - 行政及其他开支减少38.0%至7.0百万港元,主要因成本控制措施[46] - 融资成本增加9.2%至556,000港元,主因租赁负债利息上升[4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67万港元[11] - 公司其他借款约为1163.7万港元[11]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32.2万港元[11] - 物业及设备从287.9万港元减少至176万港元(下降38.9%)[7] - 使用权资产新增82.7万港元[7] - 贸易应收款项从3884.7万港元减少至3277.3万港元(下降15.6%)[7] - 存货从87.8万港元减少至48.2万港元(下降45.1%)[7]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17万港元减少至1283.6万港元(下降36.4%)[7] - 资产净值从576.5万港元减少至89.1万港元(下降84.5%)[7]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32,773千港元,同比下降15.6%,其中信贷亏损准备为1,140千港元[32]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的39.831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33.913百万港元,降幅约14.9%[33] - 超过一年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的0港元增至2025年的170千港元[33] - 贸易应付款项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的984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1.14百万港元[33]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的20.17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12.836百万港元,降幅约36.4%[34] - 30天内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的6.42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8.665百万港元,增幅约35%[34] - 其他借款总额约为11.637百万港元,包括一笔未偿还余额约8.367百万港元的贷款(年利率4%)和另一笔约3.27百万港元的贷款(年利率5%)[36][42] - 公司净亏损约为4.874百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67百万港元[42]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322千港元[42] - 现金及银行结余大幅减少至0.3百万港元(上年度:4.4百万港元)[51] - 资产负债比率恶化至14.0(上年度:2.1),流动比率为1.0[51] - 其他借款维持11.6百万港元,年利率4%-5%[51] 业务线表现 - 公司营运分部仅有一个,为婴儿及儿童服装销售业务[22][23] - 公司收益全部来自婴儿及儿童服装销售业务[26] 地区表现 - 公司2025年来自英国市场的收益为2,126千港元,而2024年该市场收益为零[24] - 公司所有非流动资产均位于香港[24]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2024年有六名主要客户贡献收益超过10%,但2025年所有客户贡献均低于10%[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现金流量预测涵盖自批准刊发财务报表起12个月期间[12]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未来12个月内到期财务责任[12] - 公司计划于2025年3月5日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进行建议供股集资[15] - 公司已获得其他借款人同意延迟偿还借款以维持日常营运[15] - 公司将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提升盈利能力并改善现金流[15] - 公司正在评估新会计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的预期影响[19][20][21]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版关于负债分类政策[16] - 新会计政策要求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除非可延迟清偿至少12个月[16] - 会计政策变更未导致公司借款分类实际变动[17] - 新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过往期间金额无重大影响[17] - 公司确认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对财务报表呈列方式产生重大影响[20] - 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多项将于2025年3月31日后生效的新准则[1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2025年及2024年度股息[5] - 公司未宣派任何股息(上年度:无)[49] 每股数据 - 每股亏损为0.18港元,与2024年持平[6] - 每股基本亏损按26,440,590股普通股计算[30] 购股权计划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2023年4月28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59] - 任何12个月期间向单名参与者授出的购股权不得超过当时已发行股份的1%[60]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出购股权时,若12个月内发行股份超过已发行股份的0.1%或总值超过500万港元需股东批准[61]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27年12月27日[62] - 购股权接纳期限为授出要约日起21日内[63] - 购股权归属期不得少于12个月[64] - 购股权接纳时需支付象征式代价1港元[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可供授予的购股权数量为2,644,059股[69] - 购股权计划项下可发行股份总数占公告日已发行股份约10.0%[69] - 公司无任何尚未行使购股权、认股权证或可转换证券[68] 公司重组和融资活动 - 建议实施股本重组包括股份合并每8股面值0.2港元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1.6港元合并股份及股本削减拆细至每股面值0.01港元[73] - 供股基准为每持有1股经调整股份获配发4股供股股份认购价每股0.29港元[73] - 供股最多发行105,762,360股股份筹集总额约30.7百万港元扣除开支前[73] - 供股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29.5百万港元扣除供股相关成本及开支[73]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偿还其他借款支付租金及管理费支付雇员薪金及营运资金[74] - 股本重组及供股已于2025年3月5日获股东批准股份合并于2025年3月7日生效[74]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因股份合并从211,524,720股减少至26,440,590股[38] 雇员信息 - 集团于香港雇用约11名雇员2024年为34名[76] - 2025财政年度雇主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供款为118,000港元2024财政年度为288,000港元[78]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公司已发行股份拥有不少于25%公众持股量符合上市规则[83] - 2025财政年度内无董事证券交易不合规事件[85]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主席胡子敬、黄缨喻及郎永华[86] - 财务资料摘录自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87] - 核数师已核对初步公告数字与财务报表草拟本金额一致[88] - 董事会确认公告资料准确完备且无误导成分[91] - 公告将连续七日刊登于GEM网站及公司网站[92] 其他收益及亏损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撇销为20千港元[27]
民信国际控股(08456)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