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46.4%至217.074百万港元[2] - 公司总收益为217,074千港元[13]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约46.5%[13]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度的148,231千港元增至2025年度的217,074千港元,增幅46%[23] - 公司收益增长46.5%至217.1百万港元(2024年:148.2百万港元)[43] - 毛利同比增长28.4%至43.826百万港元[2] - 分部业绩总额同比增长29.2%(从33,915千港元增至43,826千港元)[18][19] - 年内亏损同比收窄45.9%至12.204百万港元[2]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1,949千港元,主要受未分配开支56,659千港元及预期信贷亏损减值5,905千港元影响[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改善32.9%至1.252亿港元(2025年)对比1.867亿港元(2024年)[33] - 净亏损改善至12.2百万港元(2024年:净亏损22.6百万港元)[50] - 每股基本亏损收窄至3.04港仙[2]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增加8.4%至411,858千股(2025年)对比380,000千股(2024年)[3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51.9%至173.248百万港元[2]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12.5%至45.287百万港元[2]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33.0%至11.372百万港元[2] - 未分配开支同比增加16.1%(从48,800千港元增至56,659千港元)[18][19]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32.6%至11.4百万港元(2024年:8.6百万港元)[48] - 公司税前亏损中包含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为1.732亿港元(2025年)和1.141亿港元(2024年)[27] - 员工成本总额同比下降11.2%至2635.6万港元(2025年)对比2967.3万港元(2024年)[27] - 董事酬金减少30%至420万港元(2025年)对比600万港元(2024年)[27] - 使用权资产折旧增长8.9%至287.6万港元(2025年)对比264.2万港元(2024年)[27]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上升15.7%至173.6万港元(2025年)对比150万港元(2024年)[27]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从2024年度的382千港元增至2025年度的913千港元,增幅139%[21]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从2024年度的1,475千港元大幅降至2025年度的527千港元,降幅64%[21] - 公司存货撇减从2024年度的拨回1,989千港元转为2025年度的撇减3,025千港元[21] - 存货撇减3.0百万港元(2024年:2.0百万港元)[39][45] - 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减值亏损净额增至5.905百万港元[2] - 预期信贷亏损减值同比增加47.6%(从4,000千港元增至5,905千港元)[18][1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5.9百万港元(2024年:4.0百万港元)[39]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29.4%(从3,526千港元降至2,488千港元)[18][19]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4.0%(从1,189千港元降至1,022千港元)[18][19] - 即期税项支出改善46.7%至-341万港元(2025年)对比-640万港元(2024年)[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制造及买卖潜孔凿岩工具业务收益为212,877千港元[13] - 公司买卖打桩机及钻机以及凿岩设备业务收益为4,197千港元[13] - 潜孔凿岩工具业务收益同比增长约55.9%[13] - 打桩机及钻机以及凿岩设备业务收益同比下降约64.1%[13] - 分部收益总额为217,074千港元,其中制造及买卖潜孔凿岩工具贡献212,877千港元(占比98.1%),买卖打桩机及钻机以及凿岩设备贡献4,197千港元(占比1.9%)[18] - 分部业绩总额为43,826千港元,其中制造及买卖潜孔凿岩工具贡献42,766千港元(分部利润率20.1%),买卖打桩机及钻机以及凿岩设备贡献1,060千港元(分部利润率25.3%)[18] - 制造及买卖潜孔凿岩工具收益同比增长55.9%(从136,542千港元增至212,877千港元)[18][19] - 买卖打桩机及钻机以及凿岩设备收益同比下降64.1%(从11,689千港元降至4,197千港元)[18][19]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从2024年度的142,629千港元增至2025年度的196,253千港元,增幅38%[23] - 中国地区收益从2024年度的10,872千港元增至2025年度的15,112千港元,增幅39%[23] - 香港市场收益达196.3百万港元,占总收益90.4%(2024年:142.6百万港元,占比96.2%)[40] - 中国市场收益显著增长至15.1百万港元(2024年:0.6百万港元)[4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一般信贷期为交付后0至90天[14] - 公司客户合约均为短期及固定价格合约[14] - 公司尚未履行履约责任之客户合约预期期限为一年或以下[15]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公司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0] - 公司未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73]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8]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项影响集团[70] - 年度报告将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75]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益及亏损项下实现收益5.323百万港元[2] - 汇兑差额产生的其他全面开支为2.495百万港元[3]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7.0百万港元(2024年:公允价值亏损3.1百万港元)[39] - 上市证券公允价值为27.3百万港元(2024年:20.3百万港元)[4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显著增加至11,979千港元,较上年4,882千港元增长145.4%[4] - 使用权资产大幅减少至890千港元,较上年8,976千港元下降90.1%[4] - 存货增加至49,471千港元,较上年44,956千港元增长10.0%[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至66,611千港元,较上年74,205千港元下降10.2%[4] - 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入账之金融资产增长至27,288千港元,较上年20,297千港元增长34.4%[4] - 银行结余及现金减少至42,174千港元,较上年46,616千港元下降9.5%[4]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至34,879千港元,较上年12,489千港元增长179.3%[4] - 银行及其他借贷减少至13,000千港元,较上年23,000千港元下降43.5%[4] - 资产净值下降至144,567千港元,较上年152,813千港元减少5.4%[4] - 储备减少至69,633千港元,较上年84,707千港元下降17.8%[4]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度的12,869千港元增至2025年度的13,858千港元,增幅8%[23]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下降23%至4101.6万港元(2025年)对比5328.4万港元(2024年)[34] - 贸易应付款项大幅减少74.6%至796万港元(2025年)对比3130.9万港元(2024年)[3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42.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4%[52] - 银行借贷为5.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0.0%[52] - 其他借贷为8.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8.5%,年利率1.0%[52] - 资产与负债比率为9.6%,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53] - 已发行普通股456,000,000股,每股面值0.1港元[55] - 配售新股76,000,000股,每股净发行价0.0808港元,总代价6.14百万港元[56] - 五大客户收益占比56.4%,金额122.4百万港元[58] - 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80.9%,金额133.6百万港元[58] - 无重大或然负债[60] - 无重大资本承担[61] 公司治理与结构 - 审核及合规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1]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未分离[67] - 公司企业管治架构符合上市规则要求[66] - 董事无竞争业务权益[69] - 核数师已核对初步公告与经审核报表一致性[74] - 执行董事为李嘉丽及胡兰英[77]
煜荣集团(01536)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