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业务收入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下降至4200万港元,同比下降16%[4]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至4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0百万港元下降16%[40][41] - 公司来自外界客户的批授经营权及其他收入为4200万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贡献4200万港元,终止经营业务贡献2400万港元[31]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仅为4500万港元,而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22.45亿港元,集团总收入为22.9亿港元[31] 终止经营业务收入表现 - 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至15.51亿港元,同比下降73.5%[22] - 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1,55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862百万港元下降73.5%[40][41] - 年度收入暴跌73%至15.93亿港元[59][60] - 公司年度总收入15.93亿港元,较上年59.12亿港元下降73%,主要因德国附属公司破产导致营运期缩短[66] - 与2023年相比,集团总收入从88.41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2.9亿港元,降幅达74%[31][35] - 公司来自外界客户的总收入为1,59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912百万港元下降73.1%[40][41] 收入渠道细分 - 收入渠道占比为电子商务37%,批发35%,自有零售24%,授权经营权4%[66] - 各渠道收入均下滑:电子商务减少73%,批发减少74%,自有零售减少74%,授权经营权减少47%[67] - 终止经营业务的零售、批发和网上店铺收入分别为3.86亿、5.57亿和5.84亿港元[31] - 欧洲地区零售及批发收入为93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97百万港元下降74%[40] - 网上店铺收入为58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84百万港元下降73.3%[40][41] 利润与亏损 - 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总额为12.27亿港元,较上年亏损23.39亿港元收窄47.5%[4][5]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扩大至2.88亿港元,同比增加59.1%[4] - 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9.68亿港元,较去年24.11亿港元亏损收窄59.8%[22] - 已终止经营业务税后亏损9.4亿港元,同比改善55.8%[22] - 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9.4亿港元,同比改善55.8%[4] - 集团经营亏损总额为12.32亿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亏损2.88亿港元,终止经营业务亏损9.44亿港元[31] - 公司除税前亏损达12.58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亏损2.9亿港元,终止经营业务亏损9.68亿港元[31] - 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12.27亿港元,较去年23.39亿港元亏损收窄47.5%[53][55][59] - 重组产生一次性收益27.12亿港元[60] - 取消合并产生收益27.12亿港元,主要来自处置净负债[20][22] 每股亏损 - 每股基本亏损为0.43港元,较去年0.83港元改善48.2%[53][55]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亏损0.10港元,较去年0.08港元扩大25%[53][55] - 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亏损0.33港元,较去年0.75港元改善56%[53][55] - 加权平均股数保持28.31亿股[53][55] 毛利率与毛利 - 毛利下降76%至5.98亿港元[60] - 年度毛利率37.5%,较上年42.3%下降4.8个百分点,因市场环境低迷加大销售折扣[68] 成本与费用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员工成本为10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7百万港元下降30.6%[42] - 员工成本减少31%至1.02亿港元,反映向轻资产模式转型[70] - 经营开支18.30亿港元,较上年50.47亿港元减少64%,主因营运期缩短及成本节约[69] - 市场推广及广告开支减少88%至7200万港元,物流开支减少65%至1.65亿港元[69] - 运营成本减少21.95亿港元[60] - 融资成本总额为300万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部分为300万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部分为2400万港元[43]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外汇换算亏损净额为117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20百万港元[42] 减值与摊销 - 商誉减值亏损9000万港元,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2800万港元[4]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为28百万港元,去年无此项亏损[4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商标减值亏损为90百万港元,去年无此项亏损[42] - 集团减值亏损总额为21.44亿港元,其中终止经营业务减值20.25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减值1.19亿港元[33] - 公司总减值亏损合共34.48亿港元,包括商标使用权等资产减值21.44亿港元及存货与应收款等拨备13.04亿港元[62] - 商誉减值亏损总额达8.41亿港元,其中已终止经营业务部分7.51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部分9000万港元[45] - 公司折旧总额为2.06亿港元,其中终止经营业务占1.97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占900万港元[33] - 无形资产摊销总额为600万港元,全部来自终止经营业务[33] 现金与流动性 - 现金及银行存款降至7900万港元,较上年4.35亿港元减少81.8%[6][7] - 净现金减少3.56亿港元至7900万港元(2023年:4.35亿港元)[77][78]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9800万港元[79] - 现金及银行结余流出3.32亿港元因取消合并[20] - 附属公司取消合并导致现金流出3.32亿港元[79] - 租赁负债还款及利息支付导致现金流出2.30亿港元[79] - 资本开支800万港元[79]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800万港元,持续经营业务占300万港元,终止经营业务占500万港元[33] 资产与负债变动 - 总资产大幅缩减至4.16亿港元,较上年57.62亿港元下降92.8%[6]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大幅减少至27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753百万港元下降90.2%[39] - 无形资产年末结余大幅下降至2.68亿港元,较年初12.96亿港元减少79.3%[45] - 非流动应收账及按金从3.44亿港元锐减至100万港元,降幅达99.7%[46] - 流动应收账款项总额从8.32亿港元下降至3400万港元,降幅95.9%[47] - 应收账款及垫款从8.32亿港元骤降至3400万港元,降幅95.9%[6] - 公司总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37.96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2.39亿港元[9] - 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从13.07亿港元减少至6600万港元,降幅94.9%[48] - 应付贸易账款从3.74亿港元下降至800万港元,降幅97.9%[49] - 应付贸易账款大幅减少98%至800万港元(2023年:3.74亿港元)[75][76] - 应收贸易账款净额减少近100%至100万港元,因欧洲附属公司取消合并[74] - 存货结余为零,较上年13.01亿港元减少100%,因欧洲及美国附属公司取消合并[71] 借款与融资 - 公司已获得2.20亿港元贷款融资,其中已提取1.09亿港元,未动用余额为1.11亿港元[14] - 2000万港元贷款已于2025年2月4日到期并全额偿还[14] - 2.00亿港元贷款当前到期日为2027年2月2日(如未进一步延长)[14] - 公司在报告期后额外获得1.40亿港元贷款融资[14] - 外部计息借款总额1.09亿港元(2023年:无)[80]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26%(2023年:0%)[80] - 流动资产净值仅为3700万港元,长期借款达1.09亿港元[7] 业务转型与模式调整 - 公司正转向轻资产、以批授经营权为核心的业务模式[9] - 公司转型轻资产模式,终止欧洲、美国及香港零售批发业务[21] - 公司终止重资产零售批发及电商业务向轻资产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转型[94] - 公司采用轻资产、非资本密集型的批授经营权业务模式以产生稳定增长收入来源[97] - 已与大中华区及北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拓展知识产权授权经营[9] - 公司已建立大中华区及北美区域合作伙伴关系并积极拓展其他地区授权机会[96] - 业务模式按地理区域和产品类别细分由专业运营商确保质量与效率[96] - 通过市场研究、品牌管理和特许协议协商流程优化运营绩效[96] - 公司从fasbra SE收取欧洲Esprit时装业务10个财政年度收入净额25%的特许权使用费[95] - 公司保留全球Esprit商标所有权用于发展特许经营权业务[95] - 品牌成立于1968年具有独特历史传承可激发80-00年代怀旧消费群体[95] 地区表现与破产程序 - 欧洲业务因通胀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经营成本急剧上升[8] - 欧洲及美国多家附属公司已进入破产程序,包括瑞士2家、比利时1家、德国7家及丹麦1家附属公司[12] - 2024年下半年荷兰1家、香港2家及美国2家附属公司也启动了破产程序[13] - 公司保留欧洲及英国以外所有地区的Esprit商标权[9] - 欧洲附属公司破产程序完成后集团财务状显著改善[94] 公司结构变动 - 附属公司思捷澳门于2024年3月完成清算,重庆埃斯普利特于2024年10月撤销注册[19] - 处置净负债账面价值21.87亿港元,包含17.77亿港元租赁负债[20] - 雇员人数锐减至55名(2023年:2335名)[89] 会计与审计 - 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版,未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6] - 预计2027年采纳的IFRS第18号将影响收入与开支的列报披露要求[27]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辞任核数师因与公司未能就年度审计费用达成共识[93] - 公司委任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任核数师自2025年3月6日起生效[9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并审阅集团会计准则及全年业绩[101] - 核数师已核对本公布所载综合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与经审核财报一致[102] 税务与其他财务项目 - 持续经营业务税项收入为300万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税项收入为2800万港元[43] - 未确认潜在赔偿索赔不超过1400万港元[88] - 法定股本300亿股,已发行股本28.31亿股,面值总额28.3亿港元[49] - 购股权计划授权可发行股份2.83亿股[50]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股份[103]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董事会未宣派任何年度股息[56] - 公司已应用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原则[104]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8]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寄发载有上市规则规定资料的年度报告[98]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8月21日举行[99] - 股份过户登记暂停办理期为2025年8月18日至8月21日[100] - 公司股份自2025年4月1日起停牌并于2025年7月2日申请复牌[106]
思捷环球(00330) - 2024 - 年度业绩